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徐州失陷后的鲁南形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徐州失陷后的鲁南形势
分类号: E297.3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1938年5月19口徐州失守,鲁南沦为敌后。日军在鲁南的交通线、重要城镇均部署重兵把守,并网罗大批汉奸败类组成伪军和维持会加强敌占区的统治。这时,鲁南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大都土崩瓦解,土匪、流氓和地主武装蜂涌而起。鲁南山区,仍为国民党旧政权、地主民团和“山大王”所控制,继续镇压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弄得鲁南大地一片混乱,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关键词: 鲁南形势 徐州失陷

内容

第七章鲁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第一节徐州失陷后的鲁南形势
  1938年5月19口徐州失守,鲁南沦为敌后。日军在鲁南的交通线、重要城镇均部署重兵把守,并网罗大批汉奸败类组成伪军和维持会加强敌占区的统治。这时,鲁南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大都土崩瓦解,土匪、流氓和地主武装蜂涌而起。鲁南山区,仍为国民党旧政权、地主民团和“山大王”所控制,继续镇压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弄得鲁南大地一片混乱,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日本侵略军的卵翼下,峄县大地主王哲书、枣庄商人刘晓峰以及台儿庄的郑典三,韩庄的张传浦,贾汪的寇子良,宿羊山的刘斐然等无耻败类,纷纷组织起维持会和县、区、乡伪政权,他们不时地协助日军出扰,烧杀抢掠,使饱受战争摧残的鲁南更是民不聊生。
  台儿庄和徐州会战后,国民党守军临撤退时丢在鲁南大批的武器弹药,因群众处于无政府状态,谁捡到属于谁,无人过问。加之这里地处苏鲁交界处,在广大鲁南山区,旧政权统治历来比较薄弱,土匪、民团盛行,民间枪支多,因而为各方人士组织武装创造了条件。在此情况下,一些未及逃亡的国民党地方官员纠集地主、土匪、特务、流氓等,纷纷打着抗日的招牌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拉起武装。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合法政权’’和军队头衔滥发委任状,网络各种势力。一时间,鲁南大地山头林立,司令如牛毛,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其中势力比较大的有梁继璐的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第三支队,黄僖堂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十支队,孙业洪的第三专员公署游击支队,陆仰山的第五战区特种工作总团第二分团,韩治隆的苏鲁边游击总队,梁钟亭的保安第九旅,董月祯的第十二支队等,他们都极力扩充势力。与此同时,国民党地方顽固势力王洪九在临沂城周围地区以抗曰的名义拉武装,申宪武、巩震寰分别在滕县和邹泗边区,李以锦在费县南部地区也相继拉了武装。原国民党滕县县长周侗、峄县县长李同伟、铜山县长蓝伯华、邳县县长王化云、临沂县长王保合、郯城县长阎丽天、费县县长李长胜、邹县县长刘兆庚、滋阳县长马光汉以及惯匪张显荣等皆先后拉起了部队。这些人或利用旧政府权势,或依仗某些反动势力,或利用地主民团、小土匪武装为基础,到处捜缴民枪,拉夫充数,扩充势力。他们不管人数多少,头目皆称司令。一时鲁南大地司令遍地起,鸡毛满天飞,大小司令72个之多。这些乌合之众打着抗日的旗号,实则鱼肉人民。除此之外,鲁南原有的地方土霸王,像白彦的孙鹤龄、天宝山的廉德三等,也借机购枪买炮,修筑围寨,极力扩充武力。以上这些武装,他们虽打着抗日旗号,实际上根本不是抗日队伍,多是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封建势力。他们多者四五百人,少者几十个人,甚至是光杆司令,尽管一支队伍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对抗日斗争却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在这种混乱局面之下,鲁南地区的各种武装力量犬牙交错,有的相互勾结,有的相互厮咬。不管什么人,只要拉起武装,都以抗日保家的名义向群众派粮派款,使本已贫困交加的百姓苦不堪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武装从创建之日起就勇敢地开赴抗日前线,为国家、为民族、为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而战,打伏击,破铁路,歼灭牵制大量日军,为支援配合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作出了历史贡献。同时,人民抗FI武装继承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处处事事爱护百姓,救民于水火,解民之倒悬,以民为本,奉民为父母,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因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人民群众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视为“人民救星”、“民族的希望”,踊跃参加和支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能够生存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条件。
  徐州失陷前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直接组建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同时,积极部署徐州四周各区县的下属党组织立即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仅仅三个月时间(5月中旬至8月中旬),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遍布苏鲁豫皖边区各县,武装发展到近万人,为创建鲁南、湖西、苏皖边、豫皖边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十八集团军并长江局: “徐州失守,武汉危机,我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山东方面已发展广大游击战争,那边民枪极多,主要是派干部去,派得力一、二两营去作基干更好。”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于5月下旬决定将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仍由郭洪涛任书记,领导黄河以南的山东全境和原属河南省委领导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所辖地区。至此,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同年8月,郭洪涛率省委及第四支队一部支援边区特委和鲁南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进行反顽作战时,根据中共中央的上述决定,撤销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郭子化调任边区省委统战部长,在原边区特委所辖的区域先后分别建立苏鲁豫特委、鲁南特委、苏皖特委,并相应调整、充实加强了鲁南地区的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