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深入开展“查减”和大生产运动 加强财政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94
颗粒名称: 第八节、深入开展“查减”和大生产运动 加强财政工作
分类号: F810.2
页数: 6
页码: 423-428
摘要: 1944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发出《关于七八九十月群众工作补充指示》指出:7、8、9、10四个月的工作中心是,实行普遍减租减息,彻底减租减息,老区要消灭空白村,消灭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在新开辟的地区,也要完成大部分村的减租减息。8月10日,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发布了《关于查减工作的训令》。接到山东分局的指示后,鲁南区党委立即在孔家汪召开地、县委书记会议,学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传达了山东分局关于4个月的群众工作指示,并对“查减”工作作了部署。1944年以来,鲁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经济工作。
关键词: 财政工作 大生产运动

内容

第八节深入开展“查减”和大生产运动加强财政工作
  一、“查减”运动为了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增强根据地进行抗日斗争的经济实力,从1944年开始,在鲁南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了检查减租减息运动(简称“查减”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1942年和1943年,鲁南抗日根据地也开展过减租减息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当时形势严峻,战斗频繁,减租减息工作开展得既不普遍也不深入。1944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发出《关于七八九十月群众工作补充指示》指出:7、8、9、10四个月的工作中心是,实行普遍减租减息,彻底减租减息,老区要消灭空白村,消灭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在新开辟的地区,也要完成大部分村的减租减息。8月10日,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发布了《关于查减工作的训令》。
  接到山东分局的指示后,鲁南区党委立即在孔家汪召开地、县委书记会议,学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传达了山东分局关于4个月的群众工作指示,并对“查减”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批判了右倾思想,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以“查减”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普遍实行减租减息。在老区,要求彻底消灭空白村,杜绝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在新恢复与新开辟地区,要求在大部分村庄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并结合进行反恶霸、反隐瞒黑地等运动。在边沿区,要求在有利于对敌斗争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基本群众的生活。同时,还明确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进行“谁养活谁”的教育,提高群众的觉悟。二是认真宣传中央关于“双减”的指示,树立群众的信心和优势。三是选拔积极分子,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团结群众的大多数,领导群众有计划地、自主地开展斗争。
  1944年8月至1945年3月,为时8个月的“查减”运动在鲁南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通过“查减”运动,削弱了封建势力,树立了基本群众的优势,普遍实行了“双减”和增加工资。农民分到胜利果实后,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仅据11个县的统计,开展减租村庄有1981个,减租土地达17万亩,减回粮食、油料450万斤,减回棉花2800斤,减回现款近5万元。减息主要是算旧帐。据10个县的统计,已有927个村庄开展了减息,要回土地629亩,要回粮食、油料609万斤,要回现款120万元。在这10个县中,有1020个村开展了增加雇工工资运动,增资雇工达17305人,增加粮食835万斤,布23万尺,现款14万元。
  随着“双减”增资运动的深入开展,党的组织、群众组织、人民武装和政权建设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加强。全区党员比运动前增加了3倍,其中雇工、贫农成份占76.9%。已有党员的村庄占全部村庄的48%。群众组织发展到46万多人。民兵发展到43748人。改造村政权1320个,提拔培养区村干部5826人。
  二、大生产运动在深入开展“查减”运动的同时,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也逐渐开展起来。
  1944年以前,鲁南抗日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鲁南党政军干部战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开办工厂,兴办合作社,发展军工企业,纺棉织布等。自己动手,部分解决了党政军机关、部队的供给,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些都为深入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了基础。1944年以来,为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好大生产运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为坚持山东抗战,团结全省人民,克服困难,准备反攻,迎接胜利,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完成经济上自给自足,求得军队和人民丰衣足食。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文件指示精神,鲁南区党委和鲁南行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把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解决鲁南抗日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作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既定方针。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积极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扩大耕种面积,提高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业收入;开荒造林,兴修水利,提倡选种育种,提倡发展农副业生产,完成经济上自给自足,求得军队和人民丰衣足食。鲁南军区号召主力部队和地方各级人民抗日武装“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利用战斗空隙开荒种地、养猪种菜。1944年初,鲁南军区五团在战斗间隙休整时,把帮助群众春耕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受到了山区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夸他们是“鲁南人民的子弟兵”。鲁南部队由于辛勤的劳动,全年可有半个月的粮食达到自给。他们开荒生产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喜获丰收,大大地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负担。截至1945年5月,鲁南部队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已开荒种田两万多亩,并及时播上种、施上肥,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1945年夏,鲁南解放区已占全区面积的90%。已获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积极支持部队作战,一方面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他们在各级抗曰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还积极开展了变工互助运动,全区共组织变工组8500余个,参加者达8.3万多人。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鲁南区还开展了兴修水利工作,打井、修渠、挖河、拦坝等,使许多旱地变成水浇田。仅峄县一地就有3.6万亩土地得到灌慨。鲁南区还大力组织和发展了纺织合作社,截至1945年上半年,已发展到998个,社员9.8万余人,拥有纺车3万多辆、织布机5000多架。为促进纺织合作事业的发展,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鼓励种棉,发展土布生产;二是以优惠价格供应原料,贷款扶持;三是收购纺织品;四是党政军人员带头穿土布。由于纺织业大发展,不仅解决了部队和党政工作人员穿衣问题,而且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据当时的统计,有25万从事纺织的群众得到工资粮7500万斤,分红300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得工资粮300斤。
  为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1945年春,以滕县及行署为单位分别召开了劳模大会,总结生产经验,选举劳动英雄与模范,并实施奖励政策,共奖励31人。仅赵锊一县1945年就涌现了300多个劳模。
  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鲁南行署还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法令,如关于《公私荒开垦后处理的办法》规定:公共荒地,不论生荒、熟荒,开垦后地权归开垦者所有;生荒五年不交负担,熟荒三年不交负担。私有荒地,不论生荒、熟荒,地权归地主,承垦者有永佃权;生荒,五年内不交负担及地租,熟荒,三年内不交负担和地租。再如,成立了湖田局,专门负责对湖田的处理,废除了封建势力专权霸占的屯田和鸭场,使200顷湖田麦地和300顷湖田熟荒转到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手中。根据抗日民主政府的法令,以农会为骨干,组织农民和安置移民开荒种地。据1945年春的统计,凫山、临城、兖济三县共安置垦荒移民4.3万人,开垦种植湖田近7万亩,发放垦荒贷款126万元(北海币)。
  鲁南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克服了经济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发展壮大了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增强了与敌人进行斗争的物资力量,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出一批经济工作干部,为进行战略反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财政工作鲁南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工作,始终贯彻“发展经济,保证供给”的方针。在财政收支的政策上,始终掌握一面照顾群众负担,一面照顾战争需要的原则,即量入为出、量出为入的统一运用,也即采取收支相对平衡的政策。
  1944年以来,鲁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经济工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田赋公粮的征收工作。1943年9月30曰,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下发指示,决定改征款为征粮,要求每标准亩田赋负担,包括正税与田赋附加,全年不超过5斤粮食,从而减轻了群众的负担。1944年3月,又决定将此以前农民所欠的公粮田赋一律豁免,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其次,加强了工商管理。1943年9月10日,中共山东分局下发了关于设立工商管理局,加强对敌经济斗争工作的指示。秋冬,鲁南自上而下设立了工商管理局,具体负责工业生产、贸易管理、货币管理、税收、缉私、合作事业等项工作。工商管理机构的设置,适应了形势发展,发挥了明显作用。在贸易管理方面,这一时期的基本方针是,一方面管理输出输入,展开对敌经济斗争;一方面调剂物资,稳定物价,扶助生产,保证供给。具体的政策措施是,对外贸易取消以货易货的政策,代之以掌握重要输出物资,组织有利输出,以吸收外汇或换取抗日根据地必需物资;在根据地内部实行贸易自由的原则。由于政策措施得当,大大促进工商贸易、公营事业的发展,因而财政收入明显增加。1944年鲁南区财政收入达4194万元,比1943年增加622万元;1945年又猛增到17865万元,比1944年翻了两番还多。其中工商贸易税收入,占1945年政府财政收入的48.58%,上升到各项收入的第一位;而田赋收入则下降到第二位,占全部财政收入的28.5%,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第三,在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鲁南党政军机关和部队努力节减开支。据当年的统计,1944年鲁南机关部队全年节约伙食费780万元和日用品一部分,约占全年经费的55%。1945年节约伙食费约2800万元,节约杂支费占全部办公费一半,节约曰用品一部,总计约占全部经费的70%。1945年所节约的经费除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之外,70%是通过机关部队自力更生开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运输业等生产所取得的。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