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01
颗粒名称: 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分类号: K265.1
页数: 7
页码: 148-154
摘要: 第一一五师进入鲁南之前,当地只有日伪和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和八路军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供给只能靠募捐和自筹来解决。第一一五师到达后,纠正了忽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问题。第三地委根据罗荣桓的指示,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问题。鲁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的。为了促进鲁南地区政权建设的发展,第一一五师及第三地委抽出100多名干部组成了若干个工作队,分赴各县进行发动工作。动委会的成立对枣庄地区抗日政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主政权

内容

1939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我应趁此机会将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及萧华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应大放县长、区长,及在可能条件下下放专员,以争取政权。第一一五师进入鲁南之前,当地只有日伪和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和八路军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供给只能靠募捐和自筹来解决。第一一五师到达后,纠正了忽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问题。罗荣桓就如何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多次指示第三地委,抗日民主政权事关重大,是关系到能否在鲁南山区立住脚跟、能否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大问题,地委要不失时机地抓紧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第三地委根据罗荣桓的指示,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问题。鲁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的。
  为了促进鲁南地区政权建设的发展,第一一五师及第三地委抽出100多名干部组成了若干个工作队,分赴各县进行发动工作。第三地委相继成立了峄县、临鄰费峰四县边联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长潘振武率领工作队与峄县委书记纪华等人一起筹建了峄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朱道南任主任。动委会的成立对枣庄地区抗日政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动委会的努力,1939年11月20日,鲁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一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王家湾正式成立,第一一五师民运部长潘振武当选为峄县长,该政府是鲁南第一个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
  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的第二个月,第一一五师为支持县政府开展工作成立了峄县支队,县长潘振武任支队长,县委书记纪华任政委。潘振武率领峄县支队主力出山,开展平原和峰南地区的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全县六个区的政权机构都建立起来,各区也都成立了游击大队。这些武装统一归峄县支队指挥。当时,除了峄县城附近和枣庄镇周围的一些据点外,绝大部分乡村都为峄县支队控制。
  随着形势的好转,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上级的支持下于1940年2月发行了峄县流通券。流通券信誉很好,不但在解放区能用,敌占区也能用,连枣庄的商人也使用。这对当时克服困难、支援主力以及峄县的经济交流起到了良好作用。
  为搞好春耕生产,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出一边打击敌人一边搞好春耕生产的指示,机关人员和部队带头响应,部队除派出岗哨监视敌人外,另组成抢耕抢种队,帮助农民春耕、春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自救工作。后来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减租减息的决定:土地收入不论是租佃还是分种,一律照原租减25%;钱的利息减半。县政府的减租减息政策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罗荣桓亲自总结了峄县建政经验,并推广到鲁南各县。从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在鲁南先后建立了邹县、鄰城、苍马、费县、邳县、临沂、费北、费南、泰宁、东海、滕东等11个县级政权,还有38个区、171个乡(改造的108个)、2100个村庄(改造的1108个)相继建立了政权机构。
  1938年3月,日军占领滕县。滕县党组织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派生碧泉、马奉莪、李景黄与国民党滕县县长周侗联系,经协商于4月29日成立了滕县抗日联合政府。周侗任县长,中共党员马奉莪任第五区区长。1940年7月5日,周侗派兵包围了滕西县委及五区区中队驻地盖村,逮捕干部、战士30余名,马奉莪等惨遭杀害,联合政府不复存在。
  1940年底,苏鲁支队在孔昭同部配合下开辟滕东山区,赶走了顽军申宪武部。穆林、刘亦夫帮助建立了滕东县四区。此后滕东县委又相继建立了一、二、三区区政府。这些区级政权虽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但在共产党领导下,起到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支援军队的积极作用。
  随着滕县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决定建立滕县抗日民主政府,以统一领导全县的工作。1944年5月,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汪亚民任县长。县政府成立之后,全县7个区的民主政府和区中队亦先后建立,展开了铲除汉奸特务、减租减息、发展武装和发展群团建设等各项工作。
  在鲁南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纷纷建立之际,党组织又领导人民适时组建了鲁南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的统一领导机构。1940年6月110,在费滕峰边区的九子峪(现属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召开了鲁南人民代表大会。罗荣桓在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民主政府的性质和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和民主协商,按照“三三制”(即在抗日民主政府中,共产党员、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各占三分之一)原则,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鲁南著名爱国人士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枣庄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在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行民主,保障一切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武装之自由;
  (二)强化机构,提高效能;
  (三)颁布了二五减租、四六分粮、分半减息、优待抗属和合理负担等法令;
  (四)发展自卫团(民兵);
  (五)初步进行整理财政、开源节流工作,使捐、罚现象在财政收入的比例上开始改变,并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六)由忽视经济到注重生产建设,加强生产合作工作;
  (七)恢复与开展国民教育工作,培养干部。
  1943年下半年,随着形势的好转,鲁南抗日根据地亦不断巩固、扩大。同时,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建设也有较快的恢复发展。至年底,鲁南专署下辖一、三行署和运河地区行政委员会,全区建有13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
  1944年8月,鲁南区党委决定重建鲁南二、三地委和充实一地委,同时建立鲁南二、三行署和充实调整鲁南一行署。同年10月,为了使全山东省行署和专署称谓统一,经报山东分局和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批准,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改称鲁南行政主任公署。同时,鲁南第一、二、三行政主任公署(简称行署)改称鲁南第一、二、三专员公署(简称专署)。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