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抱犊崮抗日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93
颗粒名称: 一、抱犊崮抗日根据地
分类号: K269.5
页数: 14
页码: 117-130
摘要: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山东全境沦为敌人后方。日伪军主要兵力用于控制中心城市,无力向山东腹地广大乡村进攻,这就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于5月下旬决定将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仍由郭洪涛任书记,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由于大炉地处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生活艰苦,部队供给发生困难,边区省委决定,同意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而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抗日时期 抱犊崮 抗日根据地

内容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山东全境沦为敌人后方。日伪军主要兵力用于控制中心城市,无力向山东腹地广大乡村进攻,这就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就指示山东省委,应以发动群众、发展游击战争与建立根据地为中心任务。5月20日,毛泽东主席致电第十八集团军并长江局:“徐州失守,武汉危机,我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山东方面已发展广大游击战争,那边民枪极多,主要是派干部去,派得力一、二两营去作基干更好。”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中共中央于5月下旬决定将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仍由郭洪涛任书记,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郭洪涛(1909-2004),陕西米脂人.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曾任山东省委书记、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山东分局书记等职。边区省委在上南庄会议上作出了在山东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决定,随后又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内容之一就是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以抱犊窗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亦称鲁南抗日根据地,东至滨海,西达微山湖,北濒天宝山,南邻陇海铁路,是联系鲁中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纽带,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抱犊iS地处临沂、费县、峄县交界处,是鲁南山区最高的一座山头,海拔58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交通闭塞,其周围山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共产党在抱犊崮山区的活动始于1934年秋,边区特委先后数次派人到尚岩、大炉、车辎、卞庄、梁邱一带做发展党的工作。1936年6月特委机关迁至费县高桥,在书记郭子化以及党的活动骨干李韶九、郭致远、李微冬和陈永元等人的积极努力下,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团结了当地名流,为创建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8年初,王见新、于公、王右池、李乐平在滕东山区的善堀举办抗日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扩大了党的影响。1938年9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已转移到抱犊阖山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撤销鲁南中心县委,建立临鄰中心县委,领导峄县、滕县、四县边联、费县等县委。由于大炉地处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生活艰苦,部队供给发生困难,边区省委决定,同意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而提出的要求,
  7在不改变部队建制、不干涉部队人事安排、保持部队独立活动的前提下,将义勇总队改称为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1939年4月又改为二旅十九团)。1938年10月,日军300余人在伪军的配合下,侵占了临鄰费峰四县边联办事处的行政中心车辎村,并安设了据点,对当地军民的抗日活动造成很大限制。鉴于车辎据点易守难攻,直辖四团采取了长期围困、迫敌撤退的战术。1939年1月,临沂日伪军发动反扑。直辖第四团和边联县两个直辖营分兵设伏,击退了来犯之敌,并截获敌人在当地抢劫的大量物资。29日,临沂日伪军再次出动步、骑、炮兵200余人前来援助,途中被联庄会武装击退,粉碎了敌人的增援计划。盘踞车辎据点的日伪军久待援军不至,于当日下午开始突围。直辖第四团选择有利地形于途中伏击,歼敌一部,其余逃窜。2月初,日伪军再次“扫荡”抱犊崗山区并占领车辎,向大炉进犯,直辖第四团和边联武装合兵抵御,经激烈战斗,再次夺回车網。7月24日到25H,第二旅第十九团奇袭峄县城,打死日本兵10余名,毙俘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抗日军民对日伪军的一系列斗争不仅有效地扼制了敌人对新辟根据地的进犯,同时也提高了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通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抱犊阖抗日根据地局面初步打开。1939年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分主力抵达鲁南的大炉地区,师领导在听取了前段创建抗日根据地情况汇报后,提出了在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联合友军共同抗日的前提下, 共产党必须创建自己的根据地的要求,强调在与国民党实行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 -五师罗荣桓政委住过的房子共产党的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的方针。同时还提出了“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北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大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决定向南控制郯(城)马(头)平原,打通与华中区新四军的联系,向西与湖西区连接在一起,向北与鲁中区打通联系,并东进向滨海地区发展。第一一五师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初到鲁南抱犊崗山区时,根据地只有大炉、车辎等几个山区村庄,活动地区比较狭小,且经常受到敌伪顽匪的封锁和阻挠,群众尚未彻底发动起来。鉴于这种情况,第一一五师采取的第一个行动便是整编地方武装,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相继将鲁南地区的武装力量整编为苏鲁支队、曲泗邹滕费五县游击支队、运河四县边联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等。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 i的军事行动。1939年12月初,第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的胡大荣率部攻克孔庄,歼灭地主杜若堂武装;第六八六团伏击白山和上下十河的日伪军,扫除了枣庄日军安插在抱犊崗西部的据点。12月下旬,第六八六团主力向盘踞在滕东冯卯和山亭、文王峪等地的顽军申宪武部发起攻击,攻克了顽军据点;第一一五师苏鲁支队一部在董尧卿部和滕东县大队配合下,在东江和驳山头等村,全歼申宪武部第七纵队第三团和国民党别动总队第五梯队第四十三游击支队,收缴步枪540支。这次反顽作战清除了滕东地区反共顽固势力,解除了抱犊崗抗日根据地西北部的威胁,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2月26日,梁兴初率苏鲁豫支队第四、五大队,在滕费公路上的险要隘口兑头沟 (现属枣庄市山亭区)伏击了日军运输队,歼日军9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电台1部及60辆满载枪支、弹药、物资已扩展到南至鄰马、东至临的牛车。至此,抱犊崗抗日根据地沂、西至邹滕边、北至梁抗日民主政府,使抱犊崗山邱一带。到1939年底,先后建立了峄县、邹县、鄰城、费县、临沂、邳县等县区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巩固了抱犊IS周围的阵地后,第一一五师首长罗荣桓、陈光又决定向北发展,进攻白彦。经反复争夺,最终摧毁了白彦及周围据点,切断了费滕公路,解放了白彦地区,打通了与鲁中区的联系。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根据地军民先后打通了与华中区、鲁中区、湖西区、滨海区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以抱犊崗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截至1940年底,以抱犊崗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已达11048平方公里,占鲁南全区总面积的21.7%,人口75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1.18%。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和文化教育事扫业也都从无到冇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1940年8月,第一一五师主力奉命撤离鲁南。1941、1942年,山东连续遭受罕见的旱灾和蝗灾,加之日伪疯狂“扫荡”、“围剿”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处于非常艰苦的阶段,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不断被蚕食。至1943年春,只剩下临鄰费峰四县边联、滕峰边、费南和邹东4小块地区。1943年秋,在击退国民党九十二军入鲁之后,抗日形势大有好转,尤其是沉重打击了伪军荣于恒部之后,不断取得反击敌伪顽斗争的重大胜利,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45年初,抱犊崗山区抗日根据地和天宝山区抗日根据地基本连成一大片,并与鲁中山区抗日根据地连在一起。鲁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40年)鲁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43年)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