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文化运动对枣庄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74
颗粒名称: 二、新文化运动对枣庄的影响
分类号: K201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鼓励青年不断追求进步,向陈腐的封建文化开展斗争。枣庄地区尽管是受封建文化礼教影响较重的地区之一,可是一些有识之士冲破封建枷锁的羁绊,在当地兴办新学校。1912年秋,滕县办起了第一所女子小学。“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些学生群众团体纷纷组织起来,走向街头,召开声援会议,抗议日本企图侵吞山东的罪行。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关键词: 革命史 新文化运动 革命影响

内容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鼓励青年不断追求进步,向陈腐的封建文化开展斗争。枣庄地区尽管是受封建文化礼教影响较重的地区之一,可是一些有识之士冲破封建枷锁的羁绊,在当地兴办新学校。1912年秋,滕县办起了第一所女子小学。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励新》、徐州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创办的《赤潮旬刊》也对枣庄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枣庄地区一批有志青年成为了枣庄地区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分子,他们大都在20世纪20年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有不少人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取消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取消日本政府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曰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哗然。
  5月4日,北京13所大中专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聚集天安
  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等人。山东各地的青年学生纷纷走向街头,进行游行示威。他们推动运动由宣传、抗议发展到组织群众直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枣庄、峄县、滕县、韩庄等城镇,一些中小学生和进步青年纷纷响应,成立了峄县学生救国联合会、滕县爱国联合会,开展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斗争活动。这些学生群众团体纷纷组织起来,走向街头,召开声援会议,抗议日本企图侵吞山东的罪行。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6月10日,北京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等人职务,
  令中国代表不得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徵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枣庄地区的传播,也促使寒庄一批进步青年觉醒,勇敢地离开家乡,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张捷三、朱道南、孙伯龙等,以及在徐州学生联合会中任副会长的郭邦清(即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创建者郭子化)。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