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组织的发展和抗口民主政权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9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党组织的发展和抗口民主政权的建立
分类号: D262.4
页数: 16
页码: 139-154
摘要: 同年9月,李乐平调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任政治委员,该县委撤销。月底,峄县委在兰陵横山召开第一次会议。三个地区均设区党委。鲁南区党委成立后,进行了整顿党组织、充实调整领导班子等活动,使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战斗中,区党委组织科长何玉田等7人牺牲,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治委员赵镇被俘, 后于11月19日夜被敌人杀害。上半年,双山县委改称双山工委。下半年, 建立滕东县委,鲁南区党委重建第二地委,新建枣庄工委、西集工委,边西工委和费滕工委合并建立费滕峰中心县委,湖东工委、兰陵工委
关键词: 党的发展 抗日民主 政权建立

内容

抗日战争爆发后,枣庄地区党组织在敌后领导和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同敌伪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期间党组织发展比较快,隶属关系和组织机构名称也多次变化。1939年5月,枣庄地区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对山东工作指示》及山东分局“加紧建立专署县区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政权的筹备工作,特别是八路军第----五师挺进鲁南之后,本地区的民主建政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1939年11月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随着各级党组织的创建,其同级政权、军事、群团组织也随之建立。一、抗战早期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党的工作由秘密状态逐步转向公开,为党组织迅速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1937年9月,河南省委正式成立,朱理治任书记,郭子化为省委委员。河南省委为了加强苏鲁豫皖边区党的工作,派省委委员刘文和何一萍到枣庄参加特委领导工作。10月,鲁南中心县委在枣庄建立,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委员何一萍任中心县委书记。鲁南中心县委下辖临沂县委、峄县委、枣庄矿区党委、枣庄矿区区委、费县高桥区委、临城区委、临鄰费峰四县边联县委、滕县特支、峰滕边县委和临鄰县委等党组织。1938年3月18H,枣庄失陷。就在日军侵占枣庄的前一天,鲁南中心县委机关和枣庄部分抗日武装掩护着一部分枣庄逃难群众向鲁南山区转移。4月初,鲁南中心县委到达高桥、大炉一带,受到地方开明士绅万春圃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月底,何一萍来到高桥,向宋子成传达了特委指示:准备组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调何一萍去义勇总队任政治委员,鲁南中心县委书记由宋子成接任,梁度世任中心县委组织委员。1938年4月,中共滕县特支成立,隶属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王见新任书记,李乐平、王右池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1938年7月,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批准,中共滕峰边县委在滕东徐庄成立,李乐平任书记,周南任组织部长,杨继元任宣传部长。同年9月,李乐平调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任政治委员,该县委撤销。1938年8月,遵照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改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指示,边区特委决定重建峄县委(亦称峰南县委),于化琪任书记。月底,峄县委在兰陵横山召开第一次会议。会后,于化琪调到边联县委工作,纪华接任峄县委书记。时的斗争形势需要,决定撤销边区特委,特委书记郭子化调省委工作。特委所辖的各级党组织按地区分别划归新组建8月,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由河南省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边区省委根据当的苏皖、苏鲁豫和鲁南三个特委领导。鲁南特委未建立鲁南中心县委在高桥驻地之前,峄县、枣庄和滕县党组织仍隶属鲁南中心县委。同月,鲁南中心县委撤销,书记宋子成调省委工作,峄县、枣庄、滕县党组织由临鄰中心县委代管。二、建立中共鲁南特委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将进攻重点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的政策也发生重大变化,由“容共”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枣庄的抗日形势非常严峻,刚开辟的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夹击之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仅能在抱犊崗山区的大炉、高桥、徐庄、北庄、车辎一带活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边区省委决定撤销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于1939年1月在大炉成立中共鲁南特委,宋子成任书记。特委下辖峄县委(书记为纪华)、滕县县委(书记为王丹墀)、临鄰县委(书记为王永福)、边联县委(书记为孙振华)、临费县委(书记为商向前)、费县县委(书记为刘次恭)六个县委。鲁南特委的成立使鲁南地区又有了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标志着鲁南地区党的组织建设走向了统一发展的道路。1939年6月,在邹滕峰工委的基础上还组建了尼山特委,书记张岗。尼山特委下辖县(工)委,其中有滕西和邹滕峄县委。7月,山东分局(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改称)决定在鲁南特委的基础上组建大鲁南区党委三地委,下辖峄县、滕县、临鄰费峰边联县等六个县委。三、成立鲁南区党委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1939年7月底,山东分局决定把山东地区统一划为三个地区,胶济路南、津浦路东的鲁中、鲁南地区为第一区(统称鲁南区),津浦路西的鲁西区为第二区,胶东为第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三个地区均设区党委。第一区党委建立后,于1939年7月至9月间将划归其领导的泰山、淄博、尼山、鲁南、鲁东南五个特委分别改建为第一、二、三、四、五地委,其中,将尼山特委改建为第三地委,下辖峄县委、滕县县委、边联县委、费县县委、曲泗宁县委、邹县县委,临鄰县委划归第四地委领导,临费县委撤销。第三地委从1939年7月到1940年5月,仅仅存在十个月的时间。1939年8月,遵照山东分局“滕县以津浦路为界,分设滕东、滕西两个县委”的指示,在津浦路以东、抱犊崗以西大片地区建立滕东县委,县委书记由原滕县县委书记王丹墀担任,1941年2月撤销。1940年4月,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山区的油篓村召开会议,宣布赵溥任书记。油篓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方针》、《关于山东、华中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和《第一一五师创建抱犊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并在分析鲁南形势、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四项决议:(一)撤销原第一区党委第三、第四地委,建立鲁南区党委第一、第三地委;(二)筹备召开鲁南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三)发展主力部队,扩大地方武装,尽快组建鲁南军区;(四)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抗日群众团体等。鲁南区党委成立后,进行了整顿党组织、充实调整领导班子等活动,使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滕东县委办公旧址这一时期,滕县的党组织属第一地委领导,峄县、台儿庄地区的党组织属第三地委领导,峰南县的党组织一度划归华中淮北区邳睢铜地委领导,在津浦铁路以西的枣庄地区党组织属鲁南第二地委领导。1941年10月27H,国民党军第六八三团张本枝部突袭鲁南区党委临时驻地银厂村。战斗中,区党委组织科长何玉田等7人牺牲,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治委员赵镇被俘, 后于11月19日夜被敌人杀害。为纪念赵溥烈士,1942年 “银厂惨案”周年之际,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将边联县改名为赵溥县(今苍山县)。1941年至1942年,山东是日伪军重点“扫荡”地区之一,鲁南地区也大部伪化。面对严峻形势和困难局面, 枣庄地区党组织一面领导抗日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一面加强自身建设,实行一元化领导、整风审干和组织调整。1941年春,费南伪化,鲁南区党委决定费南县委转移到滕、峰边区,与滕峰边县委合并为费滕工委(驻徐庄,9月撤销)。1942年,双山县委、临沙工委、费滕工委(亦称实验县委)建立;滕西、邹西工委撤销,湖东工委建立;撤销峄县委划归三地委领导。1943年以后,抗日战争形势好转,根据斗争的需要,地方党组织又作了较大变化。上半年,双山县委改称双山工委。下半年, 建立滕东县委,鲁南区党委重建第二地委(又称运河地中共鲁串甩竞矣书血界命军区殴要委),新建枣庄工委、西集工委,边西工委和费滕工委合并建立费滕峰中心县委,湖东工委、兰陵工委改称县委。进入1944年,日伪军苟延残喘,抗战胜利在即,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转入攻势,相继发动强大的春、夏、秋季攻势,歼灭了大量日伪顽军,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从1944年开始党组织进行调整和加强,按时间先后顺序是:临鄰费峰四县边联县委改称赵溥县委;运北工委改称峄县委;峰南县委改称峰滕铜邳县委;新建滕县县委;费滕峰中心县委改称双山县委;新建邹滕峰边工委;6月,二地委(运河地委)撤销,新建沛滕边中心县委,10月又组建为二地委;撤销湖东县委,新建凫山县委;沛滕边县委改称临城县委;新建鲁南铁路第一、二、三工委(1945年8月撤销,组建鲁南津浦路铁路工委);枣庄工委改称枣庄市委;1945年4月,峰滕铜邳县委由淮北区党委划归鲁南区党委,并与峄县委合并,组建运河县委。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我应趁此机会将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及萧华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应大放县长、区长,及在可能条件下下放专员,以争取政权。第一一五师进入鲁南之前,当地只有日伪和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和八路军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供给只能靠募捐和自筹来解决。第一一五师到达后,纠正了忽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问题。罗荣桓就如何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多次指示第三地委,抗日民主政权事关重大,是关系到能否在鲁南山区立住脚跟、能否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大问题,地委要不失时机地抓紧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第三地委根据罗荣桓的指示,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问题。鲁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的。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为了促进鲁南地区政权建设的发展,第一一五师及第三地委抽出100多名干部组成了若干个工作队,分赴各县进行发动工作。第三地委相继成立了峄县、临鄰费峰四县边联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长潘振武率领工作队与峄县委书记纪华等人一起筹建了峄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朱道南任主任。动委会的成立对枣庄地区抗日政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动委会的努力,1939年11月20日,鲁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一-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王家湾正式成立,第一一五师民运部长潘振武当选为峄县长,该政府是鲁南第一个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的第二个月,第一一五师为支持县政府开展工作成立了峄县支队,县长潘振武任支队长,县委书记纪华任政委。潘振武率领峄县支队主力出山,开展平原和峰南地区的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全县六个区的政权机构都建立起来,各区也都成立了游击大队。这些武装统一归峄县支队指挥。当时,除了峄县城附近和枣庄镇周围的一些据点外,绝大部分乡村都为峄县支队控制。随着形势的好转,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上级的支持下于1940年2月发行了峄县流通券。流通券信誉很好,不但在解放区能用,敌占区也能用,连枣庄的商人也使用。这对当时克服困难、支援主力以及峄县的经为搞好春耕生产,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出一边打击敌人一边搞好春耕生产的指示,机关人员和部队带头响应,部队除派出岗哨监视敌人外,另组成抢耕抢种队,帮助农民春耕、春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自救工作。后来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减租减息的决定:土地收入不论是租佃还是分种,一律照原租减25%;钱的利息减半。县政府的减租减息政策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罗荣桓亲自总结了峄县建政经验,并推广到鲁南各县。从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在鲁南先后建立了邹县、鄰城、苍马、费县、邳县、临沂、费北、费南、泰宁、东海、滕东等11个县级政权,还有38个区、171个乡(改造的108个)、2100个村庄(改造的1108个)相继建立了政权机构。1938年3月,日军占领滕县。滕县党组织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派生碧泉、马奉莪、李景黄与国民党滕县县长周侗联系,经协商于4月29日成立了滕县抗日联合政府。周侗任县长,中共党员马奉莪任第五区区长。1940年7月5日,周侗派兵包围了滕西县委及五区区中队驻地盖村,逮捕干部、战士30余名,马奉莪等惨遭杀害,联合政府不复存在。1940年底,苏鲁支队在孔昭同部配合下开辟滕东山区,赶走了顽军申宪武部。穆林、刘亦夫帮助建立了滕东县四区。此后滕东县委又相继建立了一、二、三区区政府。这些区级政权虽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但在共产党领导下,起到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生产自救、支援军队的积极作用。随着滕县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决定建立滕县抗日民主政府,以统一领导全县的工作。1944年5月,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汪亚民任县长。县政府成立之后,全县7个区的民主政府和区中队亦先后建立,展开了铲除汉奸特务、减租减息、发展武装和发展群团建设等各项工作。在鲁南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纷纷建立之际,党组织又领导人民适时组建了鲁南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的统一领导机构。1940年6月110,在费滕峰边区的九子峪(现属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召开了鲁南人民代表大会。罗荣桓在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民主政府的性质和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和民主协商,按照“三三制”(即在抗日民主政府中,共产党员、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各占三分之一)原则,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鲁南著名爱国人士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枣庄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在这
  一时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实行民主,保障一切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武装之自由;(二)强化机构,提高效能;(三)颁布了二五减租、四六分粮、分半
  减息、优待抗属和合理负担等法令;(四)发展自卫团(民兵);(五)初步进行整理财政、开源节流工作,使捐、罚现象在财政收入的比例上开始改变,并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六)由忽视经济到注重生产建设,加强生产合作工作;(七)恢复与开展国民教育工作,培养干部。1943年下半年,随着形势的好转,鲁南抗日根据地亦不断巩固、扩大。同时,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建设也有较快的恢复发展。至年底,鲁南专署下辖一、三行署和运河地区行政委员会,全区建有13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
  1944年8月,鲁南区党委决定重建鲁南二、三地委和充实一地委,同时建立鲁南二、三行署和充实调整鲁南一行署。同年10月,为了使全山东省行署和专署称谓统一,经报山东分局和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批准,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改称鲁南行政主任公署。同时,鲁南第一、二、三行政主任公署(简称行署)改称鲁南第一、二、三专员公署(简称专署)。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