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阻敌北犯保卫、巩固解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阻敌北犯保卫、巩固解放区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9
页码: 446-464
摘要: 肃清日、伪军残留据点日本投降后,残留在鲁南地区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由于蒋、日、伪合流的势力很大,且又抢先占据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山东分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指示,命令山东各路解放大军一面加紧对津浦、胶济、陇海等铁路线进行破袭;一面回师根据地,扫除解放区内一些城镇的残敌,巩固扩大解放区。鲁南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停止对徐州的攻势,调集兵力,挥师北上,清除大进军时遗留的中、小敌伪据点,并集中兵力,组织了几次大的战斗,收复了鲁南地区的几个重要城镇,接着又发起津浦路战役,阻滞国民党军北犯,胜利保卫、巩固、扩大了鲁南解放区。
关键词: 阻敌北犯 巩固解放区

内容

第二节阻敌北犯保卫、巩固解放区
  一、肃清日、伪军残留据点日本投降后,残留在鲁南地区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同时,国民党军迅速抢占了徐州、济南等大城市,命令日、伪军驻守待命,不准向共产党军队投降,形成蒋、日、伪合流,窃取抗战胜利果实的局面。由于蒋、日、伪合流的势力很大,且又抢先占据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因此,人民军队要攻占大城市与交通要道的目的已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山东分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本,命令山东各路解放大军一面加紧对津浦、胶济、陇海等铁路线进行破袭;一面回师根据地,扫除解放区内一些城镇的残敌,巩固扩大解放区。
  鲁南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停止对徐州的攻势,调集兵力,挥师北上,清除大进军时遗留的中、小敌伪据点,并集中兵力,组织了几次大的战斗,收复了鲁南地区的几个重要城镇,接着又发起津浦路战役,阻滞国民党军北犯,胜利保卫、巩固、扩大了鲁南解放区。
  (一)宿羊山战斗
  继解放峄县、临沂之后,鲁南部队又发起宿羊山战斗。
  宿羊山伪据点位于邳县城西北,四周围墙坚固,山上筑有碉堡,地势险要,工事复杂。由伪军刘斐然部1000余人驻守,有一座小型兵工厂,弹药充足。
  10月3日黄昏,八师二十三团、师特务营和警九旅十八团从台儿庄附近行军20余里,于晚10时包围了宿羊山据点,然后以猛烈的火力,将地堡围墙轰垮,敌人无法还击,仅5分钟突击连就迅速突入围寨,抢占了要地,后续部队迅速跟进,连续打退敌4次反击,激战两小时,全歼守敌,占领了宿羊山。此战共歼刘斐然以下10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战斗中,警九旅十八团三营营长刘友三和八师二十三团三营教导员杨柏牺牲。
  宿羊山战斗的胜利,使峄县周围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拆除了国民党军队由徐州向东北方向进犯的跳板,直接威胁了陇海铁路的敌伪军,同时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改善了装备,部队士气十分高涨。
  (二)讨伐王洪九部
  早在解放临沂城的战斗打响之前,山东军区就于8月初,调集警备二旅第五、六团和有关县区武装,包围了临沂城西北伪沂州道皇协军司令王洪九部(不久又挂上国民党军番号)盘踞的李家宅、孟家村、花园、王庄、后乡5个据点,并逐步缩小包围圈。临沂城解放后,山东军区增调一师第二团参战。
  11月11日晚,警备二旅六团以山炮摧毁孟家村据点的炮楼,突击部队突进据点与顽军展开激战,攻克了该据点,歼敌近千人。之后,由二团主攻花园,六团主攻王庄,其他各部共同攻击李家宅。身陷绝境的王洪九,于11月29日晚只身潜逃到济南。李家宅、花园等处伪军3000余人,乘夜黑怆惶突围,逃至赵锊县的赵家洼和傅山口时,被鲁南部队和地方武装堵击,大部被歼,敌纵队副司令王辅宜、三十一支队长李以锦及大队长陈继礼、杨子英、季镇侯等一批官兵被生俘。残部280余人由徐凤林、庞道生带领逃进枣庄。
  在歼灭王洪九部的战斗中,鲁南、鲁中、滨海解放区的人民给予了有力支援。他们协助部队挖通了总计有50余里长的战壕和交通沟,构筑了数十个地堡、碉堡、炮兵阵地和机枪火力点,与敌工事最近处相距只有50米,形成了战壕对战壕、碉堡对碉堡的局面。同时,为协助部队筑好工事,他们仅用10天的时间,就筹集箩筐5万余只,麻袋5000余条,门板3万余块,木棒1万余根,为战斗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二、破袭铁路,阻敌北进
  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及配合山东军区部队发起的津浦路战役,鲁南区党委按照津浦前线的部署,组织全区军民对津浦路开展了大破袭。根据安排,兖州至邹县段由第一地委负责,郎县到临城段由第二地委负责,临城到徐州段由第三地委负责。具体要求是: 路沟填平,路基挖出一半,铁轨枕木运空,车站挢梁全部摧毁。同时区党委要求破路时应强调民工的精干组织化,干部亲自领导,县、区、村划分地段,分工完成。鲁南区一、二、三地委、专署和军分区,组织解放区军民,大破津浦铁路大汶口至滕县段,沿线几十万民工、民兵齐心协力,撬走了铁轨,毁掉了路基。鲁南主力部队也积极参加破路炸桥活动。鲁南八师第二十四团在滕县南北破坏铁路,断敌交通。第一军分区武装炸毁了滕县至兖州段的铁路大桥。第三军分区武装破坏了利国驿以北、蝎子山以南路段。运河县委、县政府和警九旅第十八团动员民工2000余人,拆除了三张茂至韩庄路段。第十八团还两次炸毁了由日军守护的韩庄铁路大桥。其二营四连完成了炸毁韩庄公路大桥的任务。为阻止敌人修复铁路和桥梁,十八团在运河南岸与国民党进行了多次战斗。
  开始破路时,干部群众都很心疼,总认为铁路是人民的,以后还要为人民所用,因此,只组织民兵就近破路,拆下的铁轨、枕木等也不破坏或转移。所以,往往刚拆掉,又被很快修复。而且国民党军还为此加强了防备,开着装甲车巡逻护路,发现有人破路就用机枪疯狂扫射。滕县第二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刘刚就是为掩护民工而光荣牺牲的。针对这种情况,地委以及各县委组织民工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大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彻底破坏铁路,才能阻止或延缓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现在破路,将来还要修复。同时规定,破路拆下来的枕木,夹板等由群众自行处理。之后,破路大军又研究出了破路办法,具体做法是:以区中队为单位,每根枕木旁安排二至三人,由铁轨一侧一字儿排开,先拆掉连接和固定铁轨的夹板,然后一声号令,大家以撬棍同时用力,一下就把铁轨连同枕木一起掀到路基下边去了。用这种办法,各区将队伍连在一起,短时间内就能使十几里长的铁路来个大翻身,在短期内修复就困难了。
  破袭铁路中,郞县县委全力以赴,组织发动了6000余名民工,对津浦铁路界河至两下店段的铁路进行了大破袭。除上述办法外,他们还将路基切除了一半,由于破路彻底,不仅使铁路交通中断,而且短期内难以修复通车。滕县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在县委书记崔晓东、县长汪亚民、部长田奎荣领导下,组织由3000青年参加的破路大军,开赴北起十里铺、南至井亭,长达35公里的津浦铁路线,在鲁南铁道大队支援配合下,开展了铁路大破袭。为保破袭铁路顺利进行,县委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井亭以南、十里铺以北的地段监视日伪军的行动,铁道大队先将部分路轨拆除,迫使日伪军的铁甲车丧失护路能力。破袭大军则白天分散休息,夜间破路。他们卸掉道钉,搬走铁轨,拆掉枕木,挖断路基。将路轨运至远处,或扔进沟底,或埋到地下,令日伪军难以修复。经4个夜晚的奋战,破路19公里,拆除电线6万米,中断了铁路交通。他们除带领群众破路外,为防不测,还专门组建了武工队,在官桥一边打击敌特的破坏活动,一边参加破路。为此,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总结推广了滕县的四条经验:一是充分做好大破袭前的准备工作,训练骨干,赶造破路工具。二是确定路段,分工负责,由武工队担任警戒,保证安全。三是讲清破袭办法。四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在破袭津浦铁路的同时,为孤立枣庄之敌,鲁南第三军分区兼警备九旅政治部主任张岗还安排军分区宣传队王庆祥、林庆发、吴绍连、张俊4名宣传队员带领赵锝县(今苍山县)1000余民工分段彻底破坏了临枣铁路支线。为保证破路安全,临城方向由第十九团掩护,枣庄方向由第十七团、滨海回民大队掩护,峄县县政府还发动居住在铁路两侧的群众前来助战。拆下的枕木让群众扛回家去当了烧火柴。又将路基扒成一道道深沟,参加破袭临枣铁路的三军分区武工队在队长郑书箴、副队长徐广云带领下和渠维瑛具体指导下,在邹坞西的四孔桥上炸毁了敌人的铁甲车。临枣铁路瘫痪后,枣(庄)、赵(墩)铁路也被彻底破坏,驻枣庄的汉奸王继美部成了瓮中之鳖。
  经过部队、民工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十余天时间就破袭津浦路260余里及临枣线60里,将津浦铁路拦腰斩成数段,扩大了津浦线阻敌北进的阵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沿铁路运兵北上的企图。
  三、抽调干部支援东北,新四军部分主力开赴鲁南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没有用过一兵一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但日本人一投降,国民党反动政府却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和援助下,妄图霸占东三省。国民党的战略企图是: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以分割、压缩解放区,并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然后占领东北。蒋介石在调重兵分路进攻华东、华北的同时,从西南、西北等地抽调了大批军队运往东北。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19日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方针的指示,确定了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就是全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向东北发展,控制东北。“向南防御”,就是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准备对付国民党的大举进攻,保证人民军队主力完成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
  为了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鲁南党政军民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先后抽调大批干部、部队全力支援东北。当时的鲁南前线军情紧急,国民党陈大庆部和刚刚被改编的吴化文部、郝鹏举部正由徐州沿津浦路北犯。鲁南八师、警备八旅、警备九旅正曰夜战斗在津浦线上,抽调部队赴东北有很大困难。中共鲁南区委以大局为重,从全局出发,先将鲁南第二地委书记许言、地委妇委书记孙宇维等调往东北。9月20日,又抽调六七十名干部与山东解放区所调大批干部一起随萧华赶赴东北。接着,鲁南区党委又遵照组建一个干部(架子)团调往东北的指示,立即决定从两个警备旅、三个军分区抽调作战勇敢、有一定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军事、政治干部组成架子团。团、营级干部由军区提名调动,连、排、班级干部由各部队在有三年以上军龄、经过战斗实践锻炼的现任干部中选拔。
  1945年10月10日,鲁南各部奉调人员在鲁南军区驻地滕县桑村集合,军区首长宣布命令:组建干部(架子)团。刘登远任团长,肖长桃任政治委员,李克任参谋长,肖君盛任政治处主任。还任命了营、连以及司、政、供、卫等各级机关干部。全团共193人。之后,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治部主任丁秋生组织这批干部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之更加明确了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及其重大意义,大大激发了干部们支援东北的革命热情。
  13日左右,干部(架子)团由桑村向山东军区所在地临沂进发,为按时到达目的地,好多人路过家门而不入。到达临沂后,山东省主席、军区副政治委员黎玉接见了架子团的同志,并作了指示。第二天即开始北上,一路上晓行夜宿,经过10天的行军,到达龙口。然后由渡海指挥部安排,分别乘船于次日下午顺利在辽宁省庄河县登陆。此时,分批陆续由山东赴东北的主力部队,大部走海路,一部走陆路,一部海陆兼行,分别于10月、11月,最迟的在12月上旬抵达东北指定地区。从此,鲁南赴东北干部架子团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配合地方发动群众、建立组织、扩军、剿匪、建立基层政权等,在东北战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山东6万主力部队、3万基干团部队及6000名干部进军东北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华中中央局、新四军军部率主力一部北移山东,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中共华中局北移山东后,和中共山东分局合并组成中共华东中央局。
  9月下旬,新四军军部率领淮南第二师、淮北第四师主力及皖中第七师开始北进山东。10月下旬,先头部队第二师第四旅、第四师第九旅抵达鲁南峄县一带。10月27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由淮南根据地抵达滕县的冯卯一带。之后,新四军第七师在政治委员曾希圣、副师长谭希林率领下,进驻枣庄地区。师部率二十一旅驻山阴一带,十九旅进驻到临城以南的沙沟一带,二十旅进驻到南石沟一带。
  新四军北上部队一踏上鲁南的土地,就受到了鲁南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到处张贴着红红绿绿的欢迎新四军入鲁的标语,沿途数不清的群众扭着秧歌,呼着口号,争相送茶送水送鸡蛋。部队安营扎寨后,群众又争相献柴献粮,杀猪宰羊,慰问从南方开来的子弟兵。指战员们被群众纯朴诚挚的热情所鼓舞,纷纷表示: 一定做好准备,消灭国民党军队,报答鲁南人民的亲切关怀。
  新四军军长陈毅,参加完中共的七大后,和宋时轮、傅秋涛等取捷径直奔鲁南。10月3日到达微山湖,次日上午抵达峄县,向八师师部传达了中共中央指示和七大精神。当晚赶赴临沂,与等候在那里的罗荣桓亲切会面,罗荣桓向陈毅介绍了山东的形势及部队情况,与陈毅一起讨论了中共山东分局改为中共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后的干部配备、堵击徐州蒋军北上的作战方案等一系列问题。之后,罗荣桓率领轻便指挥机关离开临沂经烟台赴东北战场。
  罗荣桓和鲁南部分主力部队开赴东北后,留在鲁南地区的部队还有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和山东警备八旅、九旅。
  10月25日,中共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中共华东中央局(简称华东局),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李林、郭子化为委员,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为常委。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和山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
  华东局组建后,给鲁南形势带来很大变化,鲁南军民深受鼓舞。军长陈毅来到鲁南,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声音也带到鲁南。他结合山东、鲁南的形势,在部队干部中传达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行f对蒋介石准备全面内战的阴谋要保持高度警偈、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教育。反复向指战员们申明:对蒋介石不要抱任何幻想,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多次告诫大家:现在人民公敌蒋介石正在施放和谈烟幕,以掩护他下山摘桃子,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现在敌人正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这次我到山东来,就是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大家一起来磨刀的!他还严肃批评了某些同志认为“天下太平”应“解甲归田”的和平麻痹思想。并反复强调,自古以来,只有打出来的江山,没有唾手可得的天下,没有人民的武装,就没有巩固的解放区。要求指战员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保持头脑清醒,随时打击来犯之敌!他还以一首通俗简明的打油诗概括了人民军队自卫作战的理由和决心: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谁敢来摘果,把枪缴下来!
  四、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
  国民党军队为迅速抢占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命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李延年率骑二军、第十二军,在进占徐州后,乘我山东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入鲁部队尚未到达之际,于1945年10月上旬,在日伪军掩护下沿津浦路北犯,进占济南。被国民党改编为第五路军的伪军吴化文部跟随到达邹县、兖州、泰安,其主力亦到达滕县界河地区;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等部在抢占徐州后也沿铁路北犯,其第九十七军进占临城;第五十一、第七十七军连同被国民党收编为第六路军的伪军郝鹏举部进占韩庄和贾汪一线;国民党后续部队也正沿津浦路北进。
  为阻击国民党军队北上,粉碎其进攻,先期到达山东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四师第九旅和第七师,山东解放区的鲁中、鲁南、滨海及冀鲁豫解放区的湖西、泰西主力部队共10万大军,组成津浦前线阻击兵团,沿津浦路驻防。1945年10月15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津浦前线指挥部在峄县成立,陈毅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张云逸、罗炳辉任副总指挥,宋时轮任参谋长,谢友法任政治部主任。津浦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上述部队发起了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的战役,阻击国民党军队北上。
  津浦前线指挥部在济南至徐州沿线集结了20个团的兵力,其部署是:自北向南,以渤海军区武装控制并破袭济南以北铁路,使已达济南之敌不能继续北进;以山东军区第三师(战后去东北)、第四师及鲁中警备第三旅反击泰安、兖州之间的日伪军;以山东军区第八师及鲁南警备第八旅反击邹县至临城间的日伪军;以鲁南警备第九旅进抵徐州、临城、枣庄一线以钳制敌人。指挥部根据敌情,决定采取轮番使用兵力的战术,使部队在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中,能保持有力的突击力量。
  战役从1945年10月17日开始,历时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从战役开始至11月3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发起了邹县、大汶口战斗;从11月4日至25日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发起了界河、柏山战斗;从11月26日至1946年1月13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发起了官桥、滕县城等战斗,同时收复了运南地区。
  (一)部县、大汶口战斗
  根据津浦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山东第八师、警备第八旅第十五团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0月17日发起了解放邹县城战斗。邻县城内有吴化文部第四师十团,伪保安第十八旅刘宪焯部,伪县长刘昭庚的警备队,土顽巩震寰部及日军一个中队、一个铁道警备队等共3800多人。战斗从17日9时半发起。八师以第二十二团担任主攻,第二十四团主力首先夺取东滩店,进而控制该地,打击兖州、枣庄援敌。该团第二营包围攻击车站之敌;第二十三团包围界河,破坏铁路,阻击吴化文部北上;警八旅第十五团第二营包围邹县南十里堡据点,主力于两下店以北打援。战斗打响后,主攻部队二十二团以奔袭战术分别进攻东门和西门,连续爆破成功后,部队迅速攻入城内,经激烈巷战,于19日下午4时胜利结束战斗。战斗中,日军铁道警备队130余人投降,日军米仓中队50余人被歼。吴化文第十团副团长陈子忠以下600余人放下武器,伪保安第十八旅旅长刘宪焯、吴化文部第十团团长孟淮海以下2600余人被俘。继之,第二十三、二十四团又迫使邹县南侧的十里堡、东滩店、界河等铁路沿线据点的日伪军360余人投降,控制了邹县以南80余里铁路。与此同时,山东第四师及部分地方部队则攻克了大汶口,控制南北铁路20余里。
  (二)界河伏击战
  邹县、大汶口战斗以后,国民党军继续北进。第三十三集团军进抵徐州,第十九集团军暂一、暂二旅进抵滕县、官桥,另以据守滕县的吴化文部在日军掩护下由滕县向北进犯,驻兖州的吴化文率其驻兖第一军南下接应,企图南北对进,打通兖州、滕县间的交通。面对这种情况,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利用国民党军主力尚未到达,而吴化文部又脱离了工事,处于运动之中的有利时机,以山东第八师和刚到山东的新四军第九旅、第五旅,在两下店以南、界河以北铁路两侧达20里的地段设伏,以拦头、截尾、击腰的伏击战术歼灭吴化文部。
  为直接指挥这场战斗,陈毅率“前指”由冯卯移到界河附近的龙山南侧的龙山庄及田侯庄一带。战斗打响后,陈毅、罗炳辉不顾敌机轰炸和连天的炮火,一直在前线指挥所的战壕里观察战斗的进展情况,指挥战斗。
  11月4日上午9时,吴化文部离开营地,前面以日军一个大队打头阵,后由日军一部掩护,沿铁路两侧的公路北进,于下午3时进入伏击圈。阵地上枪炮骤鸣,第八师指战员一部在炮火掩护下,猛虎般冲下山去,切断了日伪间的联系,俘敌1100余人。吴化文第五路军总部及第一军则被新四军在界河地段包围。吴化文于慌乱中跳上一匹白蹄马,在十几名骑兵保护下,拼命追赶逃向两下店的日军。八师副师长何以祥发觉并急令部队追杀,因是步兵,追赶不及,使吴得以逃脱。后吴化文趁夜黑随日军由两下店绕邹县逃往兖州时,途中又遭鲁南警备第八旅的截杀。国民党后续部队也绕道邹西逃往兖州。
  当天下午4点多种,伏击战胜利结束。计重创日军一个大队,全歼吴化文第五路军总部,第一军军部及第一、第二、第六3个师共4000余人。其中俘虏第一军军长于怀安,参谋主任靳文元,第三师师长许树声以下3000余人,击毙师长贺纺以下600余人。缴获战利品不可胜数。当时《大众日报》一篇题为《解除吴逆化文武装经过》的文章这样写道:“……只十几分钟,我们就把三千多敌人的行军纵队完全冲溃,吴伪的老兵们,一群一群熟练地坐在地上,高举着武器喊着:‘同志!我们缴枪P从安徽抓来的伪新兵们,一队队地丢下武器,其中有一个伪二团一营,一枪未打就被解除了武装……”
  (三)柏山战斗
  界河战斗后,鲁南八师第二十三团又奉命于11月11日乘胜向临城、夏镇之间的要点柏山发起进攻。至次日拂晓,歼灭国民党第九十七军第八十二师两个加强连大部。这时,残敌退入西北角大碉堡负隅顽抗,企图等待临城敌人增援。天亮前拿不下碉堡,援敌一到,攻击部队就要腹背受敌,变主动为被动。
  消灭这股残敌的任务交给了第二连。这时,临城方向已传来枪.声,说明敌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兄弟部队打响了阻击战。电话里传来首长的命令:“二十分钟解决战斗,否则马上撤离!”经过一夜激战,第二连炸药已经用光,仅剩一枚快速手雷。这时,机枪班长陈金合把绳子和绑带系在手雷上,然后纵身跃起,冒着密集的弹雨向敌堡冲击。手雷安放完毕,返回来拉弦时,绳子断了。情况万分紧急!此时陈金合毫不犹豫,在火力掩护下,又一次冲上去,靠近了敌堡,借着东方的微熹,取下了那枚安放的手雷,用肩膀紧紧抵在碉堡门楼上,拉着了引线。一道电光撕裂长空,映红了整个柏山,陈金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柏山战斗的最后胜利!陈毅听到陈金合的事迹后深为感动,在全军大会上,他对这位人民军队中出现的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给予了高度评价:“陈金合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 ”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向陈金合学习。
  为了纪念英雄,陈金合生前所在的第二连机枪班被命名为“金合班”;临城县人民政府将柏山改名为“金合山”,在山上为他修了墓碑,并将柏山乡改名为“金合乡”(今枣庄市薛城区金河乡)。
  (四)攻克韩滕、临枣线日伪据点
  经邹县、界河、柏山战斗,重兵集结的国民党军已是连续受挫。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的6个师麇集于临城、滕县地区,深沟高垒,不敢北进。第三十三集团军、五十一军及第六路军侵占了韩庄一线,后续部队向前开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创造更广阔的战场,扩展铁路沿线占领区的指示,津浦前线指挥部于11月下旬将野战军主力南移韩庄、滕县之间,发起了第三阶段战役。
  11月25日,山东第八师、警备第九旅,新四军第四旅、五旅,向津浦铁路韩(庄)滕(县)和临(城)枣(庄)线的敌据点发起进攻。八师第二十四团进攻孟家仓敌暂二旅一个团,激战至26日晨,将敌全歼。第二十三团于26日冒雨向官桥日军暂二旅其余两个团及申宪武残部发起攻击,当夜占据东圩子,26日继攻西圩子。战斗持续半天一夜,全歼暂二旅2000多人,生俘旅长康乐三。与此同时,位于官桥西北负责打援的第二十二团,以一个营兵力包围了磨庄之敌,迫使一日军中队缴械投降。在官桥战斗中,二十三团首先集中兵力攻歼驻官桥镇南的国民党十九集团军一部和伪二师残部并获胜利。驻守车站的日军300余人配合国民党军一齐开火,二十三团遭到伤亡。八师师长王麓水一边命令部队狠狠还击,一边安排政治部主任刘春向日军下了通牒。日军代表过来后,刘春质问他:“你们违背了投降宣言,知道该负什么责任吗! ”日军代表无话可答,只连连说:“请宽大,请宽大,完全是出于国军的要求。”之后,日军老老实实地撤出战场,在官桥火车站北面向八师缴枪投降。刘春主持了受降仪式。日军交出了崭新乌亮的两门山炮,一门苏罗通机关炮,千余发炮弹。战后,八师以这些武器成立了山炮连。官桥战斗中,八师还缴获山炮两门,轻重机枪60余挺,步枪2000余支,各种子弹15万发。
  在孟家仓、官桥战斗的同时,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在南线发起了韩庄战斗。11月24日,第四旅第十一团经津浦铁路西侧韩庄镇附近时,其第二营四连突遭盘踞在韩庄的国民党张来余部的袭击,四连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十一团向韩庄之敌发起攻击,经浴血奋战,25日攻克了该据点,除张来余带部分亲信潜逃外,其余全部被歼。26日,十一团指战员将300余名殉难烈士葬于韩庄镇南。翌年1月又立碑纪念,碑名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十一团为和平民主鲁南战役牺牲烈士公墓”。挽联是:“惊天地泣鬼神,以血肉镬金汤,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英雄业绩盖世无双;吐正气贯斗牛,用生命求和平,粉碎反共无耻内战,烈士英名万古流传。”横批是:“气壮山河”。
  为配合四旅攻打韩庄,鲁南警九旅第十八团奉命埋伏在韩庄南约三里的垮庄(义和庄)。韩庄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1000余人由利国驿赶去增援,十八团英勇阻击,激战竞日,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毙伤敌3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进行上述战斗的同时,新四军第十九旅奉命对沙沟日军展开攻坚战。鲁南铁道大队则奉陈毅军长指示配合十九旅设法阻止姬庄、沙沟日军增援。铁道大队政委郑偈、大队长刘金山分别与姬庄日军联队部联队长官、沙沟车站日军警备大队长谈判,以牵制日军;副大队长王志胜率队员为十九旅担任向导。在铁道大队的出色配合下,沙沟战斗取得了全歼伪军一个团的胜利。
  孟家仓、官桥、韩庄等战斗后,滕县、临城、徐州间敌人的联系被切断。人民军队完全控制了兖州至韩庄段的铁路,中间仅剩下滕县、临城等孤立据点。
  (五)滕县城战斗
  人民军队攻占孟家仓、官桥等据点后,滕县城及外围据点守敌陷入孤立。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发起滕县城战斗。
  固守滕县及外围据点的是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徐良率领的第二前进指挥所所属暂一旅李桦部、保安二师赵毅轩部、吴化文部后方留守处及日军、反动县政府武装共9000余人。敌人虽成了瓮中之鳖,但不甘心束手就擒,仍拚命修筑堡垒、战壕,企图凭借坚固的城墙、工事和精良的武器固守,等待北上的主力军。
  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命第八师在一周内打下滕县城。为了配合八师的行动,“前指”还决定以新四军第五旅位于临城以北打援;鲁南警备第八旅位于邹县南北对兖州之敌进行警戒;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进攻临城东北小窖(陶庄)的敌新编第三十六师何志斌部;第七师位于韩庄以北,准备打击由徐州北援之敌。
  12月12日晚9时,八师3个团根据预先下达的任务,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向守敌发起攻击。
  第二十二团是主攻团,担任攻打敌重兵把守的东门。他们先插到东关外围寨墙下,以手榴弹打退了寨墙上的敌人,打开了寨门。队伍冲进东关,与敌展开了巷战。敌人支撑不住,逃进地堡或小围子,指战员们英勇奋战,至第二天(13日)中午12时,全部占领东关,除少数守敌逃进城内,其余大部被歼。第二十三团以一、三营为突击队,肃清了车站和西关的敌人,准备由西门配合攻城,二十四团以第一营为突击队,扫清了北关的敌人,准备佯攻北门,并集中了第二、三两个营准备进城配合第二十二团作战。
  13日17时,我军开始炮击,摧毁了东门楼及两侧工事。第二十二团突击连连续爆破成功,炸开了东门。18时,一连发起突击,夺占东门,后续部队迅速投入纵深。经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4次阻击,歼灭了守卫北门的敌人,控制了北门一带,二十二团第一营在向南发展中,于24时逼近南城门,仅用一包炸药,5分钟时间就夺取了南门。这时,从其他三门涌进城内的部队汇成强大的洪流,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罪大恶极的汉奸、保二师师长赵毅轩被击毙在一座地堡外面,敌旅长李桦于凌晨两点率所属3个团3000余官兵举手投降。至14日4时,战斗胜利结束,滕县城遂告解放。此战,除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徐良在二十三团攻打西门时率少数随员爬墙逃窜外,守敌被全歼,敌旅长李桦以下7636人被生俘,保二师师长赵毅轩以下1900余人被击毙。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滕县城战斗的胜利,使人民军队完全控制了从临城到兖州段两侧广大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山东、运兵华北的阴谋。滕县城战斗中,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噩耗传出,八师指战员万分悲痛,他们决心将悲痛化为力量,奋勇杀敌,为王师长报仇。
  王麓水,又名培岳,1913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芦溪区长丰乡宗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进入井冈山红军学校湘赣苏区第四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军委警卫连,先后任班长、连长、连指导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调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后期曾先后任第五团团长、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平型关大捷中负重伤。1938年伤愈后任第一一五师补充团政治委员。在风凌渡战斗中,率部击溃3000余曰军的进攻。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率部入鲁,历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夏至1945年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在鲁南抗日根据地极端艰难的时期,率领鲁南军民打垮了入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李仙洲部第一四二师,消灭了惯匪刘桂堂,从根本上扭转了鲁南的斗争形势。尔后又发起了讨伐伪第十军军长荣子恒,讨伐周侗、王洪九、张里元等战役,在率部攻取闫村的战斗中,活捉保安二师师长申宪武,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抗战反攻开始后,担任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连克台儿庄、峄县、宿羊山、邹县、官桥等重要城镇。年仅32岁的王麓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直至血洒滕县,为国捐躯,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献身的壮丽诗篇。
  王麓水牺牲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首长陈毅、张云逸、黎玉等专程到八师慰问,号召指战员学习王麓水的革命精神,坚定胜利信心。中共鲁南区委和军区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翌年3月1日,全区党政军机关和万余群众于滕县城北关的广场上开会隆重追悼。送灵式上,鲁南区党委副书记张雨帆作为主祭人发表了沉痛讲话,号召全体军民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春宣读祭文时几至泣不成声。鲁南军区张光中司令员呜咽不止,万春圃副司令员老泪纵横,亲扶灵柩送至苍山县文峰山安葬。灵车经过的路旁,各界人士自发地摆台设祭,虔诚叩拜,很多人悲痛欲绝,追赶着灵柩,哭喊着鲁南人民的好书记、好师长王麓水。为纪念王麓水,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把军报命名为《麓水报》,滕县,易名为麓水县(1946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麓水县复名滕县,双山县改名麓水县),滕县中学改名为麓水中学。滕县人民还在龙泉塔旁、荆河岸边建造了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全国解放后,鲁南人民将王麓水烈士的忠骸由文峰山迁葬于临沂烈士陵园,修建了陵墓,雕刻了塑像。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和陈毅等分别为王麓水烈士墓题了词。其中董必武的题词是:“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竞功。”
  (六)陶庄战斗
  11月,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进驻临城时,命新编三十六师师长何志斌率三个支队和一个团,共4000余人进驻小窖 (陶庄东井)和西圩子(西陶庄)。当时,有日军岩上中队的一个小队几十个人驻在那里。
  12月25日夜,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韦国清率领第九旅向小窖的守敌发起进攻,经一天一夜激战,小窖被攻克。除驻小窖的新编三十六师三十五支队队长冯英和几个官兵跑回西圩子外,其余900多人和日军一个小队均被消灭。
  九旅攻占小窖后即集中兵力猛攻西圩子。由于西圩子防御设施坚固,易守难攻,围攻半月有余,仍未攻下。后来,新四军采用地道作业,准备来个中心开花,一举拿下西圩子。在这种情况下,伪保安三十六师师长何志斌只得接受韦国清副司令员的指令,于1946年1月,率部撤至西集,举行了起义。
  起义后第5天,陈毅军长和张云逸、韦国清、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黎玉、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行署主任李乐平等会见并设宴招待了何志斌,并对他的起义壮举给予了高度赞扬。
  (七)曲阜战斗
  为扩大巩固解放区,扫除腹地内的敌伪军,鲁南警备八旅于完成监视兖州之敌、保障滕县战斗胜利的任务后,又奉命攻歼曲阜之敌。
  曲阜由伪保安团尹庆木部及伪县政府等700余人驻守,等待蒋军收编。1945年12月28日,警备八旅向曲阜城发起进攻。先由十五团事先组织好战斗序列,秘密抵达城下进入攻击阵地,一切布置妥当后,便发起攻击,经连续爆破炸开了城门,突击队迅猛突进,仅用了3分钟就顺利占领了西门,巩固了突破口。此时,一、二营迅速冲进城内进行巷战,敌人大乱,不敢抵抗,仓皇向南门撤退,企图由南门突围逃窜。发现这一情况后,十五、十六团立即于南门附近将敌人团团围住,经一天围歼,除伪县长带少数人由地洞逃窜外,其余全部缴械投降。
  曲阜城解放后,中共曲泗县委、曲泗县政府进驻曲阜城,清除敌伪残余,安定社会秩序,同时出示布告约法三章:一、摧毁伪组织。二、保护孔庙、孔府、孔林等一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三、实行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善雇工生活。
  曲阜城的解放使整个鲁南地区除徐州、兖州、临城、枣庄没有解放外,解放区已扩大为东至沂河、西至微山湖、北到蒙山前、南到陇海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
  (八)运南反击战
  国民党军连遭痛击后仍不死心,妄图在停战令生效前抢占地盘。在鲁南前线,徐州绥靖公署又调遣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冯治安部和刚刚由伪“淮海省长”改换为国民党六路军总司令的郝鹏举,率部由徐州继续北犯,抢占地盘。三十三集团军进入贾汪,其七十七军分散在徐州以东、崮岘以南;五十九军一0八师分驻杜安、侯孟、泉源、张山子一带;三十二师位于贾汪西北地区;郝鹏举则率部进驻马兰屯,占领了运河以南黄邱山套地区,控制了运河南岸的大片区域。
  为粉碎敌人进攻,收复被占地区并策应郝鹏举起义,山东野战军首长决定调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和山野八师(欠二十四团)于运河南岸反击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冯治安部。战斗于1946年1月10日发起,激战3日,六纵迫近贾汪,八师占领侯孟、泉源、张庄等地,毙、俘敌900余人,收复了黄邱山套,攻进杜安。这时,停战令开始生效,我军即停止攻击,并由杜安后撤。敌于14日乘我军后撤时分多路向我军出击,均被击退。在运南反击战的同时,新四军第七师解放了枣庄市区大部,第二纵队四旅歼灭了进犯周营、金马驹、李庄之敌,攻克韩庄,迫近临城。到13日停战令生效时,人民军队包围临城、枣庄、兖州等地,迫敌全线停止进攻。
  1月13日,根据停战令的规定,人民军队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津浦路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歼敌2.8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控制铁路200余里,彻底粉碎了蒋日伪合流,挫败了国民党军队打通津浦路的企图。战役中,鲁南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援,从物资供给到战地服务,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担架队、运输队始终活跃在火线上,特别是妇女,做军衣、蒸干粮、护理伤员,形成了鲁南地区空前的支前高潮,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