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展开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95
颗粒名称: 第九节、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展开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分类号: E297.3
页数: 9
页码: 428-436
摘要: 8月10日和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出七道反攻进军命令,命令解放区所属抗日部队,向其附近各城镇及交通要道之敌军队、机关发出通牒,迫令日伪军投降。对拒不投降者,应予以坚决消灭。8月11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召开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连夜研究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决定将山东部队组编成五路大军,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实行大反攻。同日,山东军区向敌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发出限期投降的通牒。从8月9日至9月11日,为时一个多月的鲁南大反攻作战胜利结束。至此,鲁南腹地的所有县城全部解放。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历时8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全面反攻

内容

第九节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展开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一、全面反攻到来时的形势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向我国东北地区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关东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并予以毁灭性的打击。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两地共死伤数十万居民。苏联出兵和美国原子弹轰炸,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8月10日和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出七道反攻进军命令,命令解放区所属抗日部队,向其附近各城镇及交通要道之敌军队、机关发出通牒,迫令日伪军投降。对拒不投降者,应予以坚决消灭。
  8月11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召开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连夜研究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决定将山东部队组编成五路大军,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实行大反攻。同日,山东军区向敌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发出限期投降的通牒。13日,山东军区公布《战时人民紧急动员纲要》,号召解放区人民积极支援大反攻。14日,山东军区司令部所属部队分别向各地伪军、伪政权发出通牒,限24小时率部投降,拒不投降者,坚决消灭之。为实施大反攻,山东军区除将10万余民兵组成数十个“子弟兵团”和动员10万余民工支援前线外,又于16日将各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野战兵团,共编成8个师、12个警备旅、两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全军27万人,前线部队分为5路向敌展开大反攻。其中,鲁南军区组成第五路大军,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任前线指挥部指挥,鲁南军区政委王麓水任前线指挥部政委。鲁南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和警备第八、九旅。第八师由王麓水任师长兼政委,何以祥任副师长,曾明桃任政治部主任(因病未到职),刘春任政治部副主任,马冠三任参谋主任。原鲁南军区三团、五团及第二军分区基干部队分别改称第八师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第二十二团,王吉文任团长,陈德先任政委;第二十三团,王六生任团长兼政委;第二十四团,贾耀祥任团长,李荆山任政委,全师共9000余人。鲁南第一军分区所属各县独立营或县大队整编为警备第八旅,贺健任旅长,杨士法任政委,辖警备第十五、第十六团。第三军分区所属各县独立营(县大队)及运河支队整编为警备第九旅,胡大荣任旅长,李青任政委,辖警备第十七、第十八团。这次整编,是在各部队进行大反攻行动中进行的,直到9月中下旬才先后整编就绪。
  正当解放区军民开始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时,蒋介石为抢夺和独霸抗战胜利果实,于8月11日,竟然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而且命令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并命令国民党军各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
  8月13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蒋介石,坚决柜绝他的错误命令。15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及所属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的命令,向人民军队投降。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宣布投降后,日军并没有立即停止作战,放下武器。因此,中国解放区军民的反攻作战仍继续进行。
  二、山东军区第五路大军向徐州东北地区进军鲁南军区遵照山东军区关于“向一切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的部署,鲁南军区所属部队于8月13日组成第五路大军,在前线指挥部指挥张光中、政委王麓水率领下,向徐州东北外围地区的日伪据点和盘踞津浦铁路徐州至兖州段的日伪军发动攻击。鲁南军区主力(后编为第八师),从15日开始,先攻克西集,后占马庄、刘庄,肃清滕县东南地区的伪据点,稍事休整即向徐州进军。与此同时,第一军分区部队(后编为警备第八旅)向曲阜、兖州方向进军;第二军分区地方武装向滕县、临城进军;第三军分区部队(后编为警备第九旅)进迫枣庄,其中一部(后编为警备第十八团)随鲁南军区主力行动。鲁南军区主力于8月18日越过临(城)枣(庄)铁路,21日进至运河以南的杜安。在此,鲁南军区主力部队正式组建为第八师。然后,第八师兵分两路进军徐州。右路为第二十二团及警备第十八团。第二十二团由利国驿以南跨过津浦铁路,进军诧城、壕城,俘伪军一部,王吉文团长率特务连深入到九里山一带侦察徐州敌情。警备第十八团围歼盘踞在东镇口、西桥的地方顽军龙虎团,毙伤其团长以下160余人,俘380余人。23日,台儿庄伪军溃逃,我军收复该地。左路为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第二十三团于8月23日攻入贾汪,经激战,歼伪军大部。但日军据守在坚固的小围子里拒不投降,反从四周侧后猛烈炮轰我军,第二十三团攻势受阻,且有较大伤亡,于是主动撤出战斗。这时,国民党军主力已抢先占领了徐州,鲁南大反攻形势因国民党倒行逆施的“命令”发生了新的变化。鲁南军区遵照上级指示,决定停止对徐州的攻势,调集兵力,回师北上,扫除第五路大军进军时尚未来得及拔除的铁路两侧的中、小敌伪据点。与此同时,向曲阜、兖州、滕县、枣庄进军的部队也因日伪拒降而无大的收获。
  为支援前线的八路军作战,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特别是地处前线的赵锊、峄县、运河等县抗日民主政府,立即组织了大批民兵队、担架队紧随部队,奔赴前线。沿途各大村镇都设了兵站,储备起各村运来的给养物资:小米、白面、花生油、干鲜晻菜、白面饼、军鞋、军袜和棉布,应有尽有。朴实热情的鲁南人民,简直把家中所有的能献出来的东西都献了出来,支援八路军大反攻。
  三、破袭铁路,迫敌投降鲁南军区为迫敌就地缴械投降,便命令鲁南铁道大队、运河支队(此时已改编为警九旅十八团)、工人支队等人民抗日武装,立即破路,以阻止敌人逃窜。各人民抗日武装接到命令后,在地方各级党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连夜发动了数千名民兵和青年群众,在一两天时间内,将津浦铁路的鲁南段、东陇海铁路的徐州至邳县段以及临(城)枣(庄)赵(墩)铁路支线的各重要路段摧毁,迫敌铁路交通在鲁南全部中断。与此同时,鲁南抗日军民还奉命破袭了许多重要公路和敌人的通信设施,使鲁南之敌变成“瘸子”和“聋子”。鲁南铁道大队是破袭敌人交通的行家里手,抗战八年来,他们英勇顽强地在铁路沿线同日军斗争,以娴熟的破路技术,累计破敌铁路交通百余次,多一举成功,为歼灭敌人、截获敌军物资、阻滞敌交通,迟滞敌军行动,为鲁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赢得了时间。此次大破袭,铁道大队又大显身手,他们在原采用的松动螺丝、扒铁轨、掀枕木的基础上,又发明了“飞行爆破”,即将一公斤黄色炸药包围在两铁轨衔接处,然后用雷管和导线、电池起爆,破路成功率达90%以上,大大地加快了破路速度。铁道大队的徐广田、张再新率领的40余人的短枪中队,一夜之间曾破路20余公里,敌人半月也没有修好。
  鲁南的铁路被人民抗日武装和广大爱国群众展开大破袭之后,津浦铁路鲁南段、东陇海线和临(城)枣(庄)赵(墩)支线敌交通皆中断。敌人乘火车向大中城市集中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只好龟缩在兖州、临城、枣庄、峄县城等据点内,但仍拒不向人民抗日武装部队缴械投降,而企图向国民党军缴械。这时,日军因铁路被摧毁,国民党军队一时又来不了,只好凭借工事固守待援。
  为达到尽快地迫日军缴械投降,铁道大队政委郑惕和大队长刘金山奉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之命,带领一两名通信员深入姬庄、沙沟等据点,同日军头目谈判多日,终将日军铁甲列车大队大队长太田和临城铁道警备大队大队长小林说服,表示愿意向鲁南八路军缴械。但日军仍力图拖延时日,直至11月中旬,铁道大队将姬庄以北的铁路破坏,被困在临城、姬庄和沙沟一带的日军官兵及其家属千余人才被迫缴械投降。计收缴日军的轻重机枪130挺,步枪和掷弹筒1400件,子弹100余箱以及其他战利品一大宗。缴械后的日军由铁道大队发给路条经徐州回国。
  与此同时,驻枣庄的日军300多人妄图突围到津浦铁路沿线乘火车逃窜,但他们到达滕县黄泥沟附近时,被地方人民抗日武装和民兵包围。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闻讯后,立即派人同日军谈判受降事宜,最后达成三条协议。一、曰军携带大炮、机枪和长短枪等全部交出,只留部分刺刀防身;二、通告鲁南各部队、机关一律放行;三、鲁南八路军派少量部队护送。协议达成后,日军随即按鲁南军区要求交出全部武器,然后由八路军送至兖州城附近。四、攻克峄县城1945年8月下旬,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遵照党中央“关于争取先机,控制中心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指示,撤离敌军重兵据守的大城市一一徐州,回师北上,转向中小城镇进军,肃清残存于根据地的日伪军据点。鲁南前线,除留警备第十八团于运河以南监视南面之敌外,第八师受命北返,于9月初到达峄县西南地区,作攻取峄县城的准备。途中,师特务营威迫车幅山、泥沟据点伪军200余人向我军投降。
  峄县城驻有日军180余人,伪军1500余人,主力在峄城南关车站。峄县城敌据点经过日伪军8年的加固整修,城墙高大坚固,碉堡林立,大而深的护城河皆灌满水,城门用厚铁皮加固。城北是一片开阔地,没有房屋、树木等隐蔽物。千余名伪军大都在城墙附近驻守。城内日伪军武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
  王麓水率八师官兵经过紧张的战前准备就绪之后,于9月9日20时对峄县城发起总攻,第二十二、二十三团担负主攻,第二十四团为二梯队,担负打敌增援。第二十二团十一连担负突击队,在北城墙架设云梯首先登上城墙的十几名勇士,同守城敌人展开肉搏战。突击排长王成文一连刺死几个敌人。在火力掩护下,他在北城墙很快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这时,突破口侧翼一敌碉堡内向突击排猛烈射击,突击排伤亡五六人。矮墩墩的战士小孟奋不顾身冲去,向敌碉堡内迅速投进一枚手榴弹,敌碉堡被打哑了。这时,城内纵深之敌前来增援,突击排奋力守住了突破口。二梯队两个排冲入城内后,立即迎战增援之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第二十二团各营很快从突破口冲入城内,向敌人据守的各个据点展开猛攻,一批批伪军被迫缴械投降。
  第二十三团在攻打峄城南关日军据点时,枣庄大批日伪军前来增援,被第二十四团击退。第二十三团歼日军一部,残敌180余名在拂晓前逃往枣庄。第二十二团在峄县城同伪军激战4个小时,战斗胜利结束,城内伪军和伪军政人员1500余人全部被歼灭,生俘伪县长石振九、伪警备大队长庞明学、汉奸龙希贞、王占牛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此次战斗是鲁南军区主力整编为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后的第一仗。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鲁南抗日军民,也给拒不缴械投降的日伪军以有力打击。附近各县、区纷纷派出慰问团,赶来慰问子弟兵,全城军民共庆胜利。
  峄县解放后,兰陵县委、县政府改称峄县县委、县政府,进驻峄县城。
  五、攻克临沂城1945年8月17日,山东军区遵照党中央“关于争取先机,控制中心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指示,调集山东野战兵团第二师第四团、山东军区特务团、警备三旅第十一团和滨海区临沭独立团等地方部队组成临沂前线指挥部,对伪军盘踞的鲁南重要城镇临沂发起进攻,经过26昼夜的激战,解放了临沂城,使鲁南、鲁中、滨海三大战略区连在一起。
  临沂北靠蒙山,东傍沂河,交通便利,是陇海铁路以北的军事重地,也是鲁南、鲁中和滨海三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枢纽。这里长期盘踞着作恶多端的伪沂州道皇协军王洪九部及伪临沂保安第八大队和后来逃窜到这里的伪费县保安大队。“八一五”日军宣布投降后,驻临沂日军仓惶逃往枣庄。王洪九乘机撕下“沂州道皇协军”的旗号,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党军,胁迫临沂城内4000余名伪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伺机配合国民党军向抗日根据地进攻。他们凭借日军逃跑时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和大批的武器弹药、粮食,妄图长期固守。临沂前线指挥部遵照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的指示,迅速制定了作战方案:参战部队四团在临沂城南和东南一线,山东军区特务团在城东和东北一线,鲁中十一团在城西和西北一线,临沭独立团在城西和西南一线,各部队按照指挥部的分工,立即投入战前准备工作。
  1945年8月17日晨,山东野战军三师八团等部从临沂城的四周同时发起强攻,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山东野战军勇士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狂涛巨浪,临沂城里里外外像开了锅一样。但是,城里的伪军们依仗工事坚固和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进行着顽抗,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四团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越过城壕,攀登云梯,跃上城墙的5名战士,乘势控制了城东南角的大碉堡和两门平炮,顶住了百余敌人的冲锋。因后续部队跟不上,壮烈牺牲。山东野战军在四周攻城皆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便转入围困战和坑道战。同时,对城内之伪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如广播八路军、新四军胜利消息,奏乐、唱歌、写标语和向城内射传单,皆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伪军跳下城墙投诚,有的回话响应八路军号召,揭露伪军残暴罪行等。这样我军围城19天,城内之敌仍固守待援。后来,鲁中十一团在洪瑞区民兵中队的配合下用了8个昼夜在临沂城西北处挖出100多米长坑道,于9月10日清晨,只听一声巨响,城西北角的大碉堡炸飞了,城墙上裂开了一道30多米长的大豁口。早已做好准备的鲁中十一团勇士们经过奋力拼搏,于当天12时突进城里。最后一次总攻开始后,在鲁中十一团密集的枪弹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中,伪军的防御工事一个个被炸开,大小掩体争夺战和巷战激烈地进行着。
  经过激战,在城西北角抵抗的敌人终于被粉碎了,山东野战军攻城部队集中火力乘胜前进,把顽敌分割成无数小块,尔后一个个吃掉。这时,伪军又施放了毒气弹,战士们冒着毒气与顽敌进行逐巷逐房争夺战。这时,四团、军区特务团、临沭独立团相继在临沂城四周打开了缺口,乘胜攻入城内,冲杀声响彻整个临沂城。敌人在山东野战军奋勇打击下,狼狈不堪,纷纷缴械投降。
  经过26昼夜激战。于11日鲁南重镇临沂宣告收复,城内伪军除少数破城时逃窜外,大部就地被歼。此战,生俘伪临沂县长韩文龙、伪临沂保安大队长许兰笙、伪费县县长韩金声、伪费县保安大队长邵长厚、王洪九部参谋长陈维章等以下2000余人,缴获步枪3000余支,轻初1輪10挺,手炮50余门,汽车11辆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
  9月13日下午1时,临沂两万余抗日军民在临沂城南教场举行庆祝临沂城解放大会。临沂前线指挥部宣布了韩文龙、韩金声、许兰笙、邵子厚和陈维章的罪行,根据群众要求,均被枪决,为民除了害。会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临沂城军民一片欢腾。晚上,由军区文工团演出了《英雄颂》等文艺节目。
  临沂城解放后,曾一度成为山东解放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山东省参议会、山东省政府、山东军区和新四军司令部领导机关都设在这里。从8月9日至9月11日,为时一个多月的鲁南大反攻作战胜利结束。至此,鲁南腹地的所有县城全部解放。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历时8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