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贯彻“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贯彻“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
分类号: D651.1
页数: 5
页码: 501-511
摘要: “五四”指示代表了贫苦农民的根本利益,表明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已由过去的减租减息发展到没收地主土地,是土地政策的深化,是解放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关键词: 农民利益 土地改革

内容

第二节贯彻“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其基本精神就是支持和引导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反奸、清算黑地及献地等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代表了贫苦农民的根本利益,表明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已由过去的减租减息发展到没收地主土地,是土地政策的深化,是解放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1946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中共华东中央局在临沂召开了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五四”指示。陈毅在会上传达了“五四”指示精神后,又于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他强调:与会同志要正确领会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首先把大地主、大恶霸、大汉奸的土地拿过来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对中小地主的土地要采取逐渐转移的办法,要有策略上的区别,要给他们留有一定土地;坚决不要侵犯中农利益;对富农则只许变动他剥削来的那一部分;要区别对待恶霸与非恶霸、大中小地主,照顾开明士绅;要保护工商业等等。强调要通过贯彻“五四”指示,切实使广大农民进一步同我党站在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会后,各地党委都迅即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五四”指示。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各地仍抓紧时机,一边反内战,准备迎击进犯之敌,一边为土改运动全面铺开作好准备。
  6月初,中共鲁南区委在滕县城召开了各县委书记、县长及军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的“五四”指示和临沂会议精神•要求与会人员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共产党目削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会议还认真讨论了“五四”指示中规定的14项指导运动的原则。7月1日,鲁南区党委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五四”指示的决定》,指出:“五四”指示是我党在和平民主建设新时期提出的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的新纲领,在整个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达到耕者有其田,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和领导目前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决定还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具体规定不同任务,要求距战场较远的新解放区,包括滕县、郎县、滋阳、曲阜及老解放区内的新区,以土改为主,同时做好支前工作,争取在8月底完成土改工作。在老解放区,包括赵锝、费县、平邑、麓水、泗水等地,争取秋收前完成土改工作。在接近战场的运河、临城、峄县、邳县等地,则以支前工作为主,同时进行土改,争取年底前基本完成土改工作。党务干部和部队干部抽出来开展土改工作,争取年底大部分地这完成任务。
  7月10日,中共鲁南区委民运部副部长穆林带领鲁南各界救国会工作队到滕县三区的苏家庄乡搞土改试点。试点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宣传教育着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和存在问题;第二阶段,对群众继续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在打通干部和群众思想的基础上再组织发动群众同地主开展斗争;第三阶段,主要进行账目清算,处理斗争果实,分配土地;第四阶段,进行土改复查。工作队进村后,用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发动农民,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快打开了局面。通过与大地主进行斗争,将收回的土地分给了贫雇农,群众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一户分得土地的贫农高兴地逢人就说:“我拉了一辈子车也没能置上一亩地,这回我一下子分了一亩三分地,共产党真是咱的救命恩人哪! ”一位雇农出身的老大爷感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我80岁上有了地,翻了身,往后咱可得抱成一团,不能让地主再欺压咱。”土改试点工作于7月27日结束。通过试点,摸清了情况,取得了经验,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全面展开。按照区党委的安排,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土改工作首先在滕县全面推开。滕县县委于8月在党家村召开了区村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土地回家,合理合法”的口号,要求全县人民一面支前,一面土改;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县委在区党委宣传部长李其华、第二地委副书记林岩的具体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大量发现和使用积极分子”、“一气斗争完”、“一气分完”和“土改与反黑地斗争”相结合的措施,使土地分配彻底公平。为确保土改运动的顺利发展,滕县县委又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发出了“反蒋反特”、“保家保田”的口号,组织了保田武装,建立了村民联防。至12月底,全县初步完成了土改任务,共没收地主土地35400余亩,分到了11300多户贫雇农手中。县委还于12月28日在党家村召开全县区、村干部及农民代表4000余人参加的庆祝土地还家胜利大会。鲁南各救会会长宋逸安,参议会参议长彭畏三、区党委方琦德副部长到会,县委书记崔晓东在会上作了全县土改工作总结报告,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要继续努力搞好土地改革,迅速、普遍地整理扩大各种组织,建立保家保田队,掌握武装,反蒋反特,支援前线。同时要克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自满麻痹思想。对于滕县在土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大众日报》和《鲁南时报》均作了专题报道。
  中共鲁南区委认真推广了滕县的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土改运动的新高潮。赵锊县十二区60多个村庄,6天就清算出土地5000余亩,宅基地67亩,分给1170户雇贫农,全区雇贫农都得到了房子和土地。
  凫山县学习滕县经验,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坚决打击蒋伪匪特的破坏,使土改工作进展顺利,很快使】6万亩土地和3801间房屋回到农民手中。在接近战场的峄县、费县、赵锊、邳县、临城、曲阜等地,土地改革是与打击进犯之敌结合进行的。一面打仗支前,一面土改分田。群众提出了“山上打仗,山下分田”、“村外站岗放哨,村内分地分粮”、“敌来我藏,敌走我来”等响亮的口号。赵锝县八区,经多次拉锯战,受敌人破坏严重,为完成土改工作,县委派得力干部到八区工作,区委成立了土改委员会,分成5个工作组。工作组进村后,发动了700多名积极分子到区里进行集训,集训后的积极分子返回村后很快掀起了土地回家热潮。在炮火连天中,于村外放哨,村内算账,35个村向地主讲理算账后共要回土地6000余亩,分给了800余户雇贫农。
  1946年12月中旬,兰陵县东幸后大窖一带,20多个村子的农民在向地主讲理算账时,蒋军进攻的飞机大炮声已经连成一片,农民们仍镇定自若地继续和地主斗争。在鲁坊村,当国民党军的枪炮声越来越紧时,雇贫农在农会领导下仍派人站岗放哨,监视敌人动静,村内则一面分地,一面擦枪,准备打击敌人。
  离战场近的地区之所以能够完成土改任务,主要是由共产党军队在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中保护和支持了群众,坚决镇压了地主、特务的破坏活动,震慑了敌人,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1946年12月底,鲁南地区已初步完成了土地改革,满足了广大贫雇农对土地的需求。广大贫苦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载歌载舞,庆贺土地还家。他们高兴地唱道:“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农民的土地回了家,如今翻身得解放,打倒汉奸和恶afg ,,朝。
  整个鲁南地区除游击区外,约有6000个村庄的雇贫农向地主要回土地62万亩。平邑县有41700户,分得土地的8500户,占总户数的20%,占雇贫农户数的50%以上。雇贫农分得了土地,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极大地调动了革命积极性和劳动热情,除努力搞好生产、供应军需外,还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巩固解放区和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全国内战日趋紧张,土地改革没能深入普遍地开展下去,直到《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解放区的土改工作才又重新掀起热潮。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鲁南区委于1946年9月24日在滕县桑村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鲁南第二地委、第二专署(开始为路西办事处)和第二军分区(开始为路西支队)。冯起任地委书记,林岩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一平任宣传部长,冯克玉任组织部副部长,邵光华任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第二专署由冯起兼任专员,原办事处主任汪亚民任副专员。1947年6月,成立鲁南第二军分区,周绍昆任司令员,冯起兼任政委,阎超任副司令员兼任参谋长,宋宪璋任副政委,何泽洲任政治部主任。第二专署先后辖滕县、临城、麓水、滋阳、白彦县。1946年4月随着第二专署一起撤销的凫山县,又于9月随着二专署的恢复重新建立。孙黎明任县委书记,颜化平任县长。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