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枣庄地区的群众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枣庄地区的群众运动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4
页码: 221-234
摘要: 抗战胜利后,枣庄军民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另一方面开展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和部队建设活动,并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深入进行土地改革,大力开展生产救灾和整党整军运动,全力支援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进行战略进攻。津浦路战役后,枣庄地区除中兴公司外,其余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基本全部解放。反奸诉苦旨在继续解决民族矛盾,斗争对象是汉奸势力,斗争方式是组织批斗和公审,对罪大恶极分子依法惩处,并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农民。1946年1月22日,滕县政府在城东山西会馆召开了县城及四关群众1.5万人参加的斗争大会。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县政府宣布判处史鹤亭死刑,并立即执行。土改试点工作于7月27日结束。
关键词: 解放时期 群众运动

内容

抗战胜利后,枣庄军民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另一方面开展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和部队建设活动,并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深入进行土地改革,大力开展生产救灾和整党整军运动,全力支援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进行战略进攻。—、开展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运动
  根据中央1945年11月发出的《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和12月发出的《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的指示,枣庄地区军民一方面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在解放区开展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群众运动。
  津浦路战役后,枣庄地区除中兴公司外,其余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基本全部解放。鲁南区党委和各地委、县委为组织领导反奸诉苦、减租减息运动,先后派出6000多人深入到新区开展工作。在工作团的组织发动下,反奸诉苦、减租减息运动很快开展起来。
  反奸诉苦旨在继续解决民族矛盾,斗争对象是汉奸势力,斗争方式是组织批斗和公审,对罪大恶极分子依法惩处,并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减租减息旨在减轻封建剥削,削弱封建势力,斗争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势力,斗争方式是说理, 然后进行清算、减租。
  1946年1月22日,滕县政府在城东山西会馆召开了县城及四关群众1.5万人参加的斗争大会。群众在会上愤怒控诉、公审了大汉奸、伪警察局长史鹤亭。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县政府宣布判处史鹤亭死刑,并立即执行。2月和3月,县委又分别在第五区的东台村和县城召开了万人反奸诉苦大会,揭发、控诉、批判、斗争并镇压了刘宪三等一批汉奸、特务、恶霸地主和其他罪大恶极分子。据1946年4月23日《鲁南时报》报道:在滕县县委、县政府带动下,其他各区也相继召开类似的斗争会。从1月下旬至3月底,全县共召开斗争会884次,群众得到的斗争果实有:钱1163.62余万元,粮13&37万斤,土地1.45万亩。
  在第三地委所辖的峄县城,县委在县城西门外沙河滩上,首次召开了2000多人参加的反奸诉苦大会。几十位群众代表上台发言,揭发控诉了汉奸、地主剥削压迫群众的罪行,罪大恶极的伪县长卜竹亭,汉奸地主鲍大安、黄八被处以死刑。
  1945年10月150,运河县政府在涧头集召开了万人大会,判处汉奸龙希贞死刑,立即执行。1946年2月7日,中共运河县委召开了群众积极分子大会。会后,在赵溥县工作团的帮助下,全县掀起了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到1946年4月,全县共有11.7万人参加了诉苦大会,从汉奸恶霸手里要回土地1.7万余亩,粮食8.2万斤,房屋43间,得地款555万元,牲口301头。
  1946年4月15日,凫山县委、县政府组织第四、五、六、八区及临城县第二、第三区的群众1.2万余人在大坞镇召开了控诉大会,依法没收了被汉奸恶霸龙振标敲诈的财产、土地,并归还给群众。
  枣庄的反奸诉苦运动是在矿工中进行的。当时,除中兴公司仍被汉奸王继美盘踞外,枣庄外围已经解放。为了打消一些矿工对国民党反动派施放和平烟幕所抱的幻想,揭露汉奸王继美之流的罪恶,枣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于1946年3月6日在南马道召开了有1500多名工人参加的诉苦大会。许多矿工在会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愤怒控诉了罪恶多端的汉奸特务张子贵的罪行,并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将其枪毙。接着又组织了有四五千人参加的诉苦大会,控诉了汉奸王继美在枣庄地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血泪控诉,揭露了敌伪统治的黑暗和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协议以及庇护汉奸刽子手的真面目。
  人民群众经过反奸诉苦、减租减息运动,彻底摧毁了伪政权,削弱了封建势力,提高了觉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新解放区得到迅速的巩固和发展。
  二、全力进行生产救灾运动
  1948年初,解放区出现了严重粮荒和水灾,华东局作出了《停止土改、全力生产救灾的决定》,要求把生产救灾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做到“不荒掉一亩地, 不饿死一个人”,采取一切措施,迅速解决灾民的口粮问题。
  为了贯彻华东局的决定和省政府的禁令,鲁南区党委成立了生产救灾互济委员会,张雨帆任主任委员,李乐平任副主任委员,张劲夫、穆林等为委员,同时抽调穆林、纪华等一批领导骨担任分区委书记。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一致认为,停止土改、开展生产救灾已成为当前最紧急的中心任务。通过扶持群众生产、发放贷款、组织救灾、励行节约、巡回医疗、处理土地悬案等一系列手段,依靠组织,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逐步形成了干群一心搞好生产救灾的局面。
  由于枣庄地区的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对生产救灾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使枣庄人民战胜了灾荒,渡过了难关。
  三、贯彻“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 指示),其基本精神就是支持和引导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反奸、清算黑地及献地等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6年6月初,鲁南区委在滕县城召开了各县委书记、县长及军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和临沂会议精神,要求与会人员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共产党目前最
  基本的历史任务,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2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手发动群众,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会议还认真讨论了 “五四”指示中规定的十四项指导运动的原则。7月1日,鲁南区党委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五四”指示的决定》,指出:“五四”指示是共产党在和平民主建设时期提出的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的新纲领,在整个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达到耕者有其田,是共产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决定还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具体确定不同任务,要求距战场较远的新解放区,以土改为主,同时做好支前工作,争取在8月底完成土改工作。在老解成立新农会放区,包括赵磚、麓水等地,争取年底前完成土改工作。在接近战场的运河、临城、峄县、邳县等地,争取秋收前完成土改工作。抽调党务干部和部队干部开展土改工作,争取年底大部分地区完成土改任务。
  7月10日,鲁南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穆林带领鲁南各界救国会工作队到滕县第三区的苏家庄乡搞土改试点。试点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宣传教育着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和存在问题;第二阶段,对群众继续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在打通干部和群众思想的基础上再组织发动群众同地主开展斗争;第三阶段,主要进行帐目清算,处理斗争果实,分配土地;第四阶段,进行土改复查。工作队进村后,用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发动农民,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快打开了局面,将收回的土地分给了贫雇农。土改试点工作于7月27日结束。通过试点摸清了情况,取得了经验。在此基础上,土改工作在滕县全面推开。滕县县委于8月在党家村召开了区村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提出了 “耕者有其田”、“土地回家,合理合法”的口号,要求全县人民一面支前、一面土改,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县委在区党委宣传部长李其华、第二地委副书记林岩的具体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大量发现和使用积极分子”、“一气斗争完”、“一气分完”和“土改与反黑地斗争” 相结合的措施,使土地分配彻底公平。为确保土改运动的顺利发展,滕县县委又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式,发出了“反蒋反特”、“保家保田”的口号,组织了保田武装,建立了村民联防。至12月底,全县初步完成了土改任务,共没收地主土地3.54万余亩,分到了1.13万余户贫雇农手中。县委还于12月28日在党家村召开了全县区、村干部及农民代表4000余人参加的庆祝土地还家胜利大会,县委书记崔晓东在会上作了全县土改工作总结报告,在肯定了成绩的同时指出,要继续努力搞好土地改革,迅速、普遍地整理扩大各种组织,建立保家保田队,掌握武装,反蒋反特,支援前线,克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自满麻痹思想。对于滕县在土改中取得的经验,《大众日报》和《鲁南时报》均作出了专题报道。
  鲁南区委认真推广了滕县土改的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土改运动的新高潮。至1946年12月底,枣庄地区已初步完成了土地改革,基本满足了广大贫农对土地的要求。1947年春,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但在极“左”路线指导下,部分地区出现了乱打、乱抓、乱杀的现象,人为地促成了对立面的扩大、还乡团的增多,给党的工作带来一定损失。区党委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停止土改,严禁乱打、乱抓、乱杀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认真执行,如再出现上述问题,则应严格执行纪律,错杀人者应予偿命。由于鲁南区党委领导在土改复查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及时制止了过“左”行为的蔓延,整个鲁南及枣庄地区在土改复查中受“左”的错误影响比较小。
  通过土改复查和反倒算斗争,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人心,翻身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前,恢复区的工作很快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反倒算斗争中,鲁南区有1.6万人补充到主力部队,第一地委仅7月就有3000余人参军,滕县是土改实验县,20天内就有1000余人入伍赵鱒县也有1000余人参军。
  四、整党整军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枣庄地区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数量大大增加,在斗争比较激烈、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和严格,许多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思想作风不纯和成分不纯的问题也明显暴露出来。
  1947年10月,华东局在大鲁南(鲁南、鲁中、滨海)土地会议上安排土改工作的同时部署了整党工作。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主要是克服党内存在的地主富农思想的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在组织上把那些坚持剥削阶级立场的地主富农分子,流氓投机分子清除出党。
  随着党组织、党员队伍和解放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干部、战士产生了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思想,为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鲁南军区文工团排练了许多艺术节目,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陶庄、滕县等地巡回演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整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在整党的同时,解放区的新式整军运动也于1947年下半年在各部队先后开展起来。1948年1山东军区战士剧社演出苏联话剧《前线》时全体人员合影月300,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军队内部放手发动广大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开展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以诉苦、“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在全军普遍地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枣庄地区的整军工作从1947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通过学习文件、现身说法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1948年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鲁南部队进行了精简整编,第一批复员军人回后方参加生产。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