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94
颗粒名称: 二、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
分类号: K269.5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1940年底,日伪军先后对运河南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峄县委、县政府机关与画史运河支队和峄县支队被迫分批先后转移到抱犊崗山区休整,峰滕铜邳地区大部伪化。同年4月至6月,运河支队粉碎了日伪军两次总计5000余人对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扫荡”,取得了夏季反“扫荡”胜利。1942年1月2日,千余日伪军包围了驻守于台儿庄涧头集镇毛楼村的峰山支队,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峰山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率部抵抗,不幸牺牲。支队秘书梁巾侠指挥仅剩的26名战士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后在运河支队的增援下击退了日伪军。此役击毙日伪军百余人,峰山支队只有21人生还。
关键词: 抗日时期 抗日游击队 根据地

内容

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亦称峰(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或峰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地处枣庄最南端,东北不远是重镇台儿庄,西边是煤城贾汪。1938年底,中共峄县委直接领导的孙斌全部曾在这一带发展武装,同敌伪军及反动会道门武装进行斗争,并争取了素有黄邱套套主之称的谢绍唐部参加中共峄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从而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基本上控制了黄邱套山区。1939年4月,活动于苏鲁边界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派胡大勋返回他的家乡黄邱山套南侧的唐庄发展抗日武装,不久即成立了峰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运河大队。同年11月至12月,在第一一五师主力支持帮助和中共峄县委具体领导下,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运河支队、峄县支队相继成立,以黄邱山套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截至1940年底,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发展到北至峄县张范、南到铜山县固觇、西达津浦铁路、东抵马兰屯,总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1940年底,日伪军先后对运河南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峄县委、县政府机关与画史运河支队和峄县支队被迫分批先后转移到抱犊崗山区休整,峰滕铜邳地区大部伪化。1941年2月,第一一五师教二旅五团 (由苏鲁支队整编而成)三营在副团长王根培率领下护送中共峰南县委(由原峄县委改称)、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运河支队、峰山支队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运河支队指挥部 (由鲁南军区副司令孙伯龙兼支队长的抗日武装)一起出山,首克周营伪据点,继克六里石伪据点,接着进军黄邱山套,同坚持在运南地区的胡大勋、胡大毅等部会师,又控制了该地区。同年4月至6月,运河支队粉碎了日伪军两次总计5000余人对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扫荡”,取得了夏季反“扫荡”胜利。1942年1月2日,千余日伪军包围了驻守于台儿庄涧头集镇毛楼村的峰山支队,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峰山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率部抵抗,不幸牺牲。支队秘书梁巾侠指挥仅剩的26名战士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后在运河支队的增援下击退了日伪军。此役击毙日伪军百余人,峰山支队只有21人生还。
  1942年9月,为开辟峄县运河以北地区的工作,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成立滕沙工委和运北工委。10月,峰南县委、县政府建立运北办事处。1943年7月,中共运河地委建立。1944年4月,鲁南区党委决定将运北工委升格为峄县委,运北办事处改为峄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时,运北工委领导的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到300余人,改称峄县大队。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局势的好转,活动在运河南北的峰滕铜邳总队和峄县大队等部向盘踞在运河南北地区的日伪军展开攻势,并对坚持反共的顽军进行有力反击,拔除一个个日伪顽军据点,使峰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1944年3月,中共运河地委撤销之后,活动于运河以北的峄县大队和活动于运河以南的峰滕铜邳总队分别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斗争,但两地依旧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巩固、发展运河南北抗日根据地。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