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57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2
页码: 7-8

内容

孝庄是一块古老的王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送块热±世代相继,传承中华文化,并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风格多元,既千品万汇、流光溢彩,又独具风姿、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巧庄市是山东省文物大市。现拥有薛国故城、台儿庄大战旧址、中陈郝瓷畜遗址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遗址、青檀寺、华德中兴煤矿公司等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a及甘泉寺、娘娘坟等25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45处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各级馆藏文物达30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2件,二级文物419件,H级文物651件。大量的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褐及近现代革命先烈战斗生活遗留下来的遗述遗存,成为率庄人民的骄微和文化肌理。
  第H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此次文物普查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是我国最大规模和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文件),做出了在全国集中开展第=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战略部署。山东省人民政府随即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发[2〇〇7:19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第=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〇〇7]48号)文件,对全省的文物普查工作作了总体安排。2007年9月6日,孝庄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巧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鲁政发[2〇〇7]48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第=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專政发[2007]62号),成立了孝庄市第H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对我市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制订了《孝庄市第H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任务,确定了普查的重点和计划,为我市顺利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文物普查工作开展a来,孝庄市的文物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普查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口的通力配合u及社会的关必支持下,全市64个乡镇街全部进行了文物调查,启动率100%,完成率99%,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0年4月25日共调査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479处,其中新发现857处,复查622处,消失120处。在全省第六个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的验收工作,并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被省文物局评为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目前,我市第=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处于数据库建设阶段。
  为了充分展示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们从全市新发现中,挑选出186处,汇编成《巧庄市第=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图文集。本书按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别的体例进行编排。书中收录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突出了地方特色,并对新增文化遗产类型,给予了较多关注。如山亭区的乡±建筑城头老宅院、石板房村落和市中区的百年中兴公司工业遗产群等。
  本书的出版反映了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也体现出我市全体普查人员同心协力、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作风,U及严谨科学的态度,为文物普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起到传承麥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增强我市的文化软实力,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幸福新麥庄" 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精神和有力支持。
  专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2012年2月

知识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孝庄是一块古老的王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送块热±世代相继,传承中华文化,并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风格多元,既千品万汇、流光溢彩,又独具风姿、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