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鲁南各地人民抗日武装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50
颗粒名称: 第四节、鲁南各地人民抗日武装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分类号: E297.3
页数: 12
页码: 145-156
摘要: 中共山东省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部署,发动领导了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的烽火立即在微山湖畔、鲁南山区、运河两岸熊熊燃烧起来。富有革命传统,不愿做亡国奴的鲁南儿女,抱着向往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心情,怀着对日军的血海深仇,踊跃投入抗日的洪流,揭开了鲁南人民武装抗击日军历史的新篇章。
关键词: 游击战争 抗日武装

内容

第四节鲁南各地人民抗日武装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在日军沿津浦铁路大举南侵,国民党韩复榘部溃逃,鲁南面临危急的情况下,鲁南各地的共产党员、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武装民众全面抗战”的号召,分别按照中共山东省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部署,发动领导了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的烽火立即在微山湖畔、鲁南山区、运河两岸熊熊燃烧起来。富有革命传统,不愿做亡国奴的鲁南儿女,抱着向往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心情,怀着对日军的血海深仇,踊跃投入抗日的洪流,揭开了鲁南人民武装抗击日军历史的新篇章。
  一、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根据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黄口扩大会议组建人民抗日武装的决定,特委委员兼沛县县委书记张光中,以县委早在1935年就建立的一支地下游击队为基础,吸收部分青年学生、农民,于1937年11月组织起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武装。这时,中共西北特支和边区特委分别从西安、徐州派来了部分红军干部和青年救国团团员,协助沛县县委发展人民抗日武装。
  同年11月,夏镇(原属沛县七区、滕县八区)战前的共产党员郑安良(又名郑一鸣)、张运海(现名张新华)利用国民党区长白赤霞组织夏镇保家自卫团的机会,打入其内部,使自卫团成为共产党掌握的抗日群众武装。同时,共产党员王志成变卖家产、渔船,购买枪支,在夏镇南庄一带组织渔民抗日自卫团。1938年3月,日军炮击夏镇,形势危急,张运海、郑安良和王志成分别带领夏镇和南庄的武装转移到湖西沛县宋庄,与张光中领导的沛县武装汇合,共100余人。
  3月初,郭子化、张光中通过统一战线关系,从国民党徐州专员兼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取得“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李明扬委任张光中为队长。边区特委利用这一名义,公开在沛县、滕县、峄县等地发展人民抗日武装。
  3月中旬,人民抗日义勇队在沛县宋庄正式成立之后,为配合台儿庄战役,张光中率部跨湖东渡,3次袭击津浦铁路沿线的日军。第一次夜袭临城日军兵营,毙敌多人,缴获小炮一门、轻机枪一挺、步枪多支;第二次夜袭临城,火烧临城火车站,破坏铁路一段;第三次,在官桥南边的铁路上痛击日军骑兵巡逻队,毙敌6人,义勇队无一伤亡。人民群众深受鼓舞,义勇队迅速发展壮大。李明扬对义勇队英勇作战深为佩服,大加赞赏。
  5月17日,在沛县沦陷前一天,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除留下少部分队员由苗宗藩、郝中士、肖继周(肖平)等人带领坚持当地的游击战外,其余大部由张光中、谢文秀率领乘船过微山湖,到达滕县沙沟镇北面的黎墟村,同褚思沛、褚耀斌、褚子方组织的30余人的抗日武装会合,然后北进,到达滕(县)峄(县)边界的南塘一带,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调集的峄县、滕县等地的抗日武装汇合。
  二、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由三部分组成,即朱道南、刘景镇等领导的“鲁南抗日自卫团”,郭致远、褚雅青等领导的大北庄抗日武装及李浩然等领导的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武装。
  1937年9月,共产党员朱道南利用峄县二区联庄会组织,发动数百名群众,由朱玉相、刘景镇等率领举行了邹坞乡农学校暴动,将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的反动校长王效卿击毙,缴获步枪几十支,随即建立了“鲁南抗日自卫团”。全团有100余人、60多支枪。10月间,朱道南与住枣庄的中共鲁南中心县委书记何一萍取得联系,从此,这支武装在鲁南中心县委领导下开展活动。之后,枣庄矿区一部分青年相继参加,自卫团有了新的发展。11月,因自卫团供给发生困难,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同意,暂编入由滕文中学校长杨士元(曾为阎锡山部师长)成立的“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但仍保持自已的独立体制,受鲁南中心县委领导。1938年3月16日,日军进犯滕县,自卫团在邹县城前村配合国民党守军作战。尔后,根据鲁南中心县委的指示,朱道南、刘景镇率自卫团与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一起向鲁南山区转移。
  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是由住沪四川籍部分爱国青年于七七事变后组建而成,1938年2月12日,共产党员李浩然和服务团负责人田托夫、易野原,率团员30余人来到枣庄矿区进行抗曰宣传活动。不久,与鲁南中心县委取得联系,配合协助县委举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赴前线慰问在滕县作战的川军将士。3月20日,在枣庄北部山区与鲁南抗日自卫团汇合,于3月底到达峄县墓山一带,与大北庄抗日武装汇合。
  1938年3月18日,枣庄和峄县城相继被日军占领,峄县北部山区大北庄一带的形势也日趋紧张。共产党员郭致远原受特委派遣以峄县联庄会军政教官的身份做梁继箴部的统战工作,又以武装群众、保卫山区的名义向国民党四十军军械处长要来57支步枪和3万发子弹,武装了部分党员、群众和由枣庄进入山区的工人、学生。他与共产党员褚雅青、邱焕文、丛衍瑞一起,拉起了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武装。
  鲁南抗日自卫团、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及大北庄抗日武装于3月底在墓山汇合后,遵照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在鲁南中心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合编为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朱玉相任大队长,纪华任教导员,刘景镇、李浩然、郭致远任副大队长,张鸿仪任副教导员。全队共200余人,编为4个中队。4月,为配合徐州会战,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甘霖袭击日军运输队,毙敌数人,缴获战马两匹、指挥刀两把及弹药、物资一部;5月,击溃向义勇队挑衅的国民党地方顽军马卫民部4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生俘马卫民。
  三、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1月中旬,王见新、王右池、李乐平等在滕县善堳创办了“农民抗日训练班”。在开学典礼会议上,王见新、李乐平讲了话,阐明了举办训练班的意义、宗旨和要求。政治教育课学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央洛川会议文件;军事课以游击战术为主。军事训练所用的武器多是利用关系暂借的。每期7至10天,学员40至100余人不等。所用经费和粮食多靠募捐。后来孙仲起从第五战区游击司令部以民运指导部的名义领来500元钱,亦用作活动经费。
  农民抗日训练班办完第三期,日军已逼近邹滕交界的两下店。这时滕县党组织因与山东省委失掉联系,1938年2月由王见新到徐州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接上关系,特委派八路军随营学校军事教官于公和党的干部于化琪赴滕,任训练班军事和政治教员。
  1938年3月17日,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刚办完第五期时,滕县城被日军侵占。王见新等人以训练班骨干为基础拉起四五十人的武装,命名为“农民抗日救国军”,推举于公为指挥,王见新任政治指导员。4月,王到沛县宋庄向郭子化和张光中汇报了滕县抗曰武装的组建情况。特委书记郭子化随王到善垌亲自检阅了部队,并协助滕县组建了中共滕县特别支部。这时,农民抗日救国军已发展到70多人,易名为“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于公任队长,渠玉柏任指导员。
  4月,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在滕县岗头山附近的公路上伏击日本侵略军汽车队,用土造手榴弹和步枪击毁敌汽车一辆,击毙曰军3人。待日军集中力量反扑时,他们已安全转移。尔后,又在东峭村围歼了反动地主武装韩登丰部,在东沙河全歼土顽孙永生部。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在与敌顽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鼓舞了斗志,激发了抗日热情,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许多青年农民积极报名参军。有些过去参加道会门武装的青年受到教育后,也转到人民抗日武装行列中来了。1938年5月下旬,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已发展到120余人。四、费县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七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费县上冶乡乡长、共产党员朱志诚按照原中共临郯县委主要领导成员马叙卿关于建立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利用在社会上的威望,积极活动于费县上冶、朱田、梁邱等地,运用原农民协会的关系及“家里”等帮会组织,很快在费城北荣和庄组织起了200余人、百余支枪的农民抗日武装。此后,在马叙卿和朱志诚的号召下,朱开芳在朱田乡、李家贤在梁邱乡、肖秀峰在上冶乡等,都组织、发动了一批农民武装。共产党员李祖恩、李堂彬等人,在中共费县工委书记安波的支持下,在费城西部也组织了一批青年参加了朱志诚领导的武装。
  1937年9月,马叙卿与活动在泗水一带的原曲师学生、中共党员管戈、周蓝田等人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帮助费县,待时机成熟,发动费城武装起义。
  同年10月,马叙卿、朱志诚等人领导的费县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已达数百人(实际能随时调动的百余人)。为统一领导,马叙卿、朱志诚先后在费北荣和庄和费西朱家庄等地,召开了各地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师”,推荐朱志诚为师长,马叙卿为政委,同时制定了起义的宣传纲领、文件和传单。会后,马叙卿再次与泗水县的共产党员管戈取得联系,说明了费县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并请管戈出任费县抗日武装政治部主任。管戈表示同意参加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并一面派人前去费县联系,一面报告中共鲁中工委负责人孙汉卿。与此同时,中共费县工委书记安波了解到费县抗日武装起义的情况后,也立即派人向省委作了汇报。省委派交通员刘莱夫通知费县党组织要因势利导,待机行动,不要操之过急。
  同年11月10日,中共山东省委和鲁中工委的指示尚未传达到费县之前,马叙卿、朱志诚领导的费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便爆发了,攻进了县城,挟持了国民党费县县长陆鼎吉,要求他支持组建抗日义勇军,交出县政府所收的数万元的契税、黄河捐款作为抗曰经费。不多时,监狱和仓库也被起义人员打开,县政府内外一片混乱,当天下午4时,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派兵协助费县警备大队镇压了起义队伍,百余人被国民党军警抓捕,共产党员朱志诚、李祖恩、李堂彬等47人惨遭杀害,费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失败,尚未正式建立起来的费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七师被国民党军队镇压了下去。
  费县人民抗日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共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起义虽系共产党员组织发动的,但是在未正式取得上级党组织同意即进行了矛头针对国民党政权的起义活动,这在国共合作抗H统一战线确定之后,再搞反对国民党的起义就不适当了。再就是时机不对头,R军尚未侵占费县,国民党费县政权尚未垮台,应促使国民党旧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联合抗战。费县人民起义武装虽被国民党军队镇压,但它唤起了费县人民抗日斗争热忱,对费县后来的抗日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七七事变后.滕县沙沟曙光小学校长董一博(原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和其胞兄董尧卿(曾任东北军炮兵旅长,后闲居在家)主动与阎锡山部原师长、滕文中学校长杨士元及曾任过福建镇守使的孔昭同联络,共商筹建武装进行抗击日军的大事,并达成协议。
  1937年10月,杨土元、孔昭同、董尧卿等到济南从韩复榘那里领了番号并经第五战区批准,称“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委任杨士元为司令,孔昭同、谭松艇为副司令,谭兼参谋长。司令部下设政训处、参谋处、军需处和招编处。司令部及各处全部由滕县转移至枣庄,孔昭同带领部分卫兵驻滕县。孔昭同为组军抗敌,变卖了所有土地和家产,还身披“抗日保国”彩带遍游城乡,搞募捐,招兵员,很快便在滕县城建立了百余人的武装。在枣庄,杨士元、朱景韩带领的滕文中学200余名学生参加了自卫军,又招募了部分工人、农民和市民。同年11月,朱道南等领导的鲁南抗日自卫团编入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经二三个月的扩军,该部编为3个旅、1个特务营。董尧卿被委任为第二旅旅长。
  在枣庄扩军之时,董一博、董尧卿找到中共鲁南中心县委书记何一萍等人,汇报了组建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的情况,并分别提出恢复党籍和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后经报请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批准,董氏兄弟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2月,边区特委和鲁南中心县委为争取和改造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派共产党员纪华、梁度世、李作森、许在廉、李又远等和进步青年共20多人去自卫军政训处工作。纪华被任命为政训处副主任,纪华在朱道南、董一博、董尧卿等人的支持和配合下,团结了大批爱国青年,实际掌握了政训处的领导权。
  1938年3月中旬,日军兵临滕县,形势危急,杨士元思想动摇,暗中与国民党四十军军长庞炳勋联系,欲将鲁南抗敌自卫军编入四十军序列。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闻讯后立即命令朱道南、纪华等去滕县将原峄县抗日自卫团及政训处人员调回,脱离杨士元部,连夜返回枣庄。
  3月17日,滕县城沦陷,杨士元率原滕文中学学生为主体的部分部队撤往徐州,后又逃往大后方。至此,鲁南抗敌自卫军解体。在日军进攻滕县时,孔昭同的儿子宪尧、宪纲遭飞机轰炸而遇难。滕县沦陷,自卫军解体,老年丧子,并没有使孔昭同灰心丧气,反而激起了他的国恨家仇,他率领部分武装转移到邹滕边,发展武装,重整旗鼓,进行抗日。董氏兄弟率少数武装返回故乡沙沟一带积极开展扩军抗日活动,不久部队发展到300余人,活动于峄西、滕南一带,多次打击日军。六、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常备队1937年8月,国民党临沂地区专员张里元为扩充实力主动邀请临沂大炉(现属苍山县)爱国士绅万春圃到临沂城商议建立联庄会问题。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统一战线、建立合法的抗日武装的极好机会,便派郭致远陪同前往,与张里元共同商定建立联庄会及其武装。随后,特委派李微冬、李韶九、郭致远、刘清如、万国华等人,协助万春圃进行筹建工作。11月10日,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在临沂县尚岩沟西村开明士绅陈玉山家举行第一次会议,张里元亲自出席,会议决定成立四县边区联庄会。万春圃任会长兼临沂分会会长,禚晓峰任郯城分会会长,李以锦任费县分会会长,田瑶峰任峄县分会会长。联庄会下设办事处,由国民党第三专署秘书李同伟任主任,地方上层人物宋鲁泉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陈玉山家。办事处设有一支50余人的武装常备队,由共产党员万国华(万春圃之子)、刘清如分任正副队长。费县高桥、临沂大炉、峄县大吕巷及郯城也都先后建立联庄会常备队,每队40人,加上办事处常备队共计200人。在各县联庄会和常备队中,特委均派有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使联庄会武装直接掌握在共产党手中。
  为解决联庄会常备队的武器装备、给养等问题,万春圃捐献出自家的枪支、粮食和猪羊,还动员尚岩村爱国乡绅陈玉山献出5万斤小麦。万春圃亲自带领常备队打扫战场,收集到一门迫击炮、4挺机枪、50余支捷克式步枪、100余箱子弹和手榴弹,装备了常备队。
  1938年4月,四县边联常备队已发展到300余人,武器弹药配备充足,在万国华、刘清如率领下,活动于抱犊崮山区的车辋一带。同年5月,兰陵爱国人士孙立臣、鲁城的王汉农、万村的李伯方等,各率一部分武装投奔边联办事处。为统一领导,边区特委和鲁南中心县委将办事处常备队整理扩编为一个教导大队,共产党员、办事处政治部主任郑华光任大队长,岳杰任副大队长。教导大队下辖4个中队、1个大炮队、1个警卫连。不久,又将边联办事处所辖的各地常备队编为3个大队:一大队以办事处直属常备队为基础组建,万国华任大队长;二大队由共产党员宋宜安、杜季伟、王墨山等人所争取的长新桥开明地主宋云石的武装组建而成,宋云石任大队长;三大队由刘清如率领的原教导大队三中队扩编而成,刘清如任大队长。
  七、 临郯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持委决定对中共临郯县委进行改组,派第五战区青年救国总团常务委员刘剑任县委书记,原县委书记韩去非调出做统战工作。改组后的临郯县委主要抓r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训练班工作,培养抗日干部;二是组织群众,发展抗日武装;三是对共产党员进行审查;四是发展一批新党员。同时决定,由县委军事部长、临郯青救团训练班军事教员(红军干部)石世良对临沂神山乡小屯一带临郯胄救团一分团所组建的100余人武装进行整顿训练和扩编,经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批准,部队番号为“临郯青救团抗日义勇队”,石世良任大队长。部队创建初期,隶属临郯县委领导。为支持这支新生的人民抗日武装,县委号召临郯各地基层党组织从人力和物力上积极支援义勇队。重沟、老屯党组织还选派了许多优秀青年带着自己的枪支参加了部队。因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队伍发展到200人。小屯党支部书记陈信亭把自己的两支短枪、几支步枪和一一挺机枪送给了部队。同年10月,临郯青救团抗日义勇队奉命编入鲁南抗日义勇总队。
  八、 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1937年8月上旬,临沂三乡师共产党员赵昭和进步教师杨只晨(杨文田),在临沂兰陵(今属苍山县)北大寺组织起一支以农民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口武装,到9月,发展到150余人,番号为 “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赵昭、杨只晨为负责人。10月,国民党兰陵乡农学校校长管华三盗用山东第三区专署(临沂专署)的名义. 以“破坏政府统一”等罪名,强令义勇军解散,并不准各村供给给养。杨只晨及其胞兄杨景田毁家纾难,卖地买枪、捐粮。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爱国进步人士带粮参加抗战,保证了部队的供应。
  同年12月,根据临沂党组织的指示,为防被地方实力派吞并。暂时接受国民党山东第三区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部所属的游击大队番号。1938年3月,张里元为充实力,又将该部调往临沂,编为第三区专署保安司令部独立营第四连,赵昭任连长。此时,杨只晨奉调去延安。3月上旬,独立营离开临沂北上到达蒙阴县鲁村.在张岗、汪洋、崔介、赵昭、谢辉、阎超等人带领下,驱逐了营长戴星三,宣布独立营脱离张里元部,加入八路军。随后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三团,在山东省委和四支队直接领导指挥下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九、邳县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1938年5月,邳县青年救国团在土山镇关帝庙召开大会。成立邳县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到会200多人。青救团负责人栗培元、武广春、吴云培等分别作了关于义勇队组建经过和政治任务的报告。邳县知名人士夏慕尧、杲益斋等到会讲了话。义勇队共80余人枪,成为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以青救团名义出现的抗日武装。邳县青救团及义勇队在台儿庄会战期间,曾组织担架队、救护队支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此后又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邹县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1937年11月,中共邹县县委成立之后,中共山东省委派张若林、王见新先后来邹县,帮助发动建立抗日武装。12月中旬,县委在邹西南亢埠、冯家庄一带发动组织的武装,在南亢埠乡农学校汇集,宣布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共200余人、长短枪近100支,冯起任总队长,彭建华兼政治部主任,步云亭任副总队长,总队下设3个中队。为加强对不脱产的群众武装领导,同时成立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冯起任总团长,彭建华兼任政治委员,步云亭任副总团长。两个月后,自卫团发展到2000余人,其中抗日游击队发展到300余人,拥有长短枪200余支。1938年3月3日,冯起、步云亭率领部分游击队员配合川军邓锡侯部袭击了驻守两下店的日军,扩大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影响。同月,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秦启荣在邹(县)东田黄一带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秦自任司令。为破坏共产党领导的邹县抗日武装,秦派特务打入游击队内部,挑拨红枪会与鲁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关系,又指使其兄秦启梅潜至邹西拉拢收买地主武装、无极道头领,勾结国民党山东省侦察队刘跃亭部,以谈判为名,于3月8日将冯起骗至荆家集扣押。9日凌晨,侦察队伙同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向驻南亢埠的邹县县委机关和游击队总部发动突然袭击。县委书记彭建华和一部分游击队队员当场牺牲,步云亭、王文清等率部30余人突围。起义部队遭受严重损失。4月,冯起获释后,与步云亭、韩维密、王文清、丁平等重新集结旧部,不久部队又恢复发展到400余人枪。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