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开辟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57
颗粒名称: 第三节、开辟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
分类号: E297.3
页数: 8
页码: 179-186
摘要: 义勇总队到达抱犊崮山区之后,活动于抱犊崮以东的大炉村周围地区。这里曾是郭子化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统战工作和群众基础比较好。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到达时,受到四县边区联庄会会长万春圃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为适应当地抗日斗争的需要,在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到达抱犊崮山区之后(1938年8月)建立了中共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
关键词: 抱犊崮山区 抗日根据地

内容

第三节开辟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
  一、义勇总队改编为直辖四团抱犊崮地处临沂、费县、峄县交界处,是鲁南山区最高的一座山头,海拔580米,地势险要,交通闭塞,抱犊圍周围山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义勇总队到达抱犊崮山区之后,活动于抱犊崮以东的大炉村周围地区。这里曾是郭子化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统战工作和群众基础比较好。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到达时,受到四县边区联庄会会长万春圃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适应当地抗日斗争的需要,在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到达抱犊崮山区之后(1938年8月)建立了中共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王永福(王一夫)任书记,对外名义为“四县边联办事处政治部”。原四县边联办事处主任李同伟,在出任国民党峄县县长时,曾拉走边联部分武装。四县边联县委将余部进行整顿,并有了相当的发展,将所部改编为两个营,即山东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一营和直辖二营。直辖一营由地方士绅宋云石任营长,共产党员王墨山、宋荣文、杜季伟等掌握部分实力;直辖二营由万春圃任营长,其武装由共产党员万国华、刘清如、蓝名述等掌握。二营共400余人,武器较好,营、连两级都建有党的组织,同时,经边区省委批准,将党领导的临郯青救团抗日义勇队和四县边联教导大队大部人员编入义勇总队第一、二大队。
  1938年9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鲁南党组织和人民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心已转移到抱犊崮山区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建立临郯中心县委,由刘剑任书记,韩去非、周南、丁梦孙、朱道南、杨士法、石世良分别任组织、宣传、青年、统战、民运和军事部长。中心县委领导峄县、四县边联、费县等县委。临沂县委撤销,该区的党组织由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中心县委按照边区省委的指示,还负责开辟东海、赣榆等地党的工作。临郯中心县委实际上是接替鲁南中心县委领导其所属区域的党的工作。原鲁南中心县委书记宋子成调任边区省委组织部组织科长,鲁南中心县委撤销。
  抱犊崮以东的大炉一带是贫瘠的山区,当地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苦,无力长期供养义勇总队。为减轻当地群众的负担,解决义勇总队供给面临的困难,同时为便于搞好与张里元的统战关系,同年9月,经报请省委同意,郭子化与张里元达成协议:在不改变部队建制、不干涉部队人事安排、保持部队独立活动的前提下,将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编为“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四团”,粮食、被服、弹药等军需品由张里元统一发放。但改编后,张里元仅供给棉大衣千件和少量弹药,并未执行统一发放粮食、被服的协议。部队处境虽有改善,但供给依然十分困难。
  义勇总队改编为直辖四团后,由张光中任团长,李乐平任政治委员(公布时为政治处主任),梁度世任政治处副主任,韩文一、张少溪先后任参谋长。四团下辖3个营。待部队整编就序后,郭子化离开抱犊S山区赴边区省委就任统战部长,从此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撤销。
  二、胭脂山伏击战和车辋争夺战胭脂山又名颜柱山、燕柱山,位于临沂县境内(现属苍山县),地势起伏,丘陵逶迤,临(沂)枣(庄)公路穿行其间。1938年8月下旬,临沂、郯城各据点的日军调动频繁,临枣公路上的运兵车辆不断。于是,直辖四团联合张里元部,决定9月上旬在胭脂山伏击曰军。部署是:张部卢焕彩团和何志斌团的一个营埋伏在公路北面与东面,直辖四团的两个营与临郯费峄边联县直辖一营一连在路南面。并约定战斗先由卢团打响,尔后全线出击。上午9时许,曰军约五六百人分乘六七十辆汽车,由西南朝东北方向的临沂城疾驰,卢团见敌势众,未放一枪即悄然撤退。直辖四团、直辖一营一连和何团皆不知此情,仍坚守以待。当敌汽车快要过完时,直辖一营一连连长、共产党员宋荣文恐误战机,遂发起攻击。直辖四团和何团一个营亦全线投入战斗。经两小时激战,毙敌六七十人。直辖一营一连付出沉重代价,连长宋荣文等60余人壮烈牺生,全连仅剩五六人。何团亦阵亡四五十人。战斗结束后,直辖四团全体官兵在北寺村为宋荣文等烈士召开追悼大会。会上,群众情绪激昂,踊跃报名参军,重新建起边联县直辖一营一连。
  日军侵占鲁南交通沿线的重要城镇之后,又将魔爪伸向鲁南山区。1938年10月,日军300余人在刘克锡、崔六两股伪军的配合下,侵占了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的行政中心车辋村,安设了据点,使人民的抗日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拔除车辋敌人据点,就成为当地抗日军民的当务之急。但是,车辋据点深沟高垒,工事坚固,当时抗日武装攻坚能力差,如强攻难免付出沉重代价,于是就采取了长期围困,迫敌撤退的战术。12月中旬,直辖四团控制了车辋西北的米山子及北面的各丘陵高地,实行迂回包围,钳制敌人,使其不能向四面伸展。敌曾6次向米山子我军阵地发起进攻,均被击退。为解车辋之围,翌年1月27日,临沂之敌兵分两路扑向米山子阵地和大炉。直辖四团和边联县两个直辖营分兵设伏,击退了来犯之敌,并截获敌人在当地抢劫的大量物资。29日,临沂之敌再次出动步、骑、炮兵200余人,途中被鲁苏战区游击第十七支队及当地联庄会武装击退,粉碎了敌人的增援计划。车辋据点之敌,久待援军不至,遂于当日下午开始突围。直辖四团选择有利地形于途中伏击,歼敌一部,其余逃窜。
  敌人为了报复,2月初调集大批日伪军“扫荡”抱犊圍山区,再次占领车辋。2月6日,车辋之敌全部出动进犯大炉,直辖四团和四县边联武装合兵抵御。万春圃亲自指挥,万春圃次子、直辖二营连指导员万国英率队冲锋陷阵,不幸中弹牺牲。万春圃强忍悲痛,高声激励战士奋勇杀敌。战士们同仇敌忾,一鼓作气将敌击溃,再次夺回车辋。
  三、建立中共鲁南特委1939年1月初,中共鲁南特委成立,宋子成任书记兼社会部长,刘剑任组织部长,许言任宣传部长,于化琪任政府工作部长,杨士法任统战部长,张福林任职工部长,蓝铭述任青年部长,李'汝佩任妇女部长,钱钧任军事部长,方奕生、肖芳洲先后任秘书长,张光中、李乐平及张岗为特委委员。鲁南特委机关对外称八路军第三工作团,下辖临郯县委、临郯费峄边联县委、临费县委、费县县委、峄县县委、滕县县委,由王永福、孙振华、商向前、刘次恭、纪华、王丹墀分别任书记。临郯中心县委随之撤销。
  鲁南特委在矿坑村(今属苍山县)成立之后即转移南坡村。不久,被日军特务发现。1月10日上午,日军骑兵中队攻袭南坡,宋子成率特委机关工作人员向南坡以西的卢山转移。因事出突然,持委事前没有思想准备,仓促间,只能以极其简陋的武装边抵抗边撤退,与敌周旋一天,4名机关人员英勇牺牲。入夜,日军撤退,特委机关转移到大炉,与直辖四团会合。
  就在日军突袭鲁南特委的当日,驻临沂的日军200余人进犯费县东流村一带。东流村民众在吴宝贵、吴恩庆等人的带领下,用土枪、土炮、铡刀及少量步枪,依托圩寨,顽强地抗击日军。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下午4时,共打死日军75人,(内有两名指挥官)、伪军21人。仅吴恩庆就杀死日军17人。最后,日军冲进围子,全村遭到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73名村民壮烈牺牲。东流村农民自发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在鲁南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事后,鲁南特委以八路军第三工作团的名义派出慰问团,对东流村的受害群众进行了慰问。
  在拔除车辋日军据点之后,鲁南特委、边联县委和直辖四团抽调干部百余人,分成20多个工作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将一万多名青壮年按班、排、连、营组织起来,并在“有人出人,有枪出枪”的号召下,将相当数量的民枪从地主手里转移到农民抗日自卫武装手中,这对巩固抱犊圍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四、与友军万毅团配合,打破顽军封锁进入1939年,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首的山东国民党顽固派极力推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公然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纵容指使山东各地的顽固派加紧进行反共活动。
  鲁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在沈鸿烈纵容指使下,也加紧了反共活动。当时,在鲁南山区除抱犊圍以东的大炉、车辋一带为直辖四团所控制外,其余多为地方顽军所盘踞。如:费县的李以锦、孙鹤龄、王玉良、冯白龙等部,约计4000余人;峄县的梁继璐、崔遽庵、黄僖堂等部,计2000余人;临沂有王洪九、李子濂、李同伟等部3300多人;滕县申宪武等部3000多人。这些土顽自1939年3月起,公开反对人民抗日武装,对直辖四团施行四面包围,步步进逼,封锁给养,断绝交通。直辖四团多次找他们交涉,均无效果,3000多人的部队,几乎断炊。面对这种情况,四团战士怒不可遏,多次向团长张光中、政委李乐平要求对反动土顽予以还击,以武力解决。团首长从抗日大局出发,委曲求全,多做统战工作,极力避免武装冲突,于是提出了“严加戒备,绝不衅自我开,安抚战士,组织群众”的方针。这时,四团在团长、政委带领下,积极做群众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揭露顽军不去抗日、专搞磨擦的反动行为。同时,还积极地开展爱民活动,帮助群众锄地、垒坝、运粪、修房等,与山区人民同甘共苦,战胜困难。在一个多月的对敌顽斗争中,直辖四团的广大干部战士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在直辖四团面临重重困难的关键时刻,于学忠部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万毅率部进驻抱犊崮山区。于学忠与共产党始终保持着较好的统战关系,其所属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也与共产党、八路军保持着较好的关系,该师第六六七团团长万毅系中共特别党员,在一一二师内建有中共地下工委。中共地下工委在全师四个团中都建立了宣传队,队员均系共产党组织派出的人员或万毅团长在苏鲁边区招收的爱国青年学生。通过宣传活动,地下工委又陆续在宣传队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万毅团长还以六六七团的名义在驻防区内建立了徐庄、大安、高桥、辛庄、马庄和黑峪六个民运工作站,积极配合八路军开展民运工作。
  万毅团长率部进驻抱犊嵐山区之后,很快同鲁南特委书记宋子成取得了联系,当他得知直辖四团的处境后,立即在梁邱召开了鲁南土顽军头头会议,晓以大义,指出:“凡是真正抗日的均是我的朋友,专搞磨擦就是破坏抗战。我们要协同抗战,把日寇赶出鲁南,赶出中国去!”此后,各路顽军逐渐地撤退,暂时解除了对直辖四团的包围。
  1939年3月,直辖四团经八路军山东纵队批准,为便于统战工作,对外仍保持张里元部的番号,改为保安二旅十九团。同年5月1日,万毅团长率部到达车辋,受到十九团官兵的热烈欢迎,送饭送水,进行慰问。当天上午,张光中团长召开军人大会,热烈欢迎友军的到来。张团长和万毅团长在会上分别讲了话,表示在抗曰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协同抗战,决心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这次会议,对增强两团的团结、鼓舞士气、坚定抗战的信心以及震慑扼制反共顽固派和巩固抱犊圍山区抗日根据地都起到重要作用。1940年初,万毅升任一一师三三三旅旅长,调往滨海地区。五、夜袭峄县城峄县城南临京杭大运河,北靠抱犊圍山区,西有津浦铁路,东与临沂西部(现苍山县)接壤。台(儿庄)枣(庄)铁路穿行其间。自1938年3月18日,日军侵占枣庄、峄县以后,为掠夺枣庄煤炭资源,一直派兵重点守卫,并以此为桥头堡,不断对鲁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县城经常驻有日军150余人,伪军、伪警察200余人。敌伪武器装备优良,并配备小钢炮和骑兵队。但日伪之间,伪军、伪警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彼此不协调。义勇总队早已委派孙继德打入伪警察局任巡官,预作内应。孙继德利用各种关系,经一年多的秘密工作,已争取了近20名伪军、伪警人员待机起义。
  二旅十九团团长张光中根据这些情况,决定派三营营长刘景镇率部以长途奔袭的方法,攻入县城,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并接应起义人员投奔光明。
  1939年7月24日下午,刘景镇亲自率警卫员牛继文、许美庭由枣庄西南放马场村出发,化装来到县城南部的土楼河村,与孙继德接头后,又详细地了解了敌伪军部署情况,绘制了敌伪兵力部署图,研究了行动方案,并向孙继德交待了任务。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按预定方案,刘景镇派了张、林两位中队长带领许美庭、牛继文、刘丙南等十名精干队员,在孙继德的接应下,分别通过南门和西门混进城里。
  当日黄昏,十九团三营在营长刘景镇和教导员张鸿仪率领下,由驻地出发,天黑后分散迂回到峄县城西门外,选择有利地形、地物,巧妙地埋伏起来,等城内的接应信号。按预定计划,孙继德带孙景新(系孙继德在敌内部的助手),于翌日凌晨一点钟时,以查岗哨的巡官身份到达西门,乘敌不备,将带班的日本兵打死,打开象鼻锁。刘景镇率部队入城。战斗打响后,住在县城内的日军宫板司令、未吉顾问及宪兵队的三宝队长等,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因不知我兵力底细,龟缩在屋内未敢轻举妄动,只是令所属迅速起床,盲目地乱打了一阵子枪。后来,日军在宫板司令的督促下,企图杀出刘家宅子,去支援伪维持会、警察局驻地的伪军,被刘景镇率主力堵住。与此同时,刘景镇派了一个中队向南门突击,该门伪军在日军的逼迫下向我还击,被击溃,南门被三营占领。教导员张鸿仪带领一排队员捕捉散兵。战斗至拂晓,在不到两个小时内,计打死日本兵10余名,毙俘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县政府科长以下数人,并争取了伪军1个中队反正,缴获步枪50余支。三营由西门撤出县城,除担任掩护的机枪射手万兴法壮烈牺牲外,全部安全返回。
  三营成功地突袭峄县城,是在敌人疯狂地扩大伪武装、完善伪政权的时刻进行的,大大地提高了我军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群众,使人民抗日武装在鲁南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从此,峄县城的日伪军很长时间不敢轻易出城胡作非为。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