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煤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3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TD82
页数: 10
页码: 19-28
摘要: 枣庄煤炭的开采,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民间自由开采(1308?1878年);二是官督商办(1878?1898年);三是民族资本办矿(1899?1937年);四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疯狂掠夺(1938?1945年);五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
关键词: 煤炭 煤矿开采

内容

枣庄煤炭的开采,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民间自由开采(1308〜1878年);二是官督商办(1878〜1898年);三是民族资本办矿(1899〜1937年);四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疯狂掠夺(1938〜1945年);五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1949年至今)。
  枣庄煤田开采历史悠久。据窀神庙碑碣记载,1308年(元至大元年)已有人在此“掘窑采煤”。14世纪中叶,枣庄周围已出现小煤窑群。明代诗人满碧山以“磨塘山欲尽,煤井地尽空” 来形容当时采煤业的状况。1740年,山东巡抚朱定元奏请皇室大力开办山东诸县矿业,得到清廷户部批复,此后,枣庄煤业大兴。
  采煤业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采煤经验。《峄县志》记载,“辨煤开井,……其始相地必审其石何质,土何色,质与色既分,又尝其土和石之臭,而煤隹恶浅深决焉”,“至创办之初,深若干尺有何石,又若干尺有何土,又若干尺有何水与泥,至水过大须若干工可得煤,皆以意命之,不爽铢黍……盖其精微,虽西国之深于矿务者,不能远过也”。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采煤业者改独眼井为双眼井生产,改人工背煤为拉筐运输。提煤和排水,由人力改为滑车,以骡马牵引,从而提高了工效,采煤利丰。到19世纪初,枣庄绝大多数煤井分别被崔、宋、黄、梁、金、田、李、王所谓“八大家”垄断。当时地主经营的煤井已初具规模,设立了管理机构,实行了大规模的协作生产,产量大增。生产的大量煤炭,都是通过运河运往江淮一带和山东沿运地区,枣庄地区已成为“商贾辐辏,炭窑时有增值,漕运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辄数百万石”(《峄县志》)的著名煤炭基地。
  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工业陆续产生。煤炭作为工业燃料,需求量不断增加。煤价曰高,采煤业利润颇丰。当时的枣庄,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浅部煤层采掘殆尽。由于工具落后,技术跟不上,煤井难以延伸。加之清政府加重税收,枣庄地主兴办的煤奋濒临倒闭的境地。当地窑主便设法与握有实权的官僚和富商合作,图谋发展。光绪初年,窑主金铭等人联络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禀呈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于1878年(清光绪三年)春来枣庄筹集商股银2万两,创办了有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资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
  中兴矿局初因资金短缺,无力采用先进机械设备,仍沿用土法开采,试开的小井3座,终因排不干积水而不能采煤。为改变这种局面,戴华藻于1881年至1882年先后函请张莲芬、贾起胜、戴宗骞、陈德浚等一批清政府官僚,分头在上海、天津等地集股银计5.6万两,陆续购买新式抽水机4台,排干井下积水开始出煤。到1882年9月,日产煤炭120余吨。1883年,李鸿章又向清政府奏准,给予中兴矿局减税优惠,每吨只交出口正税银1钱,售与各省兵商轮船、机器制造用煤一律免税,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兴矿局经营16年,共开煤井12座,工人从初办时的几百人增至数千人,产煤约200万吨。运煤主要是由运河漕运各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仍“用民窑之制,而以官法行之”,终于酿成1893年半截筒子小窑透水事故,100多名矿工被淹死,引起公众义愤。加之经营者腐败无能,引发内讧。1896年1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山东历办矿务并无成效”为由,奏请清政府封矿,中兴矿局停办。
  三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妄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在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清政府为缓和国内矛盾,“刷新政事”,采取了一些“通商惠工”政策,使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原中兴矿局股东张莲芬等,为防止“外夷占夺佳矿”,要求复开枣庄煤田。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7月,张莲芬受直隶总督王文韶委派,来枣庄勘察煤窑。次年4月,张莲芬向王文韶报告枣庄煤窑情形,并与张翼等禀请清政府批准复开車庄煤矿。同年秋,张莲芬考虑到枣庄“地近胶澳,必须招洋股或借洋债”,“借以联络,以杜争夺”,还能解决资金不足和技术缺乏的困难,遂与德国驻天津税务司德璀琳达成在峄县枣庄合办煤矿的协议。年底,张莲芬、邝荣光与德国人富里克来枣庄细勘煤田地质,为复开煤矿作进一步的准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20日,在张莲芬的主持下,正式成立“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招雇工人,在三合庄恢复中兴矿局的小井。为限制洋人在公司内的权力,公司的管理“所有办法悉遵路矿总局定章,皆由华商主持”,规定洋总办只能稽核银钱出入等事,不得揽权掣肘。同时,汲取前人办矿纷争矿界教训,规定“百里内不准用机器采煤,十里内不许民人用土法采煤”。
  1900年初,修复中五窑等旧井,排干积水出煤,日产数十吨。使公司资金由创办时的10余万元增至30余万元,用以增购机器,添开新井。至1906年,公司已拥有煤井26座,抽水机8台,日产原煤300余吨。矿地2806亩,运煤船15艘,北到济宁,南到镇江,沿京杭运河设8个分销厂,资产增至70余万元。同时募集股银4〇万两,筹建台(儿庄)奉(庄)运煤铁路。1907年,产煤10余万吨,盈利14万元,股金增至100余万元。华股资金壮大,德商以“定章太严”为由不按协议入股。1908年,公司呈农工商部注销“华德”字样,完全由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12年,台枣铁路建成之后与津浦路临(城)枣(庄)支线联轨通车,并修建机器厂和车辆修理厂。1913年,南大井建成投产,电厂竣工发电,从而使中兴公司走上了近代机器采煤和铁路运输的薪新阶段。1913年和1914年两年共产煤45.8万吨,运销60余万吨 (包括历年存煤),共获利41.3万元,股金增至210万元。
  1915年2月,南大井发生透水和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99名矿工死亡,矿井被淹。公司突遭重创,经营急转直下,张莲芬忧极辞世。为“亟筹救急之法”,1916年11月,公司在天津召开董事会议,改组董事会,设总公司于天津,设总矿于枣庄,推军政要人徐世昌为董事会长,戴绪万为驻矿经理。公司“联络南北股东,增加资本”,终得东山再起。数年间,股金扩充至750万元,营业兴旺,信誉大增,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1917年,租用美国钻机,加紧对枣庄、山家林、部坞等地的地质勘探。1921年至1924年,建成北大井,在陶庄正式建立分矿,在山家林、汤庄、f冬楼等地增开小井多处,同时从国外购置新式的提升机、抽水机和采掘机械,这时的中兴公司资产已增至917.1万元,拥有两座新式大井和140余口小井,年产煤82万吨。有近百座炼焦池,年产焦炭1.6万吨,分销厂栈20余处。还有台枣铁路、运煤船舶和数座辅助厂,中兴公司从而成为当时仅次于抚顺(曰资)、开滦(中英合资)的中国第三大煤矿。
  1925年后军阀混战,津浦铁路车辆和运河船只被征用从事军运,中兴公司煤炭运销陷于停顿。
  1928年4月,国民党军队重占車庄,为打内战捜刮军饷,7月,蒋介石下令没收中兴煤矿全部矿产。中兴公司游说宋子文、陈景韩等社会名流,并取得主要债权人南、北财团的通力支持,请求发还矿权、矿产。8月,终以勒索100万元军饷发还矿权矿产。1929年8月,停产两年后的矿井恢复生产,但中兴煤矿公司已是债台高筑。
  为谋划发展,公司不得不进一步依靠银行财团。为此,于1928年11月改组董事会,在13名董事中,新增4席银行财团的代表。他们都是南北财团有势力的人物,分别担任了中兴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等职。在银行财团的支持下,公司发行债券,筹得资金,恢复了生产,并借助财团势力,利用国民党上层关系,在运输和税捐%方面争得许多优惠,继续享受北洋军阀时期得到的铁路廉价运煤权。1933年,公司又与陇海路签订合同,先后塗款200万元修建台(儿庄)赵(墩)支线和连云港码头,投资150万元购买轮船7艘(运力达31415吨)及拖轮铁驳9艘,建立了中兴轮船公司;以75万元建设浦口厂栈、码头,以4〇万元购买上海浦东白莲泾煤栈、码头,从而使公司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929年初,中兴公司聘请德籍矿师克礼柯为总矿师,采纳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案,并督率实施。调整矿井布局,百余座土法小井,除部分用作通风井外,均予封闭,集中大井生产;改造运输环节,主要石门安装无极绳运输,改变了井下用骡马和人力运输的落后局面,“这在当时的中国煤矿中是独一无二的”;改进采煤方式,由残柱式采煤改为长壁式采煤,并于1931年筹建东大井,1934年建成投产;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1930年和1931年从德国先后购进两台簸煤机(运煤机)、两台刈煤机和爬煤机投入生产运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实行了采煤效率奖金制,每班采煤超过标准定额,即可获得效率资金。通过上述一系列革新措施,从1931年起,煤炭产量平均以每年18万多吨的速度递增。1931年产煤30多万吨,1936年达到182.37万吨,运销量由1931年的72万吨,上升到1936年的169万吨;1931年盈利156.5万元,1936年增加到446.2万元。这时的中兴公司,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中兴轮船公司、鼎中盐业公司和开兴成煤业公司3个大公司,发电厂、水泥厂、和兴钢铁厂、永兴炼焦厂和洛口木材厂共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连云港运煤码头、医院、学校、农场等设施,资产超过千万,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性企业。至1938年3月,中兴公司经营38年,计生产原煤1914.74万吨,盈利3114.36万元。
  四1938年3月18日,日军侵占枣庄。23日,任命大桥小太郎为“矿长”,交日本三井株式会社代管,名为“中兴炭矿营业所”,实行“以战养战”、“以人换煤”的方针,对枣庄煤田实行掠夺式开采。矿上驻扎300余名日军,还有700余人的矿警队,他们以种种法西斯手段摧残压榨工人。仅1942年从开封抓来的4000余名矿工,至日军投降时,已所剩无几,多数被摧残死于枣庄矿井。在生产上胡扒乱采,护巷煤柱'、井筒保护煤柱也不放过,造成北大井井筒变形,泵房搬裂,东大井南马号大巷凹陷。在日军占领的7年半内,共掠采煤炭1295.0911万吨,除炼焦自用和当地销售的97万吨外,大都经连云港运往日本,或运至东北鞍山昭和制铁所,供冶炼之用,制造了枪炮,再来屠杀中国人民。
  五枣庄矿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中国工运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中兴公司是靠残酷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发展壮大起来的。由于资本家、包工头和高利贷者的层层剥削压榨,矿工过着悲惨的生活,激起了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当工人运动由自发的斗争逐步形成自觉的工人运动,特别当工人运动危及资本家的利益时,资本家则勾结官府镇压工人运动,充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为了领导枣庄煤矿工人的斗争,1926年春,中共山东省执委派纪子瑞到枣庄矿区开展工人运动。7月,在矿工中发展党员,成立了枣庄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同年12月,建立了以张福林为主席的“地下劳工会”。1927年6月26日,劳工会公开组织大会,欢迎北伐革命军进矿,并集会控诉资本家勾结军阀残酷压榨矿工的罪行。同时召开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公开的“劳工会”,向资本家提出了减少工时、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改善工人福利待遇等16条要求。7月,北伐革命军离矿,数百名工人组成“铁道工程营”随军南下。1928年,由于军阀混战,蒋介石下令没收枣庄矿权,造成全矿停产,大批工人失业。7月,在党的领导下组成“失业工会”,救济失业工人。19泣年,田位东、郑乃序领导了“七月大罢工”。1933年郭子华领导工会举行了“五一大罢工”,提出要求改善工人待遇的三项条件。资本家勾结官府进行镇压,激起矿工极大义愤,斗争此起彼伏。1937年冬,为组织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正式成立枣庄矿区工会。1938年3月,日军侵占車庄后,矿区工会组织抗日义勇军,偷袭日军据点,打击“清乡”日伪军。1939年,党组织又派鹿广连等潜入矿区,协助工会领导抗曰救亡运动。贴标语、散传单、打洋行、劫火车,搞得日伪军闻风丧胆;同时,为八路军送情报,搞炸药、雷管、医疗品,里应外合,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矿井停产。9月,汉奸王继美为少将司令率部进占枣庄煤矿,造成两万多矿工失业。矿区工会两次召开反奸诉苦大会,致电陈毅将军,要求迅速消灭王继美为民除害。1M6年6月9日,山东野战军攻克被王继美部盘踞的枣庄煤矿,击毙王继美,直至1948年11月7日,枣庄彻底解放,煤矿才回到人民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枣庄煤矿的建设。进行公私合营,清估财产,恢复建井、排水等工作。1956年成立了枣庄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集团公司生产原煤1777万吨,企业总收入达116.28亿元,上缴纳税金9.45亿元,在山东百强企业中排名由2003年的29位跃升到14位,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十大出口煤基地之一〇驰名中外的枣庄煤炭事业,在经历了风雨沧桑之后,走上了新的辉煌之路。当前,在枣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进步,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加快煤与非煤产业的发展。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目标,把枣矿建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综合实力雄厚、跨区域、跨行业、跨越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继续谱写親新的历史篇章。

知识出处

枣庄煤史

《枣庄煤史》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奉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