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鲁南七校学生抗日请愿和兖州卧轨截车事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鲁南七校学生抗日请愿和兖州卧轨截车事件
分类号: D432.9
页数: 7
页码: 70-76
摘要: 学生们的爱国壮举,为山东学生运动的历史增添了光荣的一页,与青岛、济南等地的学生斗争一起,成为山东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关键词: 学生运动 抗日

内容

正当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调集兵力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预谋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致使东北三省在短短4个多月内即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震动了全国上下。各阶层爱国人士眼看大片国土迅速沦丧,国民党政府屈辱退让,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场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事变发生后,中共临时中央迅速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9月25日,山东省委下达了《鲁省委通告第一号》,要求各级党组织建立反日本帝国主义委员会,动员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30日,山东省委又制定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的宣传大纲,号召工农兵及各界民主爱国人士一致行动起来,为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东三省,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为积极响应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学生掀起的赴南京请愿运动,省委指示青岛、济南、曲阜等地的党组织分别组织学生参加请愿行列。一场由青年学生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山东兴起。
  青岛、济南两地学生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的部署,分别组成请愿团于1931年12月上旬乘火车赴南京请愿。但曲阜二师学生却因临时发生重大变故而推迟执行山东省委南下请愿的计划。这个重大变故就是二师校长张郁光被撤职查办。
  1931年冬,曲阜、泗水、兖州等数县国民党县党部联合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控告张郁光校长窝藏、袒护共产党,说二师已成为共产党的大本营,学生都“赤化”了等等,并将攻击传单四处撒贴。寒假前,张郁光从其内兄李澄之处获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要搜捕二师共产党的消息,马上与特支配合做了应变准备:撤离骨干,将任白戈等教师送走,让程照轩、夏天庚、亓善青、管戈等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暂到城西一同学家躲避,并一连数夜在学校澡塘焚烧“违禁”书籍。结果,使敌人扑空,一无所获,中共曲阜特支因而未遭破坏。但反动当局并不甘心,旋即宣布将张郁光撤职查办,山东省临时军法会审委员会迭次传讯,张郁光被迫离校回济南家中,拒不到案。对此,广大进步师生无不愤慨万分,纷纷要求赴济请愿挽留。鉴于这一情势,中共曲阜特支和教务主任陆剑平顺应人心,决定先护校(即挽留张郁光),后南下。随即成立了由戴震之、唐鸿猷(分任正副主席)、朱振清(组织部长)、李佑辰(组织部副部长)、陈善阶(总务部长)、韩连升(今名张天民,宣传部长)、霍杜芬(女,秘书)等学生及附小教师代表张寿民组成的护校委员会。然后,各班选派代表,以学生会名义组织了350人的“挽留张郁光校长赴省请愿团”,提出“不把校长张郁光挽留回来不回学校”。李佑辰任请愿团总指挥。行前,陆剑平找他谈话,一一作了安排,并分析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情况,认为他可能施以武力镇压,大家要准备牺牲;亦可能进行收买,我们要心中有数。请愿团一定要挽留住张校长,以保护二师这块革命阵地。
  12月10日,请愿团出发。在姚村车站,李佑辰带领其全班同学卧轨,截下一列火车。站长下令关闭车上门窗,学生们便用砖石将门窗砸开,蜂拥而上并强迫司机开车。
  韩复榘闻讯派其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雷太平在济南车站守候。请愿团抵济时,先期到济的朱振清、唐鸿猷告诉大家情况不好,张校长已被通缉,他已避开了。”雷太平要请愿团住车站大楼,并说每人发几毛钱,洗洗澡,下饭馆吃顿饭。但大家不为所动,坚持住省立一师(这时一师学生已南下)。韩复榘派大批军警和宪兵、特务到一师严密监视,并散布流言蜚语,威胁大家。手枪旅的士兵偷偷对学生说:“韩主席给我们一个营发了白腊杆子,叫把你们打出去。”请愿团根据济南的这种形势和张郁光被通缉的新情况,马上开会研究对策,并派纠察队站岗。会议开了一夜,最后决定:取消护校委员会名义,改口号为“南下请愿抗日”,要求省政府派车送他们去南京。
  第二天一大早,请愿团全体学生列队到省政府。省府门前,军警荷枪以对,如临大敌。韩复榘派其秘书长张绍堂接见。大家提出“一定要见韩主席”,并要求:一、挽留校长张郁光;二、释放校抗日救国会李振生、韩传志、单子英三代表(该三位学生在济宁宣传抗日时被捕三、允许赴京请愿。张绍堂拒绝了大家的要求。学生们坚持要见韩复榘。韩复榘无奈,只得接见了学生代表戴震之、唐鸿猷、李佑辰,并假惺惺地答应派车送请愿团南下。然后,在省府大堂接见请愿团全体学生,宣布同意他们去南京,但要到学校整顿整顿再去。学生们见韩已大包大揽地答应,也就同意先回校整顿。这时,韩借口要去西郊阅兵,要在场的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书记、CC派大员张華村安排,抽身就走了。张上来假装近乎地说:“我是二师老同学了(张系曲阜二师旧制四级学生——笔者注)……”话未说完,学生们就跺脚表示抗议。张十分尴尬,怕挨打,灰溜溜地坐车跑了。学生们也就整队回了一师。第二天,韩复榘即派雷太平用铁甲列车将他们遣回曲阜。回校后,陆剑平、任白戈等教师已先期转移了。在此形势下,学生会仍不怕困难,积极进行南下请愿的组织发动工作。此时,国民党反动当局决定逮捕张郁光,幸有省立高中校长张默生(前任二师校长)从何思源办公室获悉此消息,急告张郁光。张未及返家,即化装逃往北平。当天中午,其家被查抄,张郁光被通缉。不久,张郁光被迫逃往日本。
  二师学生返校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胡萍舟即召泰安中心特支负责人到济(曲阜特支属泰安中心特支指导),指示他们,“既已返到曲阜,即在曲阜要车。”①根据中共山东省委这一指示,中共曲阜特支在请愿团返回曲阜后三四天,就发动了南下请愿斗争。为了壮大力量,造成声势,保证胜利,他们决定联合兄弟学校一起行动。于是,以学生会名义发出通知,约请泰安县师、泰安省立三中、兖州第四乡师、济宁第三职业学校、济宁省立七中、曲阜明德中学等校学生齐集兖州共同索车南下。®曲阜二师的请愿队伍有四五百人,每年级一个大队,共5个大队(即后师四、五、六级,前师九、十级)。由学生会及各班代表组成“南下请愿指挥部”,统一指挥这次鲁南7校的共同斗争,程照轩、牛振清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设宣传组,以亓善青、夏天庚为主,负责动员发动和对外宣传;外交组(又叫“向站方交涉车辆组”),以裴康增为主,负责与各校联系和交涉车辆。还选拔马宗俊、管毓筠(管戈)、李佑辰、常润山等30多名骨干组成敢死队,准备在向站方交涉车辆不成时夺车南下。15日,宣传组召开了60多人参加的各班积极分子代表会,进一步做思想发动工作。经过三四天的紧张准备和组织发动,大家斗志高昂,热血沸腾,女同学和低年级(十级)小同学也抱定了为国牺牲、为抗日捐躯的决心。
  12月16日清晨,请愿队伍启程。他们迎朔风,冒严寒,壮怀激
  ①见《山东省委三个月份的工作总报告》。
  ②见《申报》1931年12月2日《济南通信》烈,徒步30里,浩浩荡荡奔向兖州。傍晚,7校学生共1000多人在兖州车站聚齐。后来,又陆续来了一些,连菏泽地区的一些学生也来了。津浦路兖州车务分段段长王有容等早已闻风而逃,车站人员和火车司机也跑了。据此,请愿指挥部打电报给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申明南下目的,要求派车接请愿团赴京。这时,有人找来了一个副站长,指挥部要他派车,他不敢作主,遂致电请示南京政府铁道部。回电曰:把列车砸了,也不能去(南京)。事已至此,学生们只得决定夺车。当他们看到201次特别快车由北向南驶来时,敢死队全体队员马上勇敢地跑上去卧了轨。在他们带动下,其他同学也趴到冰冷的铁轨上。车被截下了。宣传组立即登车,分头向旅客进行宣传,说明请愿团南下是为了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是爱国的举动,当局不给车,请愿团只有截车。旅客们听后很受感动,纷纷下了车。请愿学生全部登车。但火车却不开。因这列车挂着一节“万国邮车”,站方怕引起国际纠纷,要学生们下车。双方僵持不下。一会儿,那个副站长也跑了。这样,津浦路交通中断,南下列车滞留泰安,北上列车滞留滕县、临城,如此4昼夜。至18日,兖州已滞留旅客四五百人,其中有国民党军上将刘峙的代表刘辉扬。
  事情闹大了,韩复榘乃令驻兖州的二十二师师长谷良民派兵乘铁甲车前去弹压。学生们毫不畏惧,趁机向军警们讲演,宣传抗日,并高呼“革命的战士们,掉转你们的枪口,对准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甚至在车站张贴“打倒国民党”、“拥护苏维埃”等标语。同时,指挥部派出部分学生,三五人一组分头去兖州城里和附近乡村宣传南下请愿的意义,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夜晚,大家冒着刺骨寒风,露宿车站。
  18日晨,国民党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与张学良的代表王树翰乘专车抵兖。学生们立于路轨上不准开车,并包围了马鸿逵。学生们要他“代为向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交涉,拨给车辆,准其入京。马乃用长途电话与韩谈话,韩答以可在兖州就近设法。马见无办法,乃令学生登其所扣二〇一次平津车。俟彼之专车开出一站后,再行南开,学生当即登车。因车少人多,仅容一半,其余拟俟一次车到兖,再行登车。十二时五分,马之专车开出后,学生专车仍不得开” ®,学生方知上当。
  是日晚,韩复榘令泰山号钢甲车于1〇时半开往兖州,接运包括刘辉扬在内的数百名旅客去济南。19日和20日,继续在济南、临城间来回运送滞留各站的旅客,但仍不给学生派车®。
  与国民党反动派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兖州广大工农群众和工商界人士,为学生的爱国热忱所感动,一连几昼夜主动送饭送水,关心学生生活,极大地鼓舞了爱国学生。尽管天寒地冻,“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病者甚多,但学生们斗志仍旺。
  19日,自南京北返的平津和济南请愿学生抵兖,与二师等7校学生会师。双方代表在车厢里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先由平津学生代表报告在京请愿的情况,指出:蒋介石已对请愿学生下了毒手,学生中有的被捕,有的失踪,有的被特务装入麻袋投入长江淹死,“爱国有罪”再次得到证明。和平请愿已无济于事,同学们不必再去南京了,暂且回校休整一下,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斗争。然后,济南代表鹿效曾发言,表示同意,并且说:回到济南后,要到教育厅和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示威,砸烂省党部。
  会商后,二师请愿指挥部研究决定:中止赴宁,各返本校,准备以后进行其他形式的斗争。当晚,被学生截留之201次列车南开。翌日(20日),除了泰安县师、省立三中学生已于18日先被谷良民遣回外,二师等5校学生亦陆续返校。返校前,二师学生在车站内
  ①见《申报》931年12月21日《19日济南通信》。
  ② 见《申报》1931年12月19日《济南18日专电》。
  ③ 见《申报》1931年以月21日《19日济南通信》。
  张贴了“打倒蒋介石”、“拥护苏维埃”等大标语。晚上,乘车到姚村,深夜才回到学校。至此,持续5天4夜的兖州截车斗争宣告结束。
  曲阜二师等校学生回校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为遏制学生运动,已令全省中等以上学校一律提前于16日放假。二师学生回校后只好各自返籍,准备开学后再发动新的斗争。
  兖州截车斗争是在中共山东省委部署和指导下,由曲阜二师等校党组织具体组织发动的,这是中共领导的进步学生向国民党反动派对日妥协、“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尖锐斗争。它虽未达到南下的预期目的,但是宣传了中共的抗日反蒋方针,震惊和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揭露了其投降卖国的反动本质和罪恶目的,同时生动地教育了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激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抗日救国斗争。学生们的爱国壮举,为山东学生运动的历史增添了光荣的一页,与青岛、济南等地的学生斗争一起,成为山东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