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开展春季攻势清除腹地敌伪顽据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开展春季攻势清除腹地敌伪顽据点
分类号: D231
页数: 6
页码: 381-386
摘要: 鲁南军区开展春季攻势,清除各腹地敌伪顽据点。
关键词: 敌伪顽据点 春季攻势

内容

第二节开展春季攻势清除腹地敌伪顽据点
  一、奇袭崤山,重创伪军巩震寰部崤山,位于邹县、曲阜两县交界处,是个数百户人家的大村寨,有东西两个围子,中间隔着五米宽的河沟。围子墙高丈许,皆是石头砌成。伪军巩震寰的旅部和一个团共1200余人驻守这里。另有一个团驻在崤山以东的桑庄和南北余村一带。巩部总兵力2120余人。巩震寰依仗兵多势众,常常深入邹东抗日根据地烧杀抢掠。对被他们抓去的抗日干部、军民,实行惨无人道的活埋、放血、点天灯,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部县县大队和尼山支队曾两次攻打崤山,皆因敌工事坚固、防守严密,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薄弱,未能奏效。尼山独立营在认真总结前两次教训的基础上,经周密侦察、反复研究,决定抓住有利时机第三次攻打崤山。
  1944年1月24日晚,正是农历除夕之夜,又值天降雨雪。尼山独立营和四区区中队兵分五路奇袭崤山。午夜时分,同时向敌发起攻击。一连和二连利用爆破,突进崤山西围子;三连的几个战士悄悄地爬进东围子,打开寨门,战士们一涌而进;四连同时抢占了山顶。攻进嘬山的4个连队向伪军据守的一个个碉堡发起攻击。另外,五连和区中队分别阻击南辛庄、桑庄增援的伪军。战至天明,伪碉堡大部被摧毁,伪军增援部队也被击退,巩震寰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乘马突围而逃。
  崤山一战,毙伤伪军100余人,俘虏600余人,摧毁伪军碉堡、炮楼30多座,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此战后,日伪军恐慌不安,相继撤离了桑庄、东西余村、白村据点。尼山独立营又乘胜拔除了南辛、石旺、土门等伪据点。尼山抗日根据地向西扩展了10余里。4月13日,尼山独立营又挥戈东南,全歼驻邹县黄土崖的伪军苏怀珠大队140余人。
  二、拔除滕峄边伪据点在滕县东南部和峄县西北部交界处的薛河两岸,敌人设有十几处伪据点,构成一道封锁线,割断了鲁南与湖西区的联系,同时威胁着鲁南抗日根据地。为开辟通往湖西区的交通线,打破敌伪的封锁,鲁南军区决定除掉滕峄边的伪据点,消灭盘踞在这一地带的伪滕东剿共司令兼滕县警备队第二大队长周茂胜部和伪滕县一区区长刘广田部、伪乡长张照锦部。
  1944年2月9日夜23时,三团团长王吉文亲自率领两个连和滕费独立营全部,向伪周茂胜部驻守的北辛、坝上据点和伪刘广田部、张照锦部驻守的羊庄、石家楼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并调鲁南铁道大队两个长枪队参加袭击柴胡店,以牵制敌人,增援主力部队。经3小时激战,首先攻克坝上伪据点,接着又通过军事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拿下了北辛据点。围攻石家楼的那个连队因对敌估计不足,周茂胜及其伪军骨干全在据点内,配备的火力特别强,工事也非常坚固,经5个小时的激战尚未攻克。此时已到黎明时刻,该据点又离铁路较近,铁道上的日军闻听石家楼被围困,便向八路军三团炮击。三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炸药包和火攻将石家楼据点内的周茂胜等30余人全部击毙。围攻羊庄伪据点的两个较小连队,因人少、庄子大,敌人一面抵抗,一面后撤,至拂晓时,除庄西部少数敌伪被俘虏外,其余逃出羊庄,向滕县城方向窜去。
  此次围歼战,计攻克羊庄、石家楼、北辛和坝上4个伪据点,毙伪滕东剿共司令周茂胜以下74名,俘虏百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及手炮两门、轻机枪2挺。而伪区长刘广田、伪乡长张照锦因当晚在滕县城参加由日军大队长高桥组织的所谓“剿共”会议未归,故做了漏网之鱼,但其部下百余名伪军被全歼。从此,滕东南的北辛、羊庄一带解放,打通了鲁南抗日根据地与湖西的战略要道。
  同年4月,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亲自率军区三团和五团大部在峄县西北部向敌人发起反封锁战役,经过7昼夜的作战,相继攻克西集、马头、艾湖、盘石沟等8处敌伪据点,切断了敌人盘踞的枣(庄)滕(县)公路,歼伪军200余人,巩固了滕峄边山区抗日根据地,稳定了滕东南的局势。
  这时,鲁南区党委为了在滕东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敌人对解放区的进犯,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反奸反霸,派崔晓东、汪亚民先后抵达滕东地区,相继建立了滕县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崔晓东任县委书记,汪亚民被选为滕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滕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南塘一带的人民群众还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并送来了上书“滕县的曙光”和“人民的柱石”两块匾额。
  三、陡沟庄伏击战和坊前村歼灭战
  (一)陡沟庄伏击战1943年年底前后,埠阳、九女山、半壁山等据点的日伪军被迫撤离后,东白山据点的伪军也准备撤离。1944年2月,伪军第十军第二师师长刘国祯惧怕该据点伪军在撤退途中被歼,特从崮口派数百名伪军前去接应。当前去接应的伪军行至陡沟庄东西岭时,遭到早已埋伏于此的鲁南军区五团的伏击。经5个多小时激战,击毙伪军150余人,生俘其作战参谋王毅以下2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1挺、步枪数百支。战士安保全一人缴了伪军一个连的枪械,被誉为“孤胆英雄”。这次战斗中,五团二大队副大队长邓岱林等18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东白山据点的伪军当晚逃奔崮口。
  (二)坊前村歼灭战李子瀛部系兰陵地区最大的地方顽军,约计1000余人,盘踞在兰陵镇北部的沈家坊前村周围地区。顽首李子瀛原是兰陵北部团圆店的恶霸地主,抗战前夕任临沂县八区(兰陵区)联庄会长。七七事变后,他打着抗日的旗号,利用与共产党合作的机会,拉起了数百人的武装。不久,他撕破伪装,公开与共产党、八路军为敌,1940年5月,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横山惨案”,屠杀共产党地方抗日干部5人,并抓捕了抗日军政家属200余人(后经争取皆释放)。1942年,他又指使其部下李友德投敌,与日伪军勾结,多次对鲁南抱犊圍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袭扰,屠杀抗日干部及军属。1943年4月,顽九十二军一四二师进犯抱犊圍山区抗日根据地时,李子瀛率部积极予以配合,占领抗日根据地的西马山、上村、云涧峪等村庄,对群众大肆进行抢掠活动,杀害抗日家属,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同年8月,顽九十二军一四二师被击溃之后,李子濾部失去了靠山,返回沈家坊前村、新庄一带,强迫民众在沈家坊前村构筑工事,同时与日伪密谋勾结,妄图再依靠日伪势力长期在这一带据守。
  1944年3月,鲁南军区决定派五团歼灭这股反动的土顽武装,以打通抱犊圍山区抗日根据地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事先,为弄清李子瀛顽部的兵力部署情况,军区派原兰陵抗日自卫团负责人孙立臣率一名侦察参谋以拜访老乡的形式前去沈家坊前村李子瀛部指挥部实地侦察。因孙立臣与李子瀛有一段统战关系,受到李的款待。席间,孙立臣带去的沈参谋被李顽部下认出,孙立臣和沈参谋完成侦察任务后,巧妙地撤离李顽部迅速返回根据地。于是,军区五团便立即投入了战前的准备工作。
  3月5日下午2时许,鲁南军区五团4个大队和沂河大队,在贾耀祥团长和王六生政委的率领下,由抱犊崮山区的白山分头向南行进。为封锁消息、隐蔽意图,部队以最快的行军速度抄小路前进,经50余里的长途行军,黄昏前全体指战员首先抵达李顽部一、二大队盘踞的新庄附近。五团第二、三大队趁敌不备,突然向敌据点发起攻击,围墙内的敌人一片混乱,慌忙还击。此时,一大队由事先备好的云梯在新庄围子的北面突入村内,随之二大队也用云梯突入围内。李顽部便乘混乱之际,向松林'方向溃逃。五团四大队奉命追击,俘虏敌顽一部,其余溃散。李子瀛的两个儿子带400名顽军朝沈家坊前村溃退,五团二大队在追击中将其击毙,并俘敌顽10余名。此时,顽首李子瀛及其大部分人马被包围在沈家坊前村。该村系鲁南较大的村镇,四周筑有坚固且非常高大的围墙,并建有6处炮楼。因天黑,顽敌从炮楼上不断朝可疑方向射击,子弹飞向四面八方。时间过去已一个多小时,五团团长贾耀祥和政委王六生感到事不宜迟,不然台儿庄、峄县之敌可能来增援,便命令二大队爆破组张伯生、邱纪太和张从明3人实施爆破任务,因他们3人皆是第一次实施爆破工作,王六生政委亲自指导。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围墙炸开一个3米多宽的缺口,接着又是“轰隆”一声巨响,围子东南角上的炮楼又被炸去了半个。经巷战,村内的敌人800余名被歼灭近半,其余都被压缩到李顽的司令部大院内。第二天下午3时许,在五团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全歼守敌,共俘顽首李子瀛以下700余名,毙顽军百余,击溃顽军2000多人。缴轻机枪10余挺、平射炮一门和步枪数百支及子弹、手榴弹一大宗。至此,抱犊山区抗日根据地又向南开辟了数十里。同年3月10日,兰陵办事处在南桥村召开公判大会,将反动顽首李子濂处决。兰陵地区广大群众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