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小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44
颗粒名称: 本编小结
分类号: D231
页数: 2
页码: 129-130
摘要: 对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大革命 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面总结。
关键词: 党史 革命史 鲁南

内容

纵观鲁南从1919年5月至1937年7月的革命斗争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爆发到大革命失败,为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中共鲁南地方组织的创立时期。斗争的特点是以进步师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建鲁南各地党的组织。他们在领导鲁南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第二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九一八事变,为中共鲁南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时期。这一阶段,由于国民党军队进入鲁南较晚,统治势力较为薄弱,加上许多在外地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鲁南,因而党的组织仍呈现发展的趋势,并领导颇有声势的学生运动、工农群众运动。第三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爆发,民族矛盾突出,白色恐怖严重,革命斗争的任务是反对日本侵略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这一阶段由于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不切实际地发动农民举行暴动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斗争,中共山东省委、徐州特委和鲁南地方组织遭受严重挫折,斗争转入低潮。但在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党的战斗力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觉醒。第四阶段,从一二•九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则开始降为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中共中央因应国内外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鲁南和全国全省一样,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这一阶段的中共鲁南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领导下,斗争策略日益成熟,以职业掩护为特点,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发展为标志,形成了新的发展时期,并积极组建抗日救亡团体和部分抗日武装,为抗战爆发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作了准备。
  中共鲁南地方组织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基本形成两个组织系统,一是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及其下属组织,该系统占主导地位,二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济宁东部和费县工委等,此外,还有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中共地下工委。整个鲁南区有党员400余人。这些党的组织和党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为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他们在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中共地方组织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