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反击李仙洲部入鲁反共痛歼鲁南地方伪顽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83
颗粒名称: 第四节、反击李仙洲部入鲁反共痛歼鲁南地方伪顽势力
分类号: D231
页数: 12
页码: 350-361
摘要: 活动在运河南北的峄滕铜邳总队和峄县县大等部,在淮北新四军和鲁南八路军主力大力支持下,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局势的好转,向盘踞在运河南北地区的日伪军展开攻势,并对坚持反共的顽军进行有力反击,拔除一个个日伪顽军据点,使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同时,他们在鲁南独立支队的积极配合下,向鲁南津浦铁路两侧的日伪顽军展开攻击,歼灭了大量日伪顽军,保卫了华北、华中通往延安的战略交通线。
关键词: 李仙洲 地方伪顽势力

内容

第四节反击李仙洲部入鲁反共痛歼鲁南地方伪顽势力
  ―、反击顽军李仙洲部第一四二师进犯鲁南。1942年底,蒋介石为扩大在山东的势力,达到在敌后建立反共基地的目的,命令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率部由皖北入鲁,接替反共不力的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职务。由于徐州以南、以东地区日伪军封锁严密,不易通过,而湖西、鲁西南地区有大批地方顽军盘踞,可作跳板,故李仙洲部假道湖西、鲁西南东去鲁南,并妄图乘势驱逐两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人民抗日武装,使之成为其永久的交通要道。奉命入鲁的李仙洲部先头部队,于1942年12月进至湖西地区。
  针对上述情况,山东分局于1943年1月27日发出《关于李仙洲部来鲁后统战工作的指示》。指出:李仙洲入鲁,具有对敌对我的两面性。我们的对策是:强调疏通,团结为主,鼓励与推动他们抗曰。对其非友好的行为,多用政治斗争。非到不得已,勿轻易反击。鲁南区党委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要求各地要作好准备,欢迎李仙洲部入鲁抗日。
  遵照这一指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力求与李部疏通友好,团结抗战。但李部秉承蒋介石“先歼匪而后敌伪”的反动方针,对我友好欢迎视为软弱可欺,以为是惧怕所谓正牌国军。他们每到一地,即驱逐杀害抗日军民。1943年3月初,李仙洲部一四二师副师长牛乐亭率该师第四二六团进入滕峄边区的良子口村,不但不接受鲁南抗日军民欢迎,反而袭击区中队和民兵,继而攻占驻辛召一带的军区后勤机关,抢掠物资,捕杀村干部、民兵和抗日群众。11日,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庸到达滕峄边,派民主人士陈正寅以县政府、县大队名义到一四二师师部慰问,再次遭到拒绝,为此,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和区党委代理书记张雨帆率领三团主力和费滕边独立营,在三山顶一带被迫反击顽军。滕峄边县委也选派主要负责干部进入顽占区,开辟工作,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地方武装和民兵全部占据山头,随时准备反击顽军。
  顽军侵占滕峄边后,不断向北推进,和白彦日伪军遥相呼应,对抗日军民形成夹击之势。为摆脱困境,鲁南军区派三团一连夜袭米山顶顽军,给敌以较大杀伤。15日,顽军进攻阳泉,滕峄边县大队及辛召、徐庄、北庄、岩底4个区中队奋勇反击,又消灭顽军一部。
  4月上旬,鲁南军区五团在上村阻击顽军进攻,毙顽军多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多支,小炮1门,顽军败退徐庄。时隔几日,李部一四二师进攻吴家沟,军区五团与滕峄边县大队联合进行阻击。顽军损失重大,狼狈逃窜到徐庄、辛召一带。
  为了统一指挥赵锝、滕峄边两县军事力量共同对敌,鲁南区党委组织部长魏思文于4月15日到达赵锝县,召开了军区五团、赵锝县、滕峄边县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边联中心县委。五团政委王六生兼任县委书记,吕志先任赵锝县委书记,穆林任边联中心县委副书记兼边西县®工委书记。同时,传达了区党委指示,明确了指导思想,对入鲁的二十八集团军要以打为主,把它围困在滕峄边山区,阻止其北犯。
  4月中旬,李部一四二师师长刘春霖率该师第四二五团由湖西东进鲁南。不久,刘春霖师另一个团又进入鲁南,与牛乐亭所率的第四二六团汇合。第一四二师勾结惯匪刘桂堂部、地方顽军申宪武部等,再次向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先后占领白彦、山亭、大炉等地,杀害抗日干部、群众,叫嚣“先打八路,后打鬼子”,“共产党是斗争的主要对象”,企图先控制鲁南,再北上鲁中。
  面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八路军站在自卫立场上进行坚决反击。5月4日,山东军区命令鲁南部队:对天宝山地区不能再退,要在自卫的原则下集中相当力量歼灭来犯顽军,不打则已,打必打疼。同时,山东军区决定从鲁中军区抽调一个团南下,归鲁南军区指挥。八路军部队为阻止顽军北上,在天宝山和蒙山设下两道防线。
  6月初,顽军一四二师到赵锊县抢粮,在荆山口受到军区五团的顽强阻击,顽军虽多次冲锋,均被打退。在战斗中,鲁南军区司令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亲自指挥五团、军区特务连和3个县大队,给敌以重大杀伤,狠狠地打击了顽军的嚣张气焰。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五团乘胜出击,敌人全线溃退。
  在荆山口战斗期间,土顽梁钟亭曾派一个营,携带大批物资慰①1942年7月,滕峄边县改为双山县,1943年4月又一度改称边西县。劳一四二师,在簸箕掌一带被鲁南军区三团截击,将其全部歼灭,生俘顽军20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三团无一伤亡。
  从6月21日开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司令员杨得志率领下,在湖西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李仙洲部战役。经50天激战,歼灭二十八集团军大部和湖西国民党顽军一部。8月10日,李仙洲丢掉湖西地方顽军率其残部逃窜皖北。接着,鲁南部队也在张光中、王麓水亲自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向进犯费南根据地的顽军一四二师猛烈反击。8月13日,鲁南军区三团,以精干部队设伏于松林,待顽军北犯通过时,突然发起攻击,拦腰将行进中的一四二师指挥部打乱,击伤师长刘春霖,余敌慌乱逃窜四开山区。鲁南军区乘敌溃乱之机,先后组织三团5个连,五团2个连,尼山独立营2个连和军区特务连共10个连队,于8月17日采取奇袭战术,分三路向四开山顽军发起进攻。顽军当晚攻占桃花山,三团迂回攻占黄山后,又向滴水崖发起猛攻。桃花山顽军遂向滋临公路以北撤退,三团乘胜追击,于四平庄截击一四二师四二五团,俘团长以下300余人。余部窜至滋临路北,又遭鲁中部队打击。29日,尼山独立营又在立山庄冒雨设伏,毙伤顽军153人,俘237人。9月,其残部800余人在刘桂堂接应下,逃往津浦路西。至此,反击李仙洲部入鲁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二、反击顽军申宪武部李仙洲部先头部队进犯鲁南之后,鲁南地方顽军纷纷向其靠拢,妄图依靠其主力部队的支持乘机扩充发展自己的势力。连遭重挫的反共顽固派申宪武重新打起精神,自告奋勇,甘为其国军“主力”打头阵,疯狂向鲁南抗日根据地进犯。申顽首先于1943年3月10日向滕峄边地区的七里河发起攻击。顽军所到之所肆意抢夺群众的粮食和财物,捕杀共产党军政人员。八路军地方武装多次派员联络,进行说理斗争,均遭拒绝。中共双山县委书记穆林根据上级的指示,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坚壁清野,同时组织县大队、区中队等在阳泉一带对顽军予以反击。最后,因敌众我寡,被迫转移。
  为了集中力量更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鲁南区党委、鲁南专署于8月决定,将边西县(即原双山县)工委和费滕工委合并,建立费滕峄中心县委和费滕峄中心县政府,穆林任书记,王韬任副书记,刘剑任县长。
  9月初,鲁南军区三团和费滕峄独立营一举将盘踞在滕东故县、尚家湾的申宪武部第一团(主力团)歼灭,毙伤俘顽团长刘玉华以下600余人。战后,罪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刘玉华被押回原籍前核桃峪村,经鲁南军区、行署批准,召开公审大会,依法处决。
  三、全歼惯匪刘桂堂部,击毙匪首刘桂堂1943年秋,惯匪刘桂堂配合李仙洲部进攻八路军失败后,再度投降日军,被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荣子恒部)第三师,驻费 (县)西南东柱子一带。歼灭刘匪,不仅为人民除一大害,而且对山东的伪军也是一个严重打击,对改善鲁南区的斗争形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了达到全歼刘匪部与捕杀匪首刘桂堂的目的,鲁南军区集中第三团、五团全部和尼山独立营、费滕独立营各一部,在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亲自率领下,采用远距离奔袭战术,于11月I3日晚,三、五团等参战部队以急行军分路向刘匪的指挥部所在地一一东柱子及其周围之据点进行奔袭。三团按照预定的部署,首先将东柱子包围,尔后担任主攻的三连和五连同时突入了据点外围墙。同时,五团攻占柱子山、杨家庄。
  素来狡猾的刘匪,对这次打击完全没有料到,乃于慌乱中组织兵力,据守内层的小围子顽抗。三团爆破组当即在火力掩护下,将小围子与东北角、西北角的两个炮楼炸毁,部队突入小围子,展开巷战。刘匪于慌乱中,带两名贴身警卫,从围墙上坠绳而下,妄图逃窜。四连指导员耿春涛、通讯员何荣贵、战士徐振良紧紧追赶。刘桂堂带的两名卫兵,一名被击毙,一名被活捉。刘桂堂拼命逃窜,何荣贵紧追不放,两人相距只有十几米时,何荣贵被刘桂堂投来的石块击中。他忍痛疾追,当刘桂堂爬上崖头即将逃脱时,被何荣贵举枪击毙。
  刘桂堂被击毙的消息,进一步激发了指战员的斗志。14日晨,全歼东柱子村守敌。16日,乘胜扩大战果,又攻克埠下、刘庄等据点。少数残匪窜至费县后全部溃散。至此,柱子战役胜利结束。柱子之战,先后攻克据点13处,击毙匪首刘桂堂以下224人,俘伪军官36名及士兵8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还解放了被抓妇女、壮丁500余人。
  刘桂堂横行中国13省达28年之久,成为全国闻名的惯匪巨奸。柱子战役将其击毙,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连续3日,每3小时一次播发“山东我军击毙惯匪刘桂堂”的重要新闻。《解放日报》发表了《山东军民反“扫荡”的胜利》的社论。社论指出:击毙混世魔王刘桂堂,不仅为山东人民除了大害,而且为中华民族伸张了正义,值得大书特书。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萧华发来了贺电,嘉奖鲁南参战部队。对击毙刘桂堂的战士何荣贵亦给予通令嘉奖。
  受刘桂堂之害最深的鲁南人民,家家祝捷,人人称快,立即掀起拥军热潮,纷纷杀猪宰羊慰问参战部队。三团驻地泗彦村,1928年曾被刘桂堂血洗,残杀群众700余人。今日血海深仇得报,群众拍手欢呼,联合周围村民赶制了一顶“万民伞”送到部队。兖州附近敌占区的民众,听到刘桂堂被击毙的消息后,也纷纷赶来慰问参战部队。
  刘桂堂匪部被歼,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信,广大群众更加信赖共产党,依靠八路军。柱子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震慑了日伪军。全歼刘桂堂部之后,伸入鲁南抗日根据地腹地的日伪军据点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日伪军不仅无力外出骚扰,生活也渐渐无法维持。日伪军惧怕被歼,被迫于12月间放弃白彦、梁邱、埠阳、九女山等日伪军据点,逃往城镇和铁路沿线。同月,在赵锝县一区、六区武装的围困之下,长新桥据点的伪军撤走。至此.鲁南山区腹地全部解放,费南、临费边、费滕边、滕峄边、赵锝等县完全连成一片,鲁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抗战形势根本好转,同时尼山、湖东、沛滕边、运河地区的形势也趋于好转。
  四、尼山、湖东、沛滕边、运河地区的抗战形势趋于好转(一)尼山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943年3月,尼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和再次精兵简政之后,鲁南军区三团与尼山独立营及县区武装统一领导、指挥,协调配合,向日伪据点发动一连串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攻势。3月28日,三团一部与尼山独立营向驻守泗(水)东南山区的伪军据点发起围歼战,连克松山、大王庄等据点,毙伤俘伪军许发山、汪润广部200人。驻马钱庄伪军慑于八路军威力而西逃。
  6月17日夜,三团一部及尼山独立营,在团长王吉文和尼山独立营营长董明春的指挥下,一举全歼盘踞泗水西南部“后五村”(指营里、芦沟、王家沟、涝沃、于家庄、鹿鸣厂、椿树沟等村)伪自卫团蔡宪义、李文元部,并击退曲阜增援的伪军。
  7月初,尼山独立营采取“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第一、二、三连直捣泗水县城,第四连攻打苗馆伪据点,香山区中队袭扰卞桥之敌。经激战,二连攻进泗水城南关;四连攻克苗馆伪据点。泗水之敌惊恐万状,急向元卜庄据点日伪军求援。元卜庄之敌为回援泗水城,仓皇撤离,元卜庄遂被收复。
  7月12日,老红军、三团参谋长熊天仁调任尼山独立营营长。经过短时期整顿训练,熊天仁率该营一、二、三连,于7月27日夜一举攻克伸入尼山根据地腹地的赵家村伪据点,全歼伪军两个中队,缴获步枪100余支,解放了据点周围几十个村庄,为开展曲阜南部地区的工作创造了条件。8月2日晚,尼山独立营又攻克泗水南部的安德伪据点,并击溃泗水城增援之敌,毙伤俘敌75人。8月9曰,又转战邹东,攻克标村伪据点,解放了周围十几个村庄。经过以上三次战斗,不但清除了尼山根据地腹地的伪据点,而且减轻了敌人对根据地北部和东部的威胁。接着,尼山独立营又奉命配合鲁南军区三团、五团,投入反击顽军第一四二师的战役。反顽战役结束后,尼山独立营征尘未洗,又于9月18日凌晨,向驻守邹东南桃、北桃的惯匪刘桂堂部发起进攻,经3小时激战,南、北桃被攻克,匪军在慌乱中经东罗头、田黄向西北逃窜。此战,毙伤俘刘部近200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80余支,尼山独立营伤亡30余人。
  尼山独立营节节胜利,军威大振,群众纷纷要求参军,在此形势下,尼山独立营于10月上旬扩编为5个连,共约600人。10月27日,鲁南军区三团和尼山独立营联合向盘踞在将军堂一带的伪军刘昭庚部发起攻击,攻克伪据点6个,并击退了由老林店据点出动增援的日军。此役,共毙伤俘日伪军730余人,缴获轻机枪7挺、长短枪450余支。11月13日,鲁南又集中三团、五团、尼山独立营、费滕独立营,在费县西南东柱子一带全歼伪军、惯匪刘桂堂部。
  梁邱日伪军撤逃后,地处鲁南山区中心位置的原临费边县与费南县的梁邱、由吾等区连成一片。鲁南区党委和鲁南专署决定,在原临费边工委、临费边办事处基础上,建立温河县委和温河县政府。1944年1月,温河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许言任书记,陈筹任县长。温河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于尼山地委、行署。
  (二)恢复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为重新打开湖东地区的抗日局面,牵制日伪军对邹东的军事压力,中共鲁南一地委决定,由地委对敌斗争委员会书记冯起率一支精干武工队插入湖东地区,同以崔北海为书记的湖西工委取得联系后,迅速展开对敌斗争。1943年6月,冯起率领的7人武工队抵达南阳湖之后,利用社会关系,巧妙地歼灭了湖区土匪,很快在南阳湖站住了脚。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重新恢复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经鲁南一地委批准,撤销了湖东工委,重新建立了湖东县委,冯起任书记,生碧泉任副书记。同时,在武工队基础上建立了县大队和湖东办事处,张文桐任大队长,生碧泉任办事处主任。县委积极发动群众,壮大县大队的武装力量。同时,他们很注意统战工作,与湖区上层人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43年11月,湖东县大队登岸后接连打了3次胜仗,端了几处伪军据点,镇压了一批汉奸特务。
  1943年12月,敌人纠集济宁、邹县、滕县日伪军千余人对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湖东县大队二中队在反“扫荡”战斗中被打散,中队长程贞春被俘。不久,县委副书记、县办事处主任生碧泉在马坡一带开展工作时,因伪保长告密而被俘后惨遭杀害。湖东抗日斗争更加艰苦。冯起率县大队、武工队100余人被迫转移至湖西地区休整。大队长张文桐带少量武装就地休整,并同地下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张文桐获悉爲坡、圈里等5处日伪军突然撤走的情报后,立即率队将日伪据点放火烧掉。
  冯起率队在湖西经过一段休整,战斗力大为增强。他们返回湖东地区同大队长张文桐会合之后,立即召开县委会,分析了湖东形势。他们积极发动群众,恢复各级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组织,扩大了抗日武装。从1944年3月开始,湖东县大队对日伪顽军展开反击。3月28日,湖东县大队在鱼台县挺进大队1个中队的配合下,打垮了驻鲁桥的伪军中队,俘其60余人,缴枪60支。4月,湖东县大队配合湖西军分区十团一个营,在圈里歼灭顽军申宪武部新五团(仲兆焘团,由伪自卫团改编),俘其300余人,缴枪260余支。同月,湖东县大队一中队在师庄附近伏击日军汽艇,击毁汽艇一艘,俘曰军4人、伪军30余人。6月,湖东县大队与鱼台县挺进大队合力打垮驻两城的顽军王贯生部。
  两城战斗后,湖东地区基本上被人民抗日武装控制。1944年10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和鲁南行署(鲁南专署改称鲁南行署)决定,撤销湖东县,分别设立兖济县和凫山县,湖东县大队被编为鲁南第二军分区湖东独立营。
  (三)沛滕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1943年3月,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委孟昭煜,被伪剿共司令朱玉相逮捕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4月,鲁南独立支队奉命精简整编为独立大队。5月,按照鲁南区党委统一部署,活动于沛滕边地区的铁道大队、微湖大队、武工队等进行了“武装大请客”,胜利地保卫了湖区麦收,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势力,密切了抗日军民关系,巩固了沛滕边抗日根据地。7月,在此有利的形势下重新建立了沛滕边办事处,王墨山任办事处主任。
  随着津浦铁路临(城)韩(庄)段两侧的开辟,鲁南区党委于7月决定,成立鲁南二地委(亦称运河地委),于化琪任书记,张庆林、张鸿仪、庄玉铭分别任组织、宣传和保卫部长。同时,撤销沛滕峄工委。沛滕峄工委所辖的沛滕边县委、滕沙工委及原三地委所辖的峄南县委、运北工委划归二地委领导。同时建立运河地区行政委员会,于化琪兼任主任。这时独立大队恢复独立支队的番号,张新华仍任支队长,张鸿仪任政委,董明春任副支队长,杨广立任副政委。独立支队下辖4个大队:一大队,又称微湖大队;二大队,又称铁道大队;三大队,又称峄南大队;四大队,又称文峰大队。独立支队由运河地委领导,活动于微山湖东和津浦铁路两侧。
  1944年3月,鲁南运河地委撤销,后经山东分局批准,于7月间在原运河地委辖区成立中共沛滕峄中心县委,张鸿仪任书记,张庆林任副书记,刘金鼎为秘书。中心县委领导沛滕边县委和峄县县委。沛滕边县委书记由张庆林兼任,组织部长为陶力民,宣传部长为朱奇民,群委书记为陶有亮。6月,中共沛滕边县委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政权建设。县委首先从县党政机关、地方武装和鲁南武工队员中抽调部分人员搭起9个区党政领导机构的架子。第二步,开办训练班,培训各村骨干分子,并在训练班里发展党员。训练班结束后,挑选有发展前途的人员脱产,充实区委和区公所;一部分回村,由他们推荐下期培训对象。经过几批训练,各区乡村的党组织和行政机构都建立健全起来,一般大村都有了党支部,小村有党小组。第三步,根据群众要求,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政策,开展反奸、反霸运动。县里还举办高级民校,学员是从各村出身贫苦、有觉悟的积极分子中挑选来的,通过训练培养,他们都成了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群众运动的骨干分子。第四步,健全工、农、青、妇、儿童和民兵组织。待党组织在农村扎下根基后,改造乡村政权。把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使百里湖区农村变成巩固的根据地。第五步,保卫胜利果实,开展参军运动,壮大地方武装,充实扩大主力部队。几年中,数千名微山湖儿女参加了八路军。
  1944年7月至8月,鲁南主力部队和人民抗日武装在微山湖区组织了反顽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为发展巩固湖东地区,控制鲁南与湖西的交通线,鲁南区党委于1944年8月决定建立中共鲁南二地委,张雄任书记。同月,建立了鲁南二行署,华山任主任。此时,沛滕边县改称临城县,张庆林任县委书记,王墨山任县长。自此,沛滕边区同鲁南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
  (四)运河南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1943年7月,中共运河地委建立之后,统一领导运河南北和微山湖畔(沛滕边)两地区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抗战形势的发展。
  10月,从华中经运河地委驻地南北许阳过微山湖,通往延安的战略交通线正式启用之后,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保卫战略交通线,经鲁南和苏北党政军领导人批准,峄南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划归淮北邳睢铜地委、专署和新四军淮北邳睢铜军分区建制,分别改称峄滕铜邳称谓。淮北区党委委派郑平任峄滕铜邳县委书记兼峄滕铜邳总队(即原运河支队)政委,原峄南县委书记纪华改任县长,孙斌全、刘向一、陈景龙、童邱龙分别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和副总队长、副政委。
  1943年底,鲁南区党委决定将运北工委改为峄县县委,运北办事处改为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孙振华、关百胜分别任县委书记和县长。这时,运北工委领导的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到300余人,改称峄县县大队。县长关百胜、县委书记孙振华分别兼任大队长和政委,曹杰任副政委并主持大队工作。运河地委领导机关非常精干,没设部门,地委书记兼运河地区行政委员会主任于化琪大部分时间随峄县党政军机关一起活动,有时也率领鲁南独立支队活动。
  活动在运河南北的峄滕铜邳总队和峄县县大等部,在淮北新四军和鲁南八路军主力大力支持下,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局势的好转,向盘踞在运河南北地区的日伪军展开攻势,并对坚持反共的顽军进行有力反击,拔除一个个日伪顽军据点,使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同时,他们在鲁南独立支队的积极配合下,向鲁南津浦铁路两侧的日伪顽军展开攻击,歼灭了大量日伪顽军,保卫了华北、华中通往延安的战略交通线。
  1944年3月,中共运河地委撤销之后,活动于运河以北的峄县大队和活动于运河以南的峄滕铜邳总队分别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斗争,但两地依旧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巩固、发展运河南北抗日根据地。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