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支援孟良崮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支援孟良崮战役
分类号: E297.4
页数: 5
页码: 530-534
摘要: 为了挽回败局,1947年3月,蒋介石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根据国民党军队重兵逐步集结于山东战场的情况,中央军委要求华东野战军“为着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10个月内歼敌40至50个旅”。孟良崮战役自始至终得到了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和配合。战役打响前,中共华东局认真部署了支前工作,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广泛、深入地进行战争动员,把支前工作当作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健全了各级支前机构,以郭子化为主任的省支前委员会,提出了“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口号,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保卫胜利果实与来犯之敌英勇斗争。
关键词: 孟良崮战役 粉碎国民党

内容

第四节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支援孟良崮战役
  蒋介石自从发动内战以来,连连受挫,先后被人民解放军歼灭71万余,士气低落,加之战线不断延长,守备任务逐步加重,兵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挽回败局,1947年3月,蒋介石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为实施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撤销了徐州、郑州两地绥靖公署,组成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主持的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统一指挥原徐州、郑州两个绥署的部队,将王敬久集团从冀鲁豫战场调至山东,连同山东战场原有的主力,编组成第一、第二、第二兵团,加上第二、第三绥区所辖部队,总兵力达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并以其精锐部队整编第十一师、第七十四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组成3个机动兵团,对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妄图与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山区决战,或迫使华野北渡黄河,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
  根据国民党军队重兵逐步集结于山东战场的情况,中央军委要求华东野战军“为着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10个月内歼敌40至50个旅”。同时指示华东野战军:“考虑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对敌津浦集团北进不要阻止,让其进至泰安一线于我最为有利”,并指示华野全军在3月份利用有利时机,休整半月以上,以利尔后作战。
  根据中央指示,华野主力集结于胶济路西段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休整训练(华野三纵于临沂阻击战后转至鲁南休整。第十师于3月5日起改称第七师,归三纵建制)。各纵队休整期间抓紧完成了整编任务,将莱芜战役中俘虏的数万国民党士兵经过教育争取,补充进作战部队。各部队结合总结莱芜战役的经验,普遍开展了技术、战术训练。连队中开展了诉苦教育、团结互助和立功运动的活动,为粉碎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3月下旬,国民党军首先侵占鲁南,尔后进犯莱芜、新泰、蒙阴。其第一兵团所属几个整编师由临沂西犯费县、梁邱;第三兵团在侵占邹县、滕县等地后又东犯城前、平邑;整编第十一师于24曰侵占曲阜、泗水,继尔侵占卞桥。整编第三十三军侵占枣庄后继续北犯,其第三十七旅于29日到达梁邱,华野第三纵队予以反击,歼敌1000余人,迫其退回枣庄。随后,第三纵队受命北上攻打泰安,留下第二十一团配合鲁南地方武装打击进犯之敌,先后又在薄石板、郑城抗击敌人,毙伤敌600余人。4月5日,敌整编第二十师侵占白彦,4月上旬,敌打通了兖州至临沂公路,继以密集靠拢、齐头 并进的战法稳步向鲁中推进。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4月中旬,敌军主力向新泰、蒙阴一线发起全线进攻。华东野战军当机立断,决定发起泰蒙战役,从东西两翼打击敌人。4月22日夜至26日晨,华东野战军第一、第三、第十纵队歼灭泰安守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欠1个旅)2万余人,收复泰安、肥城、宁阳等县城。22日至27日,人民解放军在东起蒙山东麓、西至白马关阻敌整编第二十五师、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十一师等部,歼敌4000余人。29日至5月1日,华东野战军一部又对青驼寺、垛庄一带之敌发起反击,歼敌2个团。至此,泰蒙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2.8万人。
  5月13日,华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了孟良崮战役,经3昼夜激战,于I6日胜利结束,全歼蒋介石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第五十七团,共3.2万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武器和弹药。这一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的计划,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极大震撼。第一兵团汤恩伯为此被撤职,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因“救援”无力受到处分,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被押上军事法庭。蒋介石哀叹道:“这是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孟良崮大捷后,中共中央、中共华东中央局、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都发来了贺电,对参战部队表示热烈祝贺和慰问。鲁南区党委和军区在徐庄召开祝捷大会,热烈庆祝孟良崮大捷。同时,号召鲁南全体军民,再接再厉,乘胜前进,配合主力部队英勇杀敌。鲁南二地委、二专署和二军分区也在麓水县辛庄召开了由地方武装、人民群众共万余人参加的大会,隆重庆祝孟良崮大捷。
  孟良崮战役自始至终得到了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和配合。战役打响前,中共华东局认真部署了支前工作,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广泛、深入地进行战争动员,把支前工作当作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健全了各级支前机构,以郭子化为主任的省支前委员会,提出了“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口号,号召(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创建于1927年8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名为八路军、新四军;1947年3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此名沿用至今。)广大人民群众为保卫胜利果实与来犯之敌英勇斗争。
  遵照华东局的指示,鲁南、鲁中、滨海各战略区党政机关,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战备动员,要求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争。鲁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连续召开会议,传达当时的形势和任务。上旬,鲁南区党委在麓水县徐庄召开了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傅秋涛通报了国民党军队发动重点进攻的情况,提出了以实际行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把好山东南大门,将敌人牵制在鲁南山区的任务。4月18日,鲁南行署召开会议,李乐平传达了陈毅的指示,指出:我们在鲁中地区这一仗打好了,可能扭转华东战局,如果打不好,就可能到渤海去打,但我们决不可轻易放弃阵地。同时,区党委发出“为坚持鲁南,开展全民游击战争”的决定。为了更好地支援战争,华东局决定:鲁南、鲁中两个支前司令部合署办公。
  孟良崮战役开始后,鲁南、滨海、鲁中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在鲁南军区指挥下,鲁南地方武装积极向占据临费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袭击,歼其300余人。之后,又分路出击,一路以费(县)泗(水)段为中心,扫清公路两侧敌军,控制了临滋公路地方至卞桥段100余里,切断了国民党军从泗水至白马关的补给线,一路沿临滋公路北侧向东挺进,扫清温水一带伪政权,收复村庄百余。继而进至费东诸满地区,将费(县)蒙(阴)公路上冶至蒙阴段,临(沂)蒙(阴)公路青驼寺至半程段全部破坏;一路向临费路南崮口山区出击,将该山区全部控制,并破坏了临滋路义堂以西、费城以东公路数十里,直逼国民党第一兵团汤恩伯总部退至临沂城南郊;再一路配合滨海地方武装于临沂城南高都歼敌100余人,破坏了临郯公路,切断了国民党从新安镇经郯城至临沂的补给线。同时,还牵制国民党二十五师、六十四师、二十师共4个旅,消灭其500多人,使其无法增援孟良崮,为华野全歼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鼓舞下,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野战大军和7万多随军常备民工的物资供应。数以万计的大小车辆川流不息地奔向前线,他们翻山越岭,千里跋涉,风餐露宿,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艰苦的劳动,战胜了路途艰难、运输工具落后的困难,胜利完成了艰巨的支前任务。
  孟良崮战役中,鲁南地区还抽调了一批精干民工,组成数十个担架队赶赴前线。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抢救伤员。战役发起的第二天,通往战场的木桥被敌机炸断,后方部队辎重武器没法过河,前方伤员运不下来。关键时刻,担架队员们协助当地群众砍树木,拆门板,连夜架起一座浮桥。由于水深流急,桥面不稳,行走困难,担架队员们就和群众一起跳进水中,硬是以双手抱紧桥墩,以肩膀扛起桥板,架成了一座人桥。一批批弹药由桥上运往前线,一批批伤员又由桥上运到后方。战役之后,鲁南担架队许多人立功受奖,鲁南担架第一团评出功臣531人。平邑一区“陈毅担架队”队长高启文历次战役都表现优秀,此次战役又立新功,被评为特等功臣,成为全团担架队员的楷模。据初步统计,孟良崮战役中鲁南地区支前的临时民工达60余万人,二线常备民工15万人,随军常备民工7万余人。
  陈毅对支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斗中作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