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分类号: E831
页数: 8
页码: 557-564
摘要: 在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领导下,鲁南地区游击战争广泛展开。
关键词: 游击战 鲁南阵地

内容

第二节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1947年6月下旬至8月,转移到滨海、渤海的鲁南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先后返回原地,继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鲁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首先着手整顿、恢复各级党组织。自1947年2月国民党军大举向鲁南解放区进攻,特别是北撤以后,鲁南的各级党组织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惨遭杀害,也有少数人变节投降。基层支部有的垮了,有的已形不成支部,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鲁南区党委制订了一整套整顿、恢复各级党组织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费县县委采取了以北撤和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的同志为骨干,组成区委和党的支部;给隐蔽起来以各种形式进行斗争的同志及时恢复党的关系并作为骨干;在国民党军占领期间未坚持斗争,躲到亲友家但并未变节投降的,只要有证明,也予恢复党的关系。通过整顿、恢复工作,新的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迅速稳定了形势,恢复了工作秩序。在整顿、恢复工作的基础上,鲁南区党委于6月27日发出《关于深入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 随着主力部队的暂时转移,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对鲁南军民反复进行围攻、“清剿”,鲁南解放区仍处在艰难困苦时期。对此,区党委作出六项决定:(一)迅速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努力贯彻“坚持鲁南阵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反对右倾退却和单纯依靠主力打天下的思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公开和秘密的斗争,自力更生地改变鲁南地区的艰苦环境。(二)坚持鲁南阵地的根本措施就是“敌进我进”,以军分区为单位划片联防,各片由地委或军分区负责同志领导,成立党政军民一体化的指挥部,配备一两个基干连或基干营,集中力量摧毁国民党区、乡政权和还乡团武装。(三)区以下乡、村要配备两套班子:一套是公开班子,任务是开展对国民党、还乡团的斗争;一套是隐蔽班子,表面上应付敌人,实际上是我们的基层政权。(四)抽调一批干部,组成支前大队,在区党委直接领导下,随同鲁南主力部队活动。(五)要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和法令,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土地政策,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群众参加游击战争的积极性。(六)赏罚要分明,对优秀分子要及时表彰,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落后分子要批评教育。同时,区党委还要求地方武装要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利用贴标语、撒传单、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道理,以稳定干群情绪,树立必胜信心。地方武装要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运用地雷战、破袭战、游击战、麻雀战,不断打击国民党军,彻底捣毁伪政权,扩大我军影响。7月8日,鲁南区党委召集了由临城、滕县、凫山县委领导参加的会议,傅秋涛在会上指出:鲁南地区的斗争仍是长期的、残酷的,主要斗争形式仍然是游击战争。他号召党政军人员,一面领导群众坚持对敌斗争,一面要搞好土改,发展武装。
  在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领导下,鲁南地区游击战争广泛展开。1947年7月,鲁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岗率第十九团一营两个连插入临城北部山区,与由李子敬、邓鄂、李绍洲率领的临城县武装配合,扫清了西集、羊庄、南宿一带的还乡团和敌政权,在临城东北部建立了一小块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鲁南第三军分区第十七团在副司令员栗培元率领下,和临沂、郯城、邳县武工队紧密配合,从7月到11月,攻占国民党据点30余处,毙伤俘还乡团40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广泛开展了政治攻势,许多乡镇还乡团纷纷反正或被瓦解,解放了临郯邳大部地区,增强了群众坚持斗争的信心。11月,栗培元又率领十七、十九团和特务营,从抱犊嵐山区出发,在邳县地方武装配合下,强攻邳县城,经5小时激战,毙伤俘国民党军200余人,国民党县长王天牛率残部溃逃,邳县宣告解放。与此同时,鲁南军区还调集军区特务团等主力部队配合二军分区对滕东桑村、善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发起进攻,歼灭380余人,解放了滕东大片地区。1947年10月20日,盘踞在邹县的国民党军何志斌带其保安二旅全部及巩震寰之县大队1500余人窜犯邹东山区,其保五团侵占了瓦曲、圈里,保六团二营侵占了田黄。鲁南一军分区武装集中优势兵力攻入田黄,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守敌向西逃窜。一军分区部队乘胜追击,毙伤俘敌7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20余支及子弹一宗。11月9日,驻泗水县卞桥的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师两个营及还乡团1000余人进犯泗水县扁山。鲁南军区第十六团和泗水县大队各一个排进行英勇抗击,激战7小时,毙伤敌90多人,受到鲁南军区暨一军分区的嘉奖。12月12日下午4时,鲁南军区十五团、十六团、十七团、二十一团和特务团,在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周志刚、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大荣指挥下,向滋临公路国民党重要据点卞桥攻击。先以排炮开路,接着,架梯攻入围墙,经一夜激战,攻克卞桥,全歼国民党山东保安旅第五团机枪一连、第六团九连和泗水县大队一个中队,俘310人,毙、伤60人,缴获军用物资一批。这次战斗,是鲁南部队所创攻击战模范战例之一。战斗中,卞桥群众主动支援,1000多人参加拆除国民党军防御工事。鲁南军区第二十一团出其不意,频频出击。1948年1月,国民党滕县绥靖大队到滕东北谷山、黄山、银家庄一带抢粮,遭到二十一团伏击,激战一小时,毙伤59人,俘敌94人,夺回被抢粮物。2月24日,二H团由南沙河越过津浦路,长途奔袭高庄国民党乡公所,俘其乡长王广思以下30余人,毙6人,镇压首恶分子4人,又在东王晁击溃滕县还乡团的进犯,毙、伤10余人,俘16人。1月29日夜,鲁南军区第十六团六连奔袭了柘沟、魏庄顽匪,毙伤敌10人,俘36人。30日晨,六连又出击尧山口,俘敌13人,伤1人,缴获步枪13支,子弹一宗。2月,第十六团二营在泗水县大队和三区武工队配合下,向驻有敌小城子乡乡长陈培勤部和还乡团匪首张显林部共200余人的西老寨山发起攻击。横扫了驻该山所有之敌,毙敌近百人,俘百余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一百余支,另有手枪、手榴弹一宗,解放了该山周围数十个村庄。战斗中,营教导员王世英光荣牺牲。2月,鲁南军区决定,由军区第十五团两个连一个机枪排和兖济、凫山两个县大队400多人组成军区第二十大队。颜化平任大队长,杜季伟任政委,邱天乙、于华任副政委,下设6个中队。二十大队成立后,接着挺进津浦路西,攻克了黑土店、里彦、横河和刘河口国民党乡、保公所,俘30余人;在袁庄和泗河横堤上击退了国民党千余人的尾追,毙其30余人。3月20日,二十大队攻打了以李以盘为队长的国民党还乡团武装200多人盘踞的郭里集,毙敌10余人,伤7人,俘70人。缴获机枪、步枪140余支,弹药一宗。
  3月,鲁南一军分区武装配合胶济路西段主动出击,攻克并收复了卞桥、城前、石旺、青泥沟等敌据点,歼敌516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140余支,并于17日一度收复泗水城。同时,鲁南军区第十六团三个连进至泗北,将敌顽和地主还乡团武装压缩到泗水城郊,摧毁国民党区、镇、乡保公所200余处,收复村庄300余个。恢复了南起泗水县城郊、北至尧山口、东至侯家寨、西至董庄的东西近百里、南北30余里的大片区域,使泗水人民重获解放。
  3月下旬,军区二十一团三营营长高英祥、教导员关震带领所属部队,在二十大队配合下,采取远程奔袭战术,突然包围古村警察所,歼灭了保安队及还乡团中队,击毙所长马连荣等3人,俘140余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100余支。1947年12月,鲁南军区特务团在白彦县武工队的配合下,向白彦县境内的国民党据点连连发起攻势,先后拔除了店子、冯卯、东郭等据点。当月,白彦县全境解放。次年5月,白彦县大队和滕县武工队合并成立滕白大队,黎靖任大队长,王化任政委,袁振华任副大队长,乔凯亭任副政委,下辖两个中队。
  在军区武装频繁打击敌人的同时,鲁南各地县武装也十分活跃,他们机动灵活,频频向敌人出击。1947年9月下旬,鲁南区党委决定成立临(城)陶(庄)枣(庄)峄(县)对敌斗争指挥部。峄县县委书记魏玉华任指挥,临城县委书记李子敬任政委,经连续战斗,把铁路沿线之敌压缩在据点内不敢乱动。10月,鲁南区党委、行署、军区驻费县大邵庄、孔庄、安山头一带,费县县委为保卫鲁南区领导机关的安全,将县委分成两套班子,一套由县委书记刘剑负责,进行土改复查和恢复区的工作,一套以组宣部长朱奇民等负责,组成费县东部指挥部。由于费县东部经常受到国民党王洪九部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袭扰,费东指挥部带领县大队多次粉碎了国民党还乡团的进攻。一次,王洪九部和还乡团四五千人进攻费东,县大队在突出重围后反击了其指挥部,粉碎了国民党还乡团的进攻,受到军区的表扬。
  费县城解放后,协助华野四纵攻打费县的泗水县杜牧、王敬明、刘海岩、李健等县委领导即刻率领县区干部和武装返回泗水县。他们一边组织县区干部深入各村安抚村干、群众与被害干部群众家属,一边揭穿敌人遥言,宣传胜利形势,安定群众。另外则带领县区武装积极打击敌人,巩固扩大控制区,缩小敌占区。据1947年10月26日《大众日报》报道:“泗水县大队配合各区武装曾于10 日挺进梅鹿庄、天齐庙一带活动,进行土改,并于独角、俭家庄、三岔河两次击退‘还乡团’进攻。另一部则逼近泗水城,活动于五里庙一带,并将龙湾套‘还乡团’挤走,随即展开宣传攻势。现沿临滋公路南侧的陈村、山岔河、汉舒、孙徐一线全为我控制。”1947年10月,滕县县大队于峭村围歼了前来抢粮的驻桑村国民党军两个连,缴获武器一宗。1948年1月10日,国民党滕县绥靖指挥部二大队90余人到大杨楼、峭村一带袭扰。滕县县大队闻讯后分两路出击,毙16人,打伤副大队长王广荣以下17人,俘虏23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20多支和大批弹药。3月6>日,峄县、赵锝两个县大队在峄东左庄一带设伏截击国民党抢粮队,激战20分钟,毙8人,俘84人,缴获机枪、步枪35支和战利品一宗。麓水县大队在县委书记靳耀南等带领下,以一个连配合山亭区中队活动在山亭一带打击国民党还乡团,大部力量用来对付枣庄、齐村之国民党还乡团,白天活动在庙南峪、葛村、钓鱼台一线,夜晚则配合做城市工作的人员潜入枣庄市区袭扰国民党还乡团,取得了很可观的战绩。从3月20日开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滕县、麓水县武装协同作战19次,摧毁保公所6处,毙伤滕县清剿大队长徐明义以下89人,俘84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手炮1门、步枪78支、短枪两支、子弹2035发,没收粮食近万斤。3月25日,滕县县大队在滕东独角山区击溃国民党保安队400余人,激战3小时,毙中队长孟书田以下50余人,伤敌大队长张启亭以下31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5支,手炮一门。为此,《大众日报》4月2日专门作了报道。军分区给滕县县大队记集体三等功一次。4月25日,临城、滕县两县武装互相配合在东西连里一带设伏,歼灭滕县清剿大队70余人,缴获机枪1挺、手炮1门、步枪37支。苍山县武工队从滨海返回鲁南后,在县长杨权、组织部长郑希孟、宣传部长张兆涌、武装部长赵永萼等带领下,积极开展政治攻势,瓦解还乡团。他们所到之处,召开还乡团家属会,讲形势,摆政策,动员他们规劝亲人脱离还乡团组织,两月内共瓦解还乡团1200余人。1948年6月,凫山县武装在军区十五团、滕县武工队的配合下,先后在独山湖古井村截击了由鱼台乘船南逃的国民党还乡团武装,击毙或淹死20余人,俘30余人,缴获大船两只,粮食万余斤,步枪30余支。同时,又相继拔除了鲁桥、郭里集、潘庄、羊绪、峄庄、大坞、龙岗、望冢(今望庄)等国民党乡、保公所和还乡团武装。凫山县境内国民党基层政权随之土崩瓦解。7月,凫山县解放。6月初,驻台儿庄国民党军一个营在还乡团200多人配合下到横山一带抢粮,兰陵县大队设伏打击,毙其数名后又拔除了腰里徐还乡团据点,毙、伤其乡长以下20余人。1948年9月下旬,峄县县大队和五专署公安局一个连在魏玉华带领下,攻打了东楼武装,返回途中,又智取了香城还乡团据点,打死还乡团20多人,俘虏100多人。
  在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中,鲁南涌现出了大批敢于和善于斗争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支武工队:苍山县武工队,自滨海返回鲁南后,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一面坚持搞土改,一面狠狠打击敌人,给敌人造成很大威胁,据初步统计,一年中毙、伤、俘国民党军和还乡团630余人,缴枪300余支,击毁汽车一辆,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迫击炮一门和大批武器弹药,受到三军分区的通令嘉奖和鲁南军区的通报表扬。峄县武工队积极开展敌后作战,打击国民党还乡团的有生力量,一年中共作战358次,打死国民党还乡团68人,俘367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168支、战马14匹、粮食4300余斤。鲁南区党委给峄县县委集体记了三等功并每人发了奖金。滕县武工队在崔晓东的领导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作战30余次,毙国民党还乡团90名,俘、伤近百名,自己无一人伤亡。鲁南区党委总结了他们的斗争经验。崔晓东荣立甲等功。邹县冯惠民领导的一区武工队和孔宪连领导的六区武工队也做出显著成绩,冯惠民武工队由原来的两个人、3支枪发展到20余人枪,从6月开始,在42天中,作战16次,打击了还乡团的反攻倒算,保卫了群众利益,控制村庄30多个,创造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鲁南一地委和一军分区给冯惠民记特等功,给队员记一等功,同时给孔宪连记一等功,队员各记了二等功。
  在鲁南敌后游击战争中,鲁南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在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地打击国民党还乡团,收复失地,摧毁其基层政权。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7年底至1948年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鲁南地方武装就作战77次,收复据点10余个,毙伤国民党还乡团2000余人,俘60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手炮5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19挺、步枪1090支,不仅打击了国民党还乡团的嚣张气焰,稳定了鲁南形势,还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内外线作战和战略反攻。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