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邹县党组织及其革命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35
颗粒名称: 第四节、邹县党组织及其革命活动
分类号: D231
页数: 4
页码: 84-87
摘要: 早在1928年冬,邹县进步青年冯起、彭建华、步云亭、王文清、刘仲民等,就参加了国民党左派人士马怀礼(邹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常委)领导的邹县农民运动,经受了锻炼。1929年春,邹县农民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冯起等进步青年大部考入国民党邹县县党部举办的“三民主义小学教师训练班”。他们在曲阜二师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对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倾向共产党。
关键词: 邹县党组织 革命活动

内容

第四节邹县党组织及其革命活动
  早在1928年冬,邹县进步青年冯起、彭建华、步云亭、王文清、刘仲民等,就参加了国民党左派人士马怀礼(邹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常委)领导的邹县农民运动,经受了锻炼。1929年春,邹县农民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冯起等进步青年大部考入国民党邹县县党部举办的“三民主义小学教师训练班”。他们在曲阜二师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对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倾向共产党。同年冬,训练班结业后,他们大多分配在本县各地小学任教,并经常互相联系,互相勉励,相约积极寻找共产党。
  1930年夏,韩维密考取济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彭建华考中了聊城三师。分手前,他们又秘密聚会,约法三章:(一)无论身处何境,须以找党为己任;(二)投身革命,永不变心;(三)万一暴露,宁可身死,决不牵连他人。他们经过多方联系,积极寻觅,终于找到了党组织。1930年韩维密于济南一乡师加入了共青团;翌年上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校第三任党支部书记和团省委的领导工作。这期间彭建华也在聊城三师由唐健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暑假前,韩维密奉党组织指示,回邹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他一回到邹县,便匆匆赶到二小找到冯起,畅谈别后的情形和找党的经过,从傍晚一直谈到黎明。几天后便准备介绍冯起、岳春霆、步云亭、吴化民入党,后因吴化民、步云亭外出,未履行组织手续,只有冯起、岳春霆办理了手续,举行了入党仪式,在画的党旗下面庄严宣了誓。7月间,在县立第一小学建立了邹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岳春霆任书记,冯起任组织干事。月底,韩维密因接到一乡师同学的来信,返回济南,同时将邹县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情况报告给省委。从这时起,他负责省委和邹县党组织间的联络工作,直到1933年2月27日被捕。1932年暑假,彭建华因在聊城三师闹学潮,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由此失掉党的关系,返邹后即到邢家村小学教书。冯起得悉后,写信派王文清将其邀来二小任教。不久,彭建华由冯起介绍重新入党,并担任了党支部宣传干事。
  党支部研究决定:以二小共产党员冯起和进步教师孔香蒲为主,发动一小、二小和三小的进步教师,自己筹集资金,创办《反日救国小传单》。他们自己编写、刻印,以学生会的名义印发,每5天印一期,每期约500份左右。冯起、彭建华等人经常带领学生到集市讲演、散发传单,一直坚持到1933年2月。
  同时,冯起和部分进步教师还自筹资金在二小开办了一处“合作书店”。1932年上半年,他们同保定二师和保定“群玉山房书店”挂上钩,以给小学生购书为名,从保定二师搞书,再通过“群玉山房书店”直接寄给邹县二小冯起。他们采取多种秘密的形式,大力推销社会科学书籍和进步小说,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通过一系列政治活动,把一些青年教师和进步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党支部成立不久,省委派交通员林萍波到邹县指导工作,接头后召开了党支部会议,重点研究如何发展党的组织和整理农协问题。会后,党支部利用冯起、岳春霆于1930年击败竞选对手国民党员韩淑明,当选为县农会干事的合法身份,挂上了县农会的牌子,并以此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他们先后发展刘仲民、吴化民、盛铁如、张文香、董仪亭等加入了党的组织。
  1932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遵照中央关于“党的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指示,派共产党员李益民、于镇泉(二人均由韩维密在济南介绍入党),随同林萍波一起到邹县开展党的活动。12月,在二小宿舍召开了党员会,以原来的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了中共邹县委员会,岳春霆任县委书记,冯起任组织委员,李益民任宣传委员,彭建华为委员。林萍波参加指导。同时会议作出了下乡开展农村工作的决议,并按四个地区对党员进行了分工: 彭建华负责城东北,于镇泉以在香城教学为掩护负责城东南,刘仲民、吴化民负责城西南,县委直接负责城里和邹西地区。林萍波也亲自到薄梁、盛楼一带从事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不久,县委又在城北岗山前的小沙河里召开会议,会上作出三条决定:(一)积极慎重有计划地发展党员,着重吸收工人与贫雇农入党,并建立交通网;(二)确定彭建华、于镇泉以教学为掩护作边区工作;(三)以多样化的艺术的方式向国民党党部作不调和的斗争。事后向省委写了工作报告,由林萍波于春节前回济南时转给省委。此后,冯起、彭建华又发展了董玉炳等3名学生入党,并在二小建立了5人党小组。到党组织遭受破坏时为止,全县共产党员发展到19名,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党的组织,增强了党的力量。
  1933年2月,山东省委又遭破坏。由于叛徒交出了邹县党组织成员名单,3月间,国民党山东清共委员会特务窜到邹县,逮捕了县委书记岳春霆。冯起、李益民等两次设法营救,皆未成功。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李益民外出,于镇泉逃跑后叛变投敌。从此,部县党组织中断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为了保存党的力量,县委转移到乡村。在此之前,彭建华由于在革命斗争中积极活跃,于1932年寒假被二小辞退。他根据县委指示,通过关系,到城东颜母庄小学任校长。这时候,冯起和进步青年王文清,也先后以新聘教师的身份到该校任教。他们一边教学,一边工作,探听省委的下落。很快结识了当时邹东的进步人士聂秀轩、张景州和县教育委员王绍武等人,并依靠他们作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展了学生宋秀生等人入党。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仍得不到省委的音信。而且,冯起到颜母庄后,又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冯起和彭建华不得不分别于暑假前后辞去教师、校长职务,返回邹西家乡。两个月后王文清也离开了颜母庄。
  为了寻找省委,冯起、彭建华先后几次到曲阜、泗水秘密探访,但是一直未能找到,他们坚持在邹县开展地下斗争。不久,彭建华和蒋丹亭联络了几个人,在邹城北门里办起了“铭新书店”,李兰亭(后叛变)当经理,彭建华以店员身份为掩护,秘密进行党的工作。冯起也经常到“铭新书店”和彭建华一起阅读进步书籍,研究政治时局。11月,他们再次到曲阜,试图通过省立二师找到省委,结果仍然未能如愿。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