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尼山特委及邹曲泗费地区的抗日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61
颗粒名称: 第七节、尼山特委及邹曲泗费地区的抗日斗争
分类号: E297.3
页数: 6
页码: 192-197
摘要: 在1939年6月中共尼山特委建立之前,一般都是在中共山东省委(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山东分局)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的。省委直接领导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也时常派部队或干部深入到鲁南北部地区活动,支援和组织当地的抗日斗争。部县、曲阜、泗水、费县各县党组织发动组织的抗日武装,或就地坚持斗争,或组队加入第四支队。因形势变化繁复,鲁南北部地区各县的抗日斗争也呈现出多样化状态。
关键词: 抗日战斗 尼山特委 邹曲泗费地区

内容

第七节尼山特委及邹曲泗费地区的抗日斗争
  鲁南北部的邹县、曲阜、泗水及费县的共产党组织,在1939年6月中共尼山特委建立之前,一般都是在中共山东省委(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山东分局)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的。省委直接领导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也时常派部队或干部深入到鲁南北部地区活动,支援和组织当地的抗日斗争。部县、曲阜、泗水、费县各县党组织发动组织的抗日武装,或就地坚持斗争,或组队加入第四支队。因形势变化繁复,鲁南北部地区各县的抗日斗争也呈现出多样化状态。
  一、邹县地区的抗日斗争邹县“南亢埠事件”后,中共邹县党组织通过工作,冯起获释回到邹西。1938年4月,冯起与韩维密、步云亭、王文清等重建邹县县委,由冯起任书记。同时重新集结旧部,开展抗日活动,并通过统战关系争取了国民党地方武装李兰亭部。于7月间,两部合编为“东进抗日总队”,李兰亭任司令员,步云亭任副司令员,冯起负责政治工作,共400余人枪。同年10月,李兰亭率其旧部(东进抗日总队第一大队)投敌,并杀害了第三大队副大队长王洋河。11月22日,李兰亭勾结济宁汉奸刘本功部在北亢、庄里一带对东进抗日总队发起突然袭击。激战半天一夜,东进抗日总队遭受重大损失。冯起、步云亭等率10余人突围。这是邹县抗日人民武装自成立以来第二次遭受严重挫折。在敌强我弱的艰难环境中,为保存革命力量,郎县抗日武装遂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冯起、步云亭奉命到山东分局党校夏蔚分校学习。
  1939年3月,冯起、步云亭从干校结业返回邹东地区,与在那里坚持斗争的邹东党组织和民先负责人石子明、赵川波和朱远程取得联系,恢复了党的组织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邹滕峄工委。因工委活动区以尼山为中心,该工委亦称尼山工委,隶属中共山东分局,冯起任书记,步云亭、乔海秋为委员。与此同时,部滕峄工委还决定并建立了以步云亭为书记的邹东工委。同月,丁平在泰安特委学习后回到邹西,建立了邹西县委,丁平任书记,负责领导邹西地区党的活动和抗日斗争。不久,邹西县委划归于同年5月14日建立的湖边地委(李毅任书记)领导。邹东地区因形势恶化和部分党的骨干加入义勇总队,中共邹滕峄工委和邹东工委被迫撤销,党的活动再次转入地下。
  在斗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郎县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仍寻找战机打击日军。4月的一天,郎东抗日游击小队队长赵先田获悉以岸木为首的日军一部赴邹县城参观孟府、孟庙、孟林的情报后,遂决定在孟林伏击敌人。事先,赵先田率20余名精干武装人员埋伏在岸木的参观团必经之地,待敌乘坐两辆汽车进入伏击地点时,赵先田一声令下,游击队员的手榴弹、子弹飞向敌群,敌酋岸木等被打得措手不及,司机当即被打死,岸木一面组织反击,一面率领残余人员朝邹县城宪兵队部方向逃去。此战,共毙敌2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轻机枪一挺,捣毁汽车两辆。
  1939年6月上旬,邹滕峄工委撤销以后,为加强铁路以东鲁南尼山地区的领导,创建以尼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邹滕峄工委的基础上建立尼山特委,张岗任书记,冯起任组织部长,燕遇明、杨士敬、刘萍、乔海秋分别任宣传、青年、妇女和社会部长。特委下辖曲泗宁、郞县、部西、费县、泰新蒙费泗等县 (工)委。特委机关多活动于尼山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特委建立后,张岗带工作团到石莱、放城,乔海秋带工作团到费泗邹边区,杨士敬、刘萍带工作团在特委驻地,分头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团、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同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区乡抗日政权。不久,尼山特委还建立了路东支队三团,续志先任团长,冯起任政委,李伯瑾任参谋长,张茜林任政治部主任。
  为开辟邹东地区,5月1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命令第四支队抽调4个主力连组成南下挺进支队。6日,南下挺进支队组成,赵杰任司令员,汪洋任政委。11日,南下挺进支队夜袭大汶口镇;12曰,分兵两路袭击南驿车站和吴村车站,炸毁铁桥一座,烧毁站房数间,破毁铁路数十段,使兖州至泰安段铁路沿线的日军极为恐慌。31日,挺进支队从莱芜出发,于6月12日到达泗水西部的柘沟一带,同敌展开激战,击退日伪军200余人的进攻。之后,挺进支队继续南下进驻邹县东部素有“四十八寨”之称的小山、立山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6月20日,驻兖州、郎县、泗水、曲阜等据点的日伪军1000余人,在“扫荡”了沂蒙山区之后,分四路包抄合击小山地区,妄图乘挺进支队立足未稳之际消灭之。赵杰和汪洋决定派二连扼住小山牵制敌人,而大部兵力跳出敌人合击圈,伺机歼敌。
  第二天正是农历端午节,数股敌伪在炮火掩护下,向二连固守的阵地发起猛攻。赵杰率挺进支队主力在外围复向敌发起进攻,但因敌众我寡,未能奏效。二连指战员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连续击退敌伪军20余次进攻,直至下午4时许,外线主力三连在营长陈奇的率领下,从小山的北面杀出一条血路,冲上小山,接应二连指战员冲出重围,向西北方向撤去,后转移到沂蒙山一带休整。
  小山阻击战,计毙伤敌伪军200余人。但挺进支队二连83名战士壮烈牺牲,占二连指战员(178人)近一半。小山战斗充分显示了八路军指战员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之后,每年端午节,当地群众都自发地到小山祭奠牺牲的烈士,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二、曲阜、泗水等地的抗日斗争1938年6月泗水县委建立之后,在泗水县委统一领导下,泗水、曲阜两地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都有较大的发展。同年8月,薛云亭受省委派遣,到曲泗宁边区组织抗日武装,不久,建立了泗水县独立营,由泗水县委军事部长薛云亭兼任营长,县委宣传部长武雨琴负责政治工作。11月,营长薛云亭调任淄博特委军事部长,泗水独立营随薛调走。
  同年10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撤销泗水县委和曲阜县工委,在原泗水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曲泗宁县委(直属边区省委领导),统一领导曲阜、泗水、宁阳三县边区的工作,由周蓝田任县委书记,江洪(钱杰东)任组织部长,武雨琴任宣传部长,夏云任统战部长,封振武任军事部长,乔海秋任保卫局长,张旭和武效周为委员。原泗水县委书记孙汉卿调往国民党石友三部做统战工作。曲泗宁县委成立后,利用“泰宁边区自治会”这一灰色组织为掩护开展工作。11月,将尚庄宋汝焕的保家自卫团收编为曲泗宁第三中队。12月,又以从四支队二团一营三连抽调的30余人为基础组建了曲泗宁第五中队。次年3月第五中队迅速发展到300余人枪,遂扩编为中共曲泗宁县委第五大队,钟兰坡任大队长,孔昭琨任副大队长,张传文任政委。
  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以泰安、莱芜、新泰、曲泗宁4个县委为基础,建立中共泰山特委,统一领导4县党的工作,周蓝田调任泰山特委统战部长,钱杰东接任曲泗宁县委书记,张旭改任组织部长,其他成员未变。3月,中共尼山工委建立,曲泗宁县委划归尼山工委领导。6月,中共尼山特委建立,曲泗宁县委隶属于尼山特委。三、费县、平邑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6月,中共鲁南区党委以滋(阳)临(沂)公路为界将费县划分为费南、费北(平邑地区)两县。战争年代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名称变更和区划调整,逐渐形成了现今的费县和平邑两县的版图。
  1937年11月费县暴动失败后,费县党组织遭受了一定的损失。193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和赵杰率四支队一部到费县万寿宫一带开展活动,经过审查,在柘沟重新建立了费县工委,张若林任书记。黎玉向工委布置了三项任务:一、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二、抓紧做好党组织的恢复和整顿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三、了解各阶层人士的政治动向和活动情况,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筹建抗日武装,创建蒙山抗日根据地。
  7月初,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省委的改称)和四支队到达费县仲村,省委召开费县党员代表会议,由省委青年部长景晓村代表省委宣布:撤销中共费县工委,成立由省委直接领导的费县县委,李伯瑾任书记。同月,省委创办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省委抽调费县大部分党员和部分青年参加军政干校第一期学习班,为费县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8月,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率部从滕峄边返回费县后,听取了李伯瑾对费县县委人员变动情况的汇报后,经郭洪涛批准,张若林任费县县委书记,李伯瑾任组织部长,刘次恭任民运部长。10月,根据边区省委的指示,在费县东部地区建立中共临费县委,商向前任书记。这时费县境内建两个县委、4个分区委、30多个支队,党员400余人。11月,省委决定调整费县县委领导成员,刘次恭任书记。12月,刘次恭以动委会的名义,争取了地方镇民团和东西圍、大平安庄等村青救团员,组成一支近百人的武装。1939年初,经边区省委批准,编为八路军费县第一游击大队,李鹤轩任大队长,刘次恭任政委。1939年1月,中共鲁南特委建立,费县县委和临费县委均划归鲁南特委领导。遵照省委迅速筹建抗日武装的指示,于2至5月间,费县县委又建立了3支游击大队:即第二游击大队,由徐子仁任大队长,郭华任副大队长;第三游击大队,由张振华任大队长,马健任教导员;第四游击大队,由唐绍典任大队长,鲍天仇任教导员。3个游击支队总计800余人,分别活动于费北、费南、费东、费西。
  6月1日,日军2万余人,分10路从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沿线各据点出动,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鲁中沂蒙山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妄图将国民党鲁苏战区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及其主力部队摧垮,武力迫降沈鸿烈部,彻底摧毁鲁中根据地。鲁南抗日军民遵照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指示,积极投入反“扫荡”斗争。5月下旬,一一五师师直一部及冀鲁边七团,先期进入泰(安)泗(水)宁(阳)边区,后又向费县西北进军。在泗水东北星村、侯家寨、华村一带,连续击溃泗水伪军的两次进犯,收复了费县西北重镇仲村(今属平邑)。6月,该部又配合山东纵队粉碎了日军对鲁中的大“扫荡”,并在仲村附近的云头山击退费县日军1000余人的进攻,乘胜开辟了费西北地区,并将费县旧区乡武装改编为蒙山大队等13个游击大队,达3000余人。不久,这些武装与冀鲁边七团合编为津浦路东支队,彭雄任司令员。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