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0
页码: 464-473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停止内战,多从同国明党进行谈判,但最终,国明党不顾全中国人民统一的愿望,继续发动偷袭,继续挑衅。为了枣庄的和平,中共方面已尽了最大努力,但国明党王继美在其上司支持下却置若罔闻,继续向解放区开枪开炮,日夜骚扰。
关键词: 阻敌北犯 巩固解放区

内容

第三节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抗战胜利后之所以不能立即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其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因素对它不利,苏、美就中国问题达成某种妥协,不主张中国打内战;二是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谁发动战争谁就失去民心;三是蒋介石的精锐、嫡系部队尚远在大西南,要将这些部队调至华北等解放区需要时日。出于这些原因,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玩弄起和平阴谋,于8月中下旬连续3次电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谈 “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早就识破了蒋介石的伎俩,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是早已定了的,因此,我们党在坚决反对内战的同时,必须对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并确定了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依靠人民的力量,与蒋介石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的意愿,实行一些政治改革,维持国内和平,逐步实现政治民主化。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同日,中央发出《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经反复商谈,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纪要》吸纳了中共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宣布适时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和《纪要》的发表,表明国民党被迫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中共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为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在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的呼吁声中,1946年1月10日,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派周恩来、董必武等7人组成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代表团为有利于会议的进行,向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提交了一份要求无条件停战的建议书,并得到各党派代表的支持。在此情况下,国民党不得不接受这个建议。于是,在政协会议召开的当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代表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下达了于1月13日24时生效的停战命令。
  山东解放区军民和各界人士,热烈拥护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协会议的召开。
  国共两党虽于1946年1月10日签署了停战协定并下达了停战命令,但蒋介石集团根本没有和平的诚意,他除坚持东北地区不停战外,还不断令其部队在各地挑起事端,制造磨擦。为调解由国民党军挑起的军事冲突,在停战协定签订后,接着又成立了由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美方代表马歇尔组成的军事3人小组,及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中共代表叶剑英、美方代表罗伯逊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执行停战协定。执行部下设若干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分赴各冲突地点进行调处。
  为调处国民党军在鲁南地区挑起的军事冲突,成立了军调部徐州执行小组和枣庄执行小组。为与国民党谈判,争夺铁路的领导权,鲁南还成立了铁路局。
  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签订后,鲁南军民真诚拥护,严格执行。在停战协定签订的第二天(1946年1月11日),驻临沂城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就发出紧急命令,指示各野战部队、地方武装、民兵游击队和各级党政机关,坚决执行停战命令和中共中央发布的停止军事冲突的通知,于1月13日24时之前停止一切军事冲突。正在运河南部地区作战的鲁南八师奉命调回,转至滕县以西小峄庄、大坞一带进行休整;正在围攻兖州的新四军第一纵队和鲁南警备八旅奉命迅速撤出战斗;已经解放了枣庄外围地区,正准备攻打枣庄中兴公司的伪军王继美部的新四军七师及协同七师进行攻击的峄、滕等县大队地方武装也准时停止了对国民党军的军事行动。
  停战令下达后,国民党在徐州成立了绥靖公署,由顾祝同任主任,为发动全面内战加紧准备。鲁南的国民党军队在国民党政府怂恿下,公开地破坏停战协定。他们对在经济上、军事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煤城枣庄十分重视,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派其副参谋长王刚,到盘踞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伪军王继美部坐镇指挥。在他的指使下,王继美部无视停战协定,肆无忌惮,不断向人民军队进行挑衅并骚扰附近居民。
  王继美,又名王瑞庭,峄县郭里集前小湾人。抗战时期曾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峄县支队任排长。后叛变投敌,为日军充当镇压人民的鹰犬,烧杀抢掠、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仅1944年就制造血案41起之多。由于王继美反共有功,日军委任他为峄东剿共司令。日军投降后,王继美率部缩踞枣庄中兴公司,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1945年10月3日,王继美在200余日军的配合下,率部攻打山东军区警备第九旅十七团驻官地的部队,杀害十七团四、九两连干部战士50余人,被俘70余人中的10余名党员、干部,后被王继美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官地惨案”。同时,王继美在接受国民党的收编,摇身变成了国民党的少将司令后,极力破坏矿区的恢复工作,不准中兴公司的民族资本家接收被日军霸占的矿产,不允许其开采营业,致使北大井涨水,3个月不能复工,造成2万多名矿工失业,10万居民生计断绝。同时还利用中兴公司的坚固围墙和工事负隅顽抗,不断向枣庄军民开枪开炮。
  针对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拒不执行停战协定,不断向鲁南解放区“蚕食”的情况,军调部徐州执行小组美方代表黑里斯、中共代表王世英、国民党代表李树正于1946年1月23日由徐州飞抵峄县,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首长陈毅等会晤,商谈调处事宜。随后,该小组同陈毅等一起抵达临沂,继续商谈。商谈中,陈毅向徐州小组的国共美三方代表递交了国民党军队违犯停战协定、进攻鲁南解放区的照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据实对国民党的挑衅和谣言提出抗议。三方还就“受降”、“惩奸”等问题进行了磋商。1月28日,山东野战军派宋时轮和鲁南区党委成员王少庸偕随员20余人抵徐州,参加军调小组的工作。
  为解决津浦铁路的修复问题,国共美三方还成立了恢复交通小组,王少庸为中共代表,兖(州)徐(州)段段长郑惕为特派员。1月28日,交通小组三方代表在徐州谈判。王少庸、郑惕据理力争,取得津浦路兖徐段的管理权,达成了由国民党出钱出物,国共双方出人共同修路的协议。国民党方面为实现其利用铁路运兵进攻解放区的阴谋,极力要求迅速修复铁路;中共方面则坚持不解散伪军就不能修复铁路。郑惕还利用取得的管理权,采取各种办法延缓铁路修复,使国民党利用铁路北进的图谋未能得逞,受到陈毅等领导人的表扬。
  在此期间,军调部驻兖州执行小组也于兖州机场举行了谈判。中共代表贺健、杨士法将停战协定签订后国民党进攻尼山的事实材料和尼山人民八年抗战战绩呈交给执行小组。会谈中讨论了执行停战协定、合理分配救济物资等问题,并就此达成三项协议:(一)积极进行物资交流,双方不得封锁控制;(二)在兖州城北泗庄设立市场,开展群众性的贸易活动;(三)双方军队不得在市场闹事。
  1946年2月2日,军调部驻济南执行小组中共代表陈叔亮、美方代表雷克、国民党代表涂叔五飞抵临沂,与山东党政军领导人陈毅、黎玉等就执行“和”字第2号命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会谈。会谈中,陈毅慷慨陈词:日军打了我们八年,至少要向我们鞠个躬吧? 剥夺一支胜利军的受降权,又不让我们受降,我不能不愤慨!不能不抗议!之后,陈毅向执行小组提出六条意见:(一)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在济南、徐州设立办事机构;(二)要求国民党撤销济南、徐州绥靖公署;(三)疏散集结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军队;(四)山东日军应由中共方面解除武装,接受投降。被我军包围之伪军,由中共军队缴械;(五)迅速恢复交通,中共辖区的铁路由中共方面管理、警卫;(六)承认矿山为私人资本。会谈中,山东省参议会副参议长马保三在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逃到大后方,日军投降了又回来组建政府,就连汉奸都封了大官,这不是蒋委员长说的“还政于民”,而是夺政于民!为促进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议在鲁南实现,陈毅决定派国军部部长韩去非赴临城与国民党军陈大庆部进行谈判,讨论停战后的事宜。同时,由中共代表甘重斗、国民党代表段之经和美国代表梅西亚组成的军调部第22执行小组到达枣庄,会同新四军第七师政委曾希圣、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代表王刚举行谈判。
  当美国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乘坐汽车进入枣庄街道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群众早就等候在街道两旁。他们是枣庄附近8个村、24条街道的工人和市民,还有从赵锝县和麓水县(由双山县改称)等地赶来的农民,大家手持状纸,不断振臂高呼:“我们爱和平!打倒杀人凶手王继美!为受害的群众报仇”等口号。一些被王继美杀害了亲人的家属,更是悲愤满腔,他(她)们拦住和谈代表的汽车,字字血,声声泪,控诉汉奸王继美所犯的滔天罪行,坚决要求和谈小组严惩刽子手王继美,群众手中的状纸像雪片一样飞向汽车,接状子的人应接不暇。充满着血泪和仇恨的诉状,整整装了一麻袋。在愤怒的群众面前,美国代表和国民党代表显得狼狈不堪,不得不走下汽车对群众进行敷衍。
  首次谈判时,中共代表甘重斗义正辞严,代表枣庄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提议严惩汉奸王继美。国民党代表王刚却极力对王继美进行庇护,并提出通过谈判解决中兴公司的工人和王继美部生活方面缺水缺蔬菜问题。为顾全大局,甘代表同意先谈判生活问题,暂且保留惩办汉奸王继美的提案,适当时间提出讨论。美国代表对中共方面深明大义表示钦佩。通过谈判,达成三条协议:(一)双方军队坚守原防,不许前进,不准开枪;(二)矿里保证矿外军民的照明用电,矿外保证矿里军民的生活用水;(三)共方允许矿里老百姓和王部士兵到矿外集市上购买蔬菜和其他食品,并允许王部士兵在围墙上与居住在矿外的家属会面。
  由于中共代表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谈判席上表现出诚意和让步,致使首次和谈顺利结束。
  为调解济南、徐州等地的军事冲突,3月2日,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抵达济南,受到日前抵达济南的陈毅、黎玉和国民党方面王耀武、何思源等人以及济南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军调部济南执行小组向军事三人小组汇报了山东地区国共冲突的调处情况。接着,周恩来有凭有据地讲了国民党方面委任伪军使之摇身变为国军的问题,并揭露国民党方面急于恢复交通的实质是想利用铁路实现其运兵进攻解放区的阴谋。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三人小组不能只坐在桌前谈判,更重要的是到现场去视察。周恩来的发言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同。谈判结束后,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煽动,部分不明真象的群众到中共代表驻地闹事。周恩来当即向群众阐明中共关于停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正确主张,从而戳穿了敌人的骗局,教育了群众,受骗群众纷纷离去。当日下午,军事三人小组在陈毅等陪同下飞抵徐州视察。三方代表就苏、鲁、豫、皖地区执行停战协定的情况进行会谈。谈判重点是顾祝同部与苏北淮阴地区的中共粟裕部队的“磨擦”问题。双方各持己见,无甚结果。3月3日,叶剑英在徐州会见马歇尔,就鲁南地区停止军事冲突及枣庄中兴煤矿的生产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经多次磋商,终于达成枣庄撤军协议。按协议规定,双方部队于4月5日前撤离枣庄,王继美部应撤至利国驿。枣庄作为非军事区管理,城市秩序由工人武装维持。撤军协议受到枣庄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但王继美部根本就不准备执行达成的撤军协议。从1月10日停战协议签订之日至5月12日,王继美部从未停止过军事挑衅。据统计,在此期间,王部用燃烧弹烧毁民房300余间,打死居民45人以及保护群众的人民军队指战员14人,并且经常施放毒气,其中一次就毒死8名工人。
  5月5日,蒋介石电示国民党驻枣庄谈判代表,电文称:枣庄为华东之最大煤矿,京、沪、徐、海均用该矿之煤,中央尤为重视。他命令谈判代表转告守备部队:“严密固守该地,不得擅自放弃,如有违犯,应按军纪制裁。”在蒋介石的支持和纵容下,已经缓和了的枣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驻枣庄的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代表王刚及王继美部悍然撕毁撤军协议,向人民军队发动进攻,并把碉堡修筑到人民军队前沿哨所。为此,人民军队曾多次向第22执行小组反映,执行小组也令其拆除碉堡。王继美不仅置之不理,反而炮击中共代表驻地枣庄鞠仁医院,击伤卫兵4人。中共方面向国民党方面多次提出严正警告,但王继美仍继续制造军事冲突。
  5月21日下午,枣庄执行小组中的中共代表甘重斗和译员吴武汉去对方驻地出席谈判小组会议。散会后,他俩由美方译员平新武陪同,乘车返回途经中兴公司北门时,突遭王继美部数百人的围攻,他们将甘重斗和吴武汉拖下车来,打得遍体鱗伤,不省人事。
  消息传出后,临枣军民和鲁南各界群众义愤填膺,纷纷举行集会,发表讲话、通电,声讨王逆继美,强烈要求人民军队严惩祸首王继美,解放枣庄。5月30日,枣庄矿区总工会召开了有7000名工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大会。会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破坏和平以及庇护汉奸王继美残害枣庄人民的罪行。枣庄矿区总工会主席张福林发表严正声明:“枣庄矿区有两万矿工,连家属在内共5万多人,因伪王部盘踞中兴公司,以至不能开工,所有员工生活无着,因此工人愤怒已达极点。”张福林还以枣庄矿区总工会的名义,吁请山东军区和新四军军部,为使两万矿工免于饥饿,为了枣庄人民的生命安全,尽快解散这帮无法无天的匪徒,并表示率庄矿工一定作好支援,当好先锋。会后,由两千四五百名工人组成的纠察队手持大刀长矛,进行示威游行。《大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张福林代表枣庄两万矿工要求严惩王逆继美的声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代表梅西亚也不得不指出:迅速查出凶手枪毙,撤销国民党军队临枣地区指挥官王刚的职务,要求国民党方面向该小组及中共道歉等三项处理办法。对于王继美的暴行,中共方面立即作出反应:当即向执行小组提出紧急要求:(一)立即解散枣庄伪军;(二)查办主使者;(三)肇事方面应向我方赔礼道歉,并向全国公布;(四)国方应保证今后不要发生此种违法事件;(五)甘、吴伤势沉重,保留要求赔偿之权;(六)国方应保证立即制止一切违法的军事进攻,首先退出淮南津浦路西定远县城及新占全部地区,以示履行停战协定之诚意;(七)国方如不履行上项条款,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应由国方负责。
  24日,陈毅致电慰问中共被殴打人员,电文中说:“你们为和平努力,数日辛劳,备著成绩……今竟惊闻你们于本月21日公然被殴打,木棒、乱石交加,伤势沉重。消息传来,极为愤慨。”又指出:“枣庄王逆伪军此种无法无天的罪行,显系国民党反动派在后主使,蓄意捣乱,破坏和平……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惩凶、道歉、慰问。立即解散枣庄国民党所豢养的伪军,不达到目的,我方当保留取得赔偿的正当权利……公道与正义,必取得最后之伸展,谨电慰问,并希珍摄。”26日,北平军调部又派美国代表沙文上校、范查德中校、文特立中校三人就枣庄事件进行调查,并在当天上午将甘重斗代表用美国飞机送到北平协和医院进行治疗。同日上午11时半,三位美国军官与曾希圣政委等一行9人抵临沂谒见陈毅军长。陈毅接见了调查组全体人员。曾希圣政委首先向陈军长汇报了枣庄和谈情况,并指出:王刚虽一再表示不再向解放区开枪开炮,但枪声、炮声一直未断。甘、吴被殴后,我方几次函约王、段二人来临沂商谈,均遭拒绝。美国代表梅西亚发表了意见我们小组对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非常饮佩,我很想使中共、国方的代表和指挥官召集在一起开一个会,使问题得到解决,但由于国民党方面拒绝参加,始终未能进行。”陈毅听完汇报后重申了为解决事件提出的正当要求,指出:在解决枣庄事件时,希望前所提出的七项要求中,关于解散伪军、停止向解放区进行新的进攻的两项要求,能够立即实现。6月6日,陈毅向南京三人委员会和北平调处执行部提出的照会上列举了国民党方面破坏和谈的种种罪行,提到了枣庄事件,郑重提出:我方为维持和平,力持镇静,均向徐州的第34执行小组及枣庄第22执行小组提出严正抗议,迄今尚未答复,足见国方对和平谈判毫无诚意。同时郑重要求:请令国民党军队立即停止向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清剿,退出侵占我方之地区,并解散枣庄伪军王继美部。
  为了枣庄的和平,中共方面已尽了最大努力,但王继美在其上司支持下却置若罔闻,继续向解放区开枪开炮,日夜骚扰。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军调部及各地执行小组名存实亡。1947年1月29日,美国驻华使馆发表声明,宣布美方退出军事三人小组及军事调处执行部。次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军事三人小组及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历时1年之久的军事调处工作,虽因美、蒋的破坏最后失败了,但军调部及各执行小组中的中共代表,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所进行的努力,则是彪炳千秋的。同时,也用铁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面目。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