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63
颗粒名称: 峄县城区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4
页码: 133-156
摘要: 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8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一九九一年底贾氏宗族自筹资金动工,修坟,树碑,现已基本恢复旧貌。该墓地"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现在看到的部分石碑,为后期仿制。上层建筑己毁坏,仅存基址。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峄城区

内容

峰城区位于専庄市南部,北靠市中区,南通徐州市,西接薛城区,东连临巧市苍山县,206国道和京福高速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峰城区自然生态优越,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楷园林,被誉为"冠世福园"的峄县万亩石福园就坐落其中;峰城历史上名人辈出,一代高±贾兰近的故乡就于此,"凿壁偷光"的匡衡卒后也葬于此地。截至2010年,总人口36万,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街道),342个行政村(居)。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8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跑马场遗址位于峰城区底阁农业生产地内,分布面积为100000平方米,根据遗留的痕迹看是个楠圆形状,为当时战争时训练的场所,至今还流传送样一句话:跑不开马,卧不开兵,可东可东再可东。可W看出跑马场一直再扩大,最后成为今天遗址的面积。沙路口遗址位于峰城区古邵镇,遗址面积东西宽300米、南北长400米,总面积120000平方米。根据现场调查以及所采集的器物陶片分析,此处应是龙山至商周时期的遗址。钓台遗址位于峰城区福园镇,西靠盘山,南临尖顶山,东靠水库,东、西为农田。遗址坐落于水库西岸和盘山东坡上,呈教子形,南北宽约30米,东西长60米,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由于保存完整,不易观察文化层堆情况,地表散见大量的夹砂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指甲纹、粗细绳纹等,采集标本有高足、罐口沿、豆柄等。表层下还包含着较多的红烧土块,从遗址南部、顶部明显地可以看出,此处与别化土质、土色截然不同。通过采集标本的器形、陶质、陶色和纹饰分析,此遗址时代为商周时期。固庄鲍家古墓墓葬位于峰城区檔园镇,分布面积较大,此墓是清末时期古峄县的富豪鲍家之墓,其墓葬在"文革" 时期已被破坏,现存墓室完整,数十块画像雕刻,做工精细,生动完美,栖栖如生。壕沟王家古墓古墓位于峰城区檔园镇。此墓为一清代兰室墓,墓壁四周均有浮雕人物、花鸟、楼阁等精美石刻,其做工考究,雕刻细腻,梗栖如生,风格独特。其墓室"文革"时期就己经被盗。贾氏御祭林贾氏御祭林位于峰城区吴林街道办事处 H里庄村西200米,西南侧为専庄至台儿庄公路,北侧为农田,西侧有一生产小路。御祭林形状近梯形,东长130米,西长60米,南长145米,北宽120米,总面积11400平方米。御祭林是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兵部侍郎贾兰近及祖父、父亲等宗属的墓林。"文革"前,御祭林墓碑林立,雕刻精致,苍松翠柏,蔚然肃穆。"文革"期间,坟宝被掘,树木被伐,昔日之景己荡然无存。一九九一年底贾氏宗族自筹资金动工,修坟,树碑,现已基本恢复旧貌。内有圣旨碑=通和后期重修贾林的记事碑刻。李克敬家族墓地位于峰城区吴林街道办事化后 ±楼河村东南约500米处,东北临専庄至台儿庄公路,南为前±楼河村。该墓地南北150米,东西200米,总面积30000平方米。地表现存墓葬10余座,石碑6通。李克敬,字子疑,号小东,生于清顺治十六年。《翰林院编修李克敬墓志铭》中说道:"小东纵横才海江,小东狂娟几中行。天子知之留玉堂,两朝报国惟文章"。康熙十六年(1721年)被朝廷再次召入京师,不久覃恩敕授之林郎,其母、妻子俱受苗封。李克敬因劳绩突出,蒙受"世宗宪皇帝颁稠叠"。雍正五年(1727年)李克敬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京城寓所,享年六十九岁。该墓地"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现在看到的部分石碑,为后期仿制。天柱山大佛寺位于峰城区吴林办事处天柱山村西加0米,天柱上之顶。南北40米,东西20米,总面积800平方米。海拔高度105米。上层建筑己毁坏,仅存基址。现存有碑刻2通,一通为明兵部右侍郎贾兰近撰文重修大佛寺碑,一通为民国二十八年重修大佛寺碑。寺庙的主体基建还清晰可见。根据建筑基址的结构形制和碑文记载判断,其建筑年代为唐代。僧尼庵古庙位于峰城区吴林街道办事处东南约4公里处,东紧靠柱山村,西临天柱山,该庙因多年失修和人为破坏,还残留一大殿和西钟楼。从该庙的残迹来看,当时应为四合院。其残存面积东西、南北均200米,正殿除了局部倒塌外,其余基本完好。此庙属于古代建筑。正殿内部立有八根六榜石柱,其直径均在40厘米左右。另有四根明柱,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均系高浮雕。房顶为小瓦和木质结构,四周墙壁是空私。从此庙的建筑形制和结构判断,其年代为唐代。石门金山寺此建筑位于峰城区峨山镇石口村西200米处山前坡,其主体建筑为11平方米,由于战乱部分建筑己毁坏,根据走巧调查在早期还有大殿碑刻等建筑,气势宏伟壮观。现在仅存主体建筑及半适残碑。沃洛碉堡位于峰城区峨山镇左庄巧洛村山坡之上,调堡全部用当地青石所垒袖,据调查采访分析该建筑应建于清代,毁于战争动乱年代。现在主体建筑仍然保存较为完好。张店碉堡调堡位于峰城区坛山办事处张店村一村民家中。现己无人使用,此建筑为二层,楼顶部己残缺,其主体建筑保存现状完好。此建筑东西宽5米、南北长5米、高6米。孔子行教图、曾子避席图碑位于峰城区専庄一中学校内操场北侧,碑刻上部残缺,石碑高107厘米,宽96厘米,厚35厘米。正面碑名曰"孔子行教图碑刻",背面刻"曾子避席图"。其碑体面较平整,因常年在外受风雨侵蚀部分画面、碑文模糊不清"。碑文落款"元代大德戊戌(公元1298年)秋八月朔陈扇记。六棱龙云碑位于峰城区阴平镇上郭家村一居民家中,根据走访了解,此碑刻为六棱龙云碑。六面体并刻有碑文i己载郭氏家族的历史,上有一圆形磐石,刻有圣旨二字,根据碑刻文字记载,此碑刻应为清代。王良故里碑位于峰城区古邵镇古邵村,该村是西汉成帝年间名人王良的出生地。清代乾隆年间,峄县知事张玉树在古邵村头立石一通,上刻:‘‘汉太中大夫王良故里"。据史籍记载《后汉书.王良传》及《峄县志.乡贤》记载:王良,子仲子,汉兰陵人。颜氏碑林位于峰城区古邵镇西颜河村南100米处。碑林内有明、清碑刻30余通,民国时期的碑刻20余适。由于颜氏后人长年保护,碑林己形成一定规模,东巧长50米,南北宽50米。碑林周围植被绿化较好。重修龙王庙碑刻位于峰城区古邵镇花园村西南老学校内,现己无人使用,其庙宇主题仍然存在,因年久失修,部分已经破损。位于庙东南角墙壁上,有一通重修龙王庙记事碑,其年代为乾隆十六年。其碑文字体清晰可见。重修峄县学宫碑位于峰城区妾庄一中学校内操场北侧,碑刻上部残缺,石碑高210厘米,宽89厘米,厚31厘米。碑名曰"重修峄县学宫碑记",其碑体面较平整,因常年在外受风雨侵蚀部分字迹模糊不清。落款为"赐进±出身奉政大夫同知衙知峄县事卓异侯升加兰级上元朱彦华撰文并篆额,咸丰二年岁次壬子春三月吉日立"。恩荣两世节孝碑刻恩荣两世节孝碑刻位于峰城区古邵镇小巧崖村西路东,清代晚期所刻。当时为表彰张氏贤孝仁义所立,而后经多年水±流失,现横卧于田地之上。二里沟碉堡楼位于峰城区阴平镇二里沟村徐家院内,根据走访调查此建筑应是民国时期建筑。现状保存状况良好。南北长6米,东西宽6米,高为8米。为一方型调堡楼,为二层建筑。天主堂位于峰城区坛山街道办事处区中医院后院,座南朝北,青石、青巧、灰、木结构,前为二层,口、窗用青石块硕成弓形;后为一层,中间起脊,原用青瓦,现己换成水泥瓦,西部口、窗和东部窗的顶部用竖青巧顿成。北有配房6间,座北朝南,中间起脊,青巧、青石、瓦、木结构。教堂南北长28米,东西宽16米,配房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总面积604平方米。枣庄师范方楼位于峰城区坛山办事处専庄师巧校内,该建筑建于1912年,由美国基督教会所建,用于宣扬基督教,属于西洋式结构。建筑规格为东西长19米、南北宽11米,建有H层,顶部有阁楼,其中第一层为半地下式。共有房间9间,建筑面积:420余平方米,此建筑在1949年専庄师巧建校时,归牵庄师巧使用至今。现为専庄师巧校史展馆和接待室。枣庄师范铁楼该建筑位于峰城区坛山办事处専庄师巧校内,建于1906年,由美国基督教会所建,属于巧洋式结构。建筑面积:东西长18米、南北宽20米。房屋22间,分上下两层,并且有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

知识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孝庄是一块古老的王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送块热±世代相继,传承中华文化,并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风格多元,既千品万汇、流光溢彩,又独具风姿、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峄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