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64
颗粒名称: 薛城区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8
页码: 157-204
摘要: 薛城区位于専庄市西部,南邻峰城区.西接滕州市.东连市中区.北与山亭区接壌。薛城区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区,历史底蕴丰富,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闻名遐选的铁道游击队发生地;交通便利,京福高速、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是参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巧庄矿业集团所在地。
关键词: 文化遗址 薛城区

内容

薛城区位于専庄市西部,南邻峰城区.西接滕州市.东连市中区.北与山亭区接壌。薛城区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区,历史底蕴丰富,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闻名遐选的铁道游击队发生地;交通便利,京福高速、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是参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巧庄矿业集团所在地。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50.6万,总面积506.72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高新区代管兴城和兴仁街道).237个行政村(居),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张岭瓷窑遗址位于薛城区张岭村西部200米处,地势较为平坦,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70000平方米。北部紧临専滕公路,西南约500米处即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陈郝瓷室遗址"。室址地表上均为庄稼地,现种植小麦。从地面上散布着零星陶、瓷片来看,该室址为隋唐时期。小甘霖遗址位于薛城区邹巧镇,坐落于一处高于周围地面8米的岭地中东部,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巧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约26250平方米,遗址区东北部地表散步较多的汉代板瓦片及器物残片,西南部较少,初步推断为汉代遗址。北安阳遗址位于當城区邹巧镇,西南部被北安阳村部分民居占圧。该遗址大至呈正方形,边长约900米,面积约为810000平方米。遗址上散布着大量的残瓦片及器物□沿,多为汉代器物,因此判断此遗址为汉代遗址,通过钻探得知,其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40-70厘米。西尚庄遗址位于薛城区邹巧镇。该遗址东西长7日米,南北长135米,面积约为10125平方米整体遗址为一台型平坦高地,遗址及周困皆为耕地,遗址处陶片随处可见,采集到的标本有豆柄、盆□沿、豆盘等,陶岳内灰外福,多数纹饰为绳纹。遗址时代为东周一汉代。东防备遗址位于薛城区邹巧镇,古河道东侧,(村民称古河道为东河)普查纽经本地普查时,在村民王文河地内山药沟中发现大量红烧±、草木灰和少量器物残件,经辨认为锥形白陶鬻足、鬼脸足、鼎足、高□沿和堆纹陶片及蛋壳黑陶片,王文巧描述曾在此种植时挖出石斧、石雜、石镜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经钻探后得知该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向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底层堆积60-100厘米不等。中西部较厚,东部稍薄,±色呈灰褐色,含红烧±粒、草木灰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初步推测该遗址为龙山文化时期。马公村遗址位于薛城区陶庄镇,遗址北、西两面为巧沟环抱,并与马公村隔巧相邻。遗址南北长184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巧600平方米。通往村中的水泥路南北走向自遗址中部穿过。遗址区现地表种植小麦,地表下30厘米进入文化层,厚40—60厘米,±质硬,结构紧密,包含大量红烧±粒、草木灰和少许陶片。地表采集陶片多为陶器残片,可辨器型有陶罐□沿等,多为泥质灰陶,并有夹砂红褐陶,从采集标本的形制、质地推断该遗址年代应为周一汉代。范蠡庙遗址位于薛城区陶庄镇,现仅存建筑遗址及大量石构件。基址东西长13米,南北宽10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北朝南,判断应为=间,基础均采用硕大的长方形石条顿筑。内间尚存有大量厚约巧一30厘米形状规则活或不规则的石板,较为凌乱,疑为原铺地石。基址的东侧及南侧共分布有4根盘龙柱、两根祥云柱和10个柱础石(另有两个被盗)。盘龙柱长3.2米,直径0.日米,其上所雕石龙栖栖如生,祥云柱长1.2米,直径0.6米,祥云图案与盘龙柱为高雕刻法,多化柱础为正方形,边长80厘米,高40厘米,腹部亦雕刻有祥云图案,另有少数柱础呈八角形。
  巧蠢,春秋楚人,自号陶朱公,辞官隐居后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后人尊其为财神,隋唐时期尤为敬之,因其与地名皆占"陶"字,故于此处建庙W 作祭巧。南于西南遗址位于薛城区张范镇,遗址大至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巧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一条自西南向北流向的河沟自遗址中部偏东穿过,遗址东侧紧靠 -处1981年普查时发现的汉代遗址,东南部紧邻南于村变圧器楼。遗址区地表上部散布有少量碎陶片、瓦片、瓷片等,有村民在河沟东岸中部种园时曾发现有陶纺轮、鹿角、普骨等遗物,据遗址区内采集陶、瓷片推断该遗址时代为汉代一一宋、元时期。前大庄遗址位于薛城区常庄镇,原为一片果园,现大部分种植杨树,遗址西、北两面紧靠小沙巧。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最长260米,南北最宽200米,面积约日2000平方米。经钻探得知,地表下20厘米即为文化层,文化堆积厚60厘米,并包含有大量纪烧±粒和草木灰、碎陶片等。遗址区地表散布有极少量器物残片,多为夹砂灰陶和红褐陶,并饰有绳纹,可辨器型有高足。根据陶片的型制、绳纹等特点初步推断该遗址尚属春巧时期。 I小韩洼遗址位于薛城区周营镇,遗址南北长约%0米,东西宽约170米,面积约59500平方米。经钻探得知该遗址文化堆积厚约50厘米,±色呈灰褐色,±纸较硬,含有少量草木灰和狂烧±粒。地表面现分布有极少量的巧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少数红陶,据当地村民介绍,前些年整地时曾在此发现有陶豆之类的较为完整的器物,现采集标本数量较少,且个体较小,不易辨认器形,只能根据陶片质地初步分析其年代约为周一汉代。安乐城遗址位于薛城区周营镇,北侧有一条周营至峰城的公路,东侧紧邻安乐庄水库,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4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村民称之为"安乐城"。遗址区地表散布有大量碎陶片及板瓦残片,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可辩器形有罐 □沿、盆□沿等,文化层被耕地破坏尤为严重,耕±层中可见有少量红烧±粒,经钻探得知耕±层下文化堆积厚约20厘米,±色呈深灰褐色,±质较硬,结构较紧密,并包含有及少量的草木灰、红烧±颗粒及巧陶片等。根据采集遗物标本的特征初步推断该遗址时代尚属汉代。曹庄遗址位于薛城区周营镇,遗址东北角被曹庄居民住房占压。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据当地村民介绍,遗址区西北部在"农业学大寨’’ 深翻地时曾挖出大量巧瓦片及盆、罐等器物残片,现地表仍残留有较多的碎陶片,W瓦片居多,部分瓦片外表饰有绳纹,内布衣纹,均具有典型的汉代特征,故该遗址定为汉代时期。单楼遗址位于薛城区周营镇。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60米,面积约48000平方米。南部紧靠一条自然河沟,一条东西向田间小路自遗址中北部穿过,遗址区地表面散布有大量巧瓦片及少量器物残片、瓦片器形多为板瓦,外表面内布衣纹,泥质灰陶。陶片个体较小,不易辨认器形,根据瓦片特征推测该遗址时代尚属汉代。隋河冶铁遗址位于薛城区沙沟镇,遗址西南部被住房占压,中部有一条生产路。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遗址区地表W下0.5米为耕±层,据当地村民介绍,挖0.5米左右就能看到铁块、铁渣等文化堆积,因无文献i己载,也未捡到有依据的标本,时代很难确定,有待发掘考证。时代不详。曹窝遗址位于薛城区沙沟镇,遗址东南部被该村占压,遗址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约96000平方米。遗址北、东、南H面环山,西侧紧靠水库,北挨一条沙河,系多条山泉汇集成溪,从北面绕遗址流入水库,遗址区内地表散布有少量陶器残片,分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两种,多饰有绳纹。81年调查巧曾采集到鼎足、高足及豆柄等遗物,地层堆积情况不详。据采集标本判断该遗址时代资自商周延续到汉代。张吟汉墓群位于薛城区邹巧镇,是一处高于地面的台地,墓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巧0000平方米。墓群东部约200米跨入専庄市市中区巧围内,北面与柏山、虎山、离谷山等山脉遥遥相望。从破坏部分的断崖面共发现5座石惇墓,明显可辨有单室、双室和多室,系一处较为典型的汉代墓葬群。南陈郝墓群位于薛城区邹巧镇,东西约220米,南北约180米,呈北偏东,南偏西的平行四边形,墓群中心高,四周渐低,紧临墓群有基督教堂一座,墓群上有多处挖±所致坑连,现成水塘,挖掘±方时有墓石裸露出。墓群上有少量树木,其余基本为荒地。系一处汉代墓葬。西下山口墓群位于薛城区邹巧镇。距墓群100米専(庄)滕(州)公路从墓群中穿出専滕公路,西侧的小沟内,曾暴露石惇H座,均为单室,一侧两座,一侧一座,通过调查得知,送一带墓石很多,农业学大寨时就发现过,有的被损坏,有的被埋在地下。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该墓群东西200米,南北约300米,面积约6000日平方米。系一处典型的汉代墓葬群。虎山墓群位于薛城区邹巧镇,北部与専庄市山亭区搭界,墓群大部分位于虎山南面,西南角和东面及东南角,东西约620米,南北约280米,面积约17W00平方米,南部被西下山口村和赛(庄)木(石)高速公路占压,被盗掘墓葬较多,观察被盗墓葬,发现墓室内有少量画像石图案多为十字穿环。从盗洞不远处采集到灰陶盒残片及其他灰陶器物□沿来看,此墓群为汉代时期。皇姑坟位于薛城区邹巧镇墓山村。封 ±直径约30米,高约8米,当地百姓称之为"皇姑坟",相传从墓南至墓北猎尾山傍有十二座墓排列。根据群众反映,皇姑坟南约200米处曾发现过一洞□(现己堵塞),有人进洞观察,里面为墓室,道路曲折,两端有升斗型八榜石柱,柱上有石刻画。该巧上可见陶片、高足等,巧东南约百米处有百兽己毁,巧西二十余米处发现有一小墓,出±铜熏、铜盘等。从器物形制上断定,该墓葬为汉代时期。大陶庄墓群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墓群所在地域地表较周围稍高出约0.5—1.5米,W地势测得墓群东西长202米,南北宽140米,总面积约28280平方米。普查组普查至此化时在村民取±所致的大坑中发现有大量石臣墓,并可辨有单室、双室和多室,少量墓板石刻有"穿壁纹"等画像,据其形制和结构特征分析,该处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汉代墓葬群。黑石岭墓群位于薛城区张巧镇,墓群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约16800平方米。前些年,当地村民在此处挖铁矿石时曾挖出大量陶器和数把青铜剑,据村民描述,陶器多为陶罐,所挖出文物大多数下落不明,现根据盗洞旁破碎的器物残片观察为夹巧灰陶,表面饰有绳纹,据其推测时代应为战国时期。北于墓群位于薛城区张范镇北于村,经调查得知该墓群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80米,总面积约304000平方米。墓群整体坐落于一处高地上,当地百姓称之为老岭,墓群中北部东西向并排有多个修路时取±所致的大坑,最深者达八米之多。根据暴露墓葬的型制、结构等特点初步判断该墓群时代为东汉时期。埠岭墓群位于薛城区常庄镇。据村民绍,2001年在修鄰薛路时曾在此发现大量石棒墓,并出±了大量陶器及数枚铜剑、玉器等。现根据地形测定该墓群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60000平方米。墓群南部大部分被培岭村居民住房占压,鄰薛路东南至西北走向自墓群中部偏北穿过,北部均种植杨树。根据村民所描述墓葬的型制及结构特点,初步推断该墓群时代尚属汉代。洪村汉墓群位于薛城区邹巧镇I是一处高于周围地面的台地,形状甚不规则,南北最长200米,东西最宽130米,面积约24700平方米,根据盗洞底部暴露的石惇及盖板初步分析该处尚属汉代墓葬群。鲁封桥位于薛城区陶庄镇鲁桥村西坐落在村西自北向南流向的十字河上,呈东西向,全长50米,桥面宽4米,面积200平方米。共15?L,没孔宽2米余,桥豫及桥面皆用个体硕大的长方形石条视成,始建于明代,后期为确保行人安全于桥的两侧视筑石栏或立石成栏,现己大部分被破坏,但原桥面仍较完好。南于古井位于薛城区张范镇南于村内西南部,南于村委会大院东南12米处,古井现己废弃,为安全起见由村民用水泥板将井□封闭,该井井壁上部用石块加固,井□周围W石板平铺成7米见方的井台,井□呈圆形,直径近2米,深41米,己干枯,井 □上部四角各有一石柱,柱高1.7米,直径0.4米。据村民々绍该井始建于唐代,至今历经多次重修,现保存有重修捐资碑两通,分别为大明成化年间和大清宣统年间的石碑。五色庙位于薛城区陶庄镇鲁桥村中前部,该庙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重修,至今保存较好,现有鲁桥村民高振河居住使用。因该庙居于鲁桥村前部,故多数人称之为"前庙"。庙宇为东西H间座北朝南硬山顶建筑,灰色布瓦盖顶,东西长10米,南北宽6米,檐下巧视墙体高3米,一口二窗,口高2.4米,宽1.4米,窗高1米,宽0.9米,墙体厚化6米。窗及口框均为柏木,保存较好。因明清时重修,其建筑风格W明清时期为主要特化。三官庙位于薛城区陶庄镇皇殿村中心偏北部,庙宇呈东西向长方形,长11米,宽6.5米,占地面积71.5平方米。为三间向阳,中间有一口,东、西间,南、北各有一窗,前有一米走廊,顶部和西墙因长时间无人修達,己倒塌,整体为巧石结构,根据现状推断为清代晚期建筑时代。刘庙村关帝庙位于薛城区常庄镇刘庙村东头,为东西兰间,座北朝南,为硬山墙小瓦盖顶,东西长10.2米,宽6.5米,建筑面积66.3平方米,前部有1米宽檐廊,口两侧各立一木柱顶梁。底部基础用个体硕大的长条石平铺,墙体为清砖顿筑,两山檐下各雕一"击"字图案,内顶为木结构,房顶后面大面积塌落,前面及墙体保存尚好,木柱较严重腐朽。庙前立一捐资石碑,东南部残存一小截记事碑,碑文不清,据当地百姓介绍,该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于清代中期重修,于上世纪十年代后期废弃。刘庙村东。为东西兰间座北朝南,东西长10.2米,南北宽6.已米〇淸华阁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夏庄村后的东南山坡上,顺山坡呈座西北朝东南向,分主殿、前殿和左、右配殿,均为石视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时称呂祖阁,道光年间进行过一次维修,据推测可能是后人在维修时为纪念建间道人刘清允,故将己祖间改为清华间。始建清华阁时的碑记在重建时将其镶嵌在内墙上,现保存完整。重修时的碑记因在外风哎日晒,字体难W辨认。清华阁下原有一泉、一洞,泉口有脸盆般大小,里面的水长年不干,洞很深,在冷战时期民兵组织曾在洞内作过训练,此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建筑遭到破坏。腰楼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前西仓村内,孙氏故宅北约200米处,当地百姓称之为 "腰楼"。为东西兰间上下两层的中国北方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建筑座北朝南,东西长12米,南北宽5.5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为硬山顶,灰色布瓦盖顶,建筑风格与孙氏故宅风格建筑基本无异,保存更为完好。根据建筑现状特征及面貌判断,该建筑始建年代应略晚于孙氏故宅,该建筑与孙氏故宅的关系尚不明确,是否为孙氏先人在此处曾后期扩建,尚有待考究。腰楼南约25米处与一同时期建筑相对应,村民曰为客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该村委会在此成立时将顶部拆除换作红瓦并在此办公至今。王楼王氏宗祠位于薛城区周营镇王楼村中偏西南部,始建于光绪二十屯年(1901年),原庙基共九亩六分八厘八毫八丝走忽五微(《条例碑记》载),现存部分占地面积24x24m,由大殿\东西配殿和口楼组成,均为硬山墙布瓦盖顶,保存较好。唯口窗重度脱漆。大殿及东西配殿内正中各立一王氏始族碑,口楼两侧各有一石碑镶视于墙壁之中,碑文分别记载始建年代和建筑格局及规模等,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极具清代类似建筑的风格特征。奚公山摩崖造像位于薛城区陶庄镇政府驻地西约10公里的奚公山东坡上,造像面向东南,石像因长年风雨侵蚀己模糊不清,但整体的轮廓依稀可辨。佛拿为相拱形,高1.5米、宽0.9米、进深0.巧米,造像通高1.18米,底座高0.4米,宽0.巧米。造像肩部右侧刻有"玉净瓶",佛拿两侧似刻有两个小人像。年代为北魏时期。毋将隆故里碑刻位于薛城区周营镇张场村北约200米,大沙河的西岸,为乾隆四十四年走月知峄县事张玉树立,其南侧为周营镇人民政府于2007年6月所立"毋将隆传"记事石碑一通。《前汉书》卷走十七云: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腫故选置从事中自[^,与参谋议奏,是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时代为清乾隆四十四年。后院山古桥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后院山村北部。古桥为东北一西南走向,蛹龙河支流自东南向西北从桥下流过。桥面长8米,宽4.5米,桥面面积36平方米,为一座青石纵联结构的五孔石桥,孔高约1米,孔间距约1.5米,桥东南面设4个分水尖,分水尖上铺设两层厚约40厘米的青石条。据当地百姓介绍,此桥始建于清代早期,桥上车输印现仍清晰可见。何记商铺旧址位于薛城区临城街道办事处新华街南首路西,于上世纪初由何姓地主所建,时作商铺,该建筑座西朝东,为南北三间,分上下两层,整体为青巧视筑,下层王间相通,中间有口,两侧各有一窗(南窗于1997年改口并隔开成单间)。解放后归新华街办事处所有,于1997年由居民魏久华收购并对外租赁。杜家布行旧址位于薛城区临城街道办新华街20号南邻。为店铺和住房连体的巧石结构的建筑,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时地主杜兴邦所建布店,店铺座西向东朝向新华街,为东西两间上下H层,顶部檐上为女儿墙,店铺后为上下两层共12间的住宅房,与店铺呈连体状。据说该建筑初建时仅一层,于1941年地主杜兴巧又将其改建成此规模。解放后由薛城公安分局接手在此处办公,于1986年分局搬迁后售于居民张运存使用至今。邹坞爬桥惨案纪念亭位于薛城区邹巧镇西北村内。惨案发生时值台儿庄大战期间,驻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给予日寇W致命打击,邹巧地区抗日民众群力奋起,消灭日寇,孰料日寇困兽犹斗,穷凶极恶,竟于1938年3月30日晚纠集300余众,张牙舞爪,闯入邹巧西村(现西北村)。日寇杀人放火,无恶不做,霎时村内一片火海,未及逃难的村民惨遭杀害,上至八十老妪,下至六龄儿童,无一幸免,五位农民躲进枯井,被日军开枪悉数射死,百名老幼被逼近大屋,捡遭茶毒。更为残忍的是日军竟把村民駐上魄龙桥,连同拦截的行人一并当场刺死。惨案中共有八十H人被害,尸体山积,河水断流,青野染碧,长风呜咽。潘楼灌渠位于薛城区陶庄镇潘楼村西约巧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南起的播龙河北岸,北至山官路南约250米处,全长9的米,整体呈南高北低,南面最高约8米,北面最低约3.5米,共有44个渠獄,南渠豫最高约4米,依次向北渐低,北渠教最低约0.5米,共有43个渠孔,每孔长20米,孔与孔之间各有5个小孔。灌渠基础为青石棚成,上面水渠为青砖硕成。中部偏南有原山官山公路从中穿过。铁道游击队纪念婢位于薛城区临山顶部,占地2000平方米,高33米。于199己年8月建成。游击队战±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臺立于纪念碑顶端,碑正面为铁道游击队图案,左侧是自上而下员穿整个碑体的五十根枕木,象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轨造型,体现了游击队员活跃在百里铁路线上,浴血奋战的深刻含义。碑体中央镇嵌着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金巧帖面大字,截至目前,是唯一由国家主席题词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底座正面篆刻碑文,碑底座两侧的花岗岩人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碑座的八级台阶象征八年抗战。
  小屯烈士墓位于薛城区张范镇小屯村东南约200米,东侧紧靠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沟,西北角为一处现在墓葬群。烈±墓周围设有东西长27米,南北宽25米,高1.4米的石顿围墙,围墙内北部分别有刘景镇和刘刚父子俩的烈±墓封±堆各1座,封±周围皆用石块垒成高0.6米的圆形护墙,刘景镇烈±墓封±堆直径为5米,高1.6米。刘刚烈±墓封±堆直径4米,高1.3米。
  刘景镇烈±系张巧公社小屯村人,1937年入伍,1938年入党,任抗曰义勇军=大队队长,苏鲁支队兰营营长,1940年牺牲。
  刘刚烈±为刘景镇烈±之子,1939年入党,任苏鲁支队兰营连连长,1943年牺牲。史湖烈士陵园位于薛城区陶庄镇。1945年8月巧曰,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陶庄仍留有岩上中队200余名日寇驻守小害。11月国民党36师从临城进驻陶庄,令其王十五支队九百余人驻守小室,其余大部及司令部驻扎西陶庄,12月25曰夜,新四军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指挥九旅打响收复陶庄的战斗,韦国清率领部队详攻西陶庄,九旅旅长滕海清率部猛攻小窒,激战到黎明。H十五队除队长巧先英及少数官兵化装逃跑。其余近900人及岩上中队200余人全部被巧,围攻西陶庄三天兰夜后,=十师师长何志斌被迫率部3000余人阵前起义,陶庄取得首次解放。在此次战斗中我二十五、二十走团指战员伤t惨重,其中有40余名烈±长眠于此,该陵园于纪念战斗胜利60周年村重修。孙伯龙纪念园位于薛城区周营镇中李庄村西、店韩路西侧。孙伯龙字景云,1903年生,中李庄人,自幼读书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受校内地下革命活动的影响,思想进步,为追求光明1926年南去广州入黄巧军校第六期。1928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留任国民峄县党部常务委员,因发动农民运动组织被降职为秘书长,1931年任博山县党部书记长,1934年返乡筹建文庙小学任校长,抗战爆发任华北第五十支队参谋长,后经朱道南介绍接受国民党鲁南抗日游击队第一旅长名义,1939年在曹培全巧敌军小队,同年12月受命于罗荣桓将军任八路军一-五师运河支队支队长,1940年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月2日在运南毛楼与日军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三十九岁刘沟烈士墓位于薛城区邹巧镇刘沟村,1946年立于时值邹巧镇北刘沟村西岭之阳,苍松翠柏丛中,为194已年陶庄战斗中狗国烈±墓。墓地埋葬着新四军二十五、二十^r两团指战员、政委薛家美、排长自廷成等28名烈±。新四军第九旅旅长滕海青、政治委员康志强、政治部主任张振責撰墓志。其墓志为:陶庄战斗夠国烈±墓。芳林嫂烈士墓位于薛城区常庄镇店子村村后,蛹龙巧南岸。芳林嫂,姓黄名学英,人称 "芳林嫂",生于190日年,1939冬入铁道游击队任谋报员,平曰W卖香烟、火柴和拾炭作掩护潜入临城车站抛撒传单,刺探军情,为铁道游击队截军列、毁铁路、炸桥梁诸多战事提供情报,1940年己月,与战友深入虎穴徒手夺枪,威震敌胆,受鲁南铁道大队嘉奖,1942年春,因叛徒出卖被捕,日本宪兵用皮靴踩身,放狼狗唾咬,□灌辣椒水,^=度流血,双眼致残,狱中煎熬48天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解放战争时期身残志坚,继续为解放军从事地下联络,解放后赤心不减。常W亲身经历讲述铁道游击队传奇壮举,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后人。曹杰烈士墓位于薛城区张巧镇政府驻地东南约120米。现烈±墓周围设有南北长44米,东西宽29米的长方形围墙,占地面积约1276平方米。围墙口朝北,中部东西分布有三座圆形±冢,直径4-5米不等,东为曹杰烈±夫妻合葬薑,中为其父亲曹化臣先生之墓,西侧为曹德让先生之墓。曹杰烈 ±于1943年任二军分区大队政委时,在攻级索战斗中英勇牺牲,后埋葬于此,于1946年3月(中华民国 H十五年H月)立碑。

知识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孝庄是一块古老的王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送块热±世代相继,传承中华文化,并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风格多元,既千品万汇、流光溢彩,又独具风姿、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薛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