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抱犊崮与道教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抱犊崮与道教建筑
分类号: TU252;K901.6
页数: 4
页码: 498-501
摘要: 抱犊崮以优美的环境和险要的地势而成为隋唐至明清时期鲁南地区道教的中心,抱犊崮也因其“崮型”地貌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崮”,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美誉。
关键词: 抱犊崮 道教建筑

内容

抱犊崮以优美的环境和险要的地势而成为隋唐至明清时期鲁南地区道教的中心,抱犊崮也因其“崮型”地貌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崮”,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美誉。
  一、抱犊胜景抱犊崮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境内,距市驻地23公里,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为沂蒙山余脉,山体南北走向,与临沂接壤,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抱犊崮从古至今,几易其名。汉代称“楼山”,魏晋时期叫“仙台山”,唐宋时称“抱犊山”,明清时期为“君山”。清光绪《峄县志•山川》记载:昔有隐者王老,抱犊耕种其上,后仙去,因得此名。于是,这座山就被取名为“抱犊崮”。清代诗人雷铙专门作诗描绘了这件事:“遥传山上有良田,锄雨耕云日月偏。安得长梯还抱犊,催租无吏到天边。”抱犊圖地质奇特。它的岩层不是齐全完整的层层叠加,而是中间存在空缺,跨度非常大,上面是青色的,属沉积岩,地质年代距今约5.6亿年,下面是红色的,属火成岩,地质年代距今约26亿年,两者之间相差20多亿年,是难得一见的地质景观。主峰海拔584米,居沂蒙七十二圍之首,为鲁南第一高峰,是 “崮型”地貌的典型代表,总面积665.5公顷。这里山势奇崛,雄秀险峻,植被丰富,生态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6.8%,是山东省内罕见的种植有亚热带树种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现有各种自然生植物165科、627种,野生鸟兽类138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有14种。抱犊圍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高,是超级“天然氧吧”。且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四季分明,风光各异:春报桃李争艳放,夏暑浓荫不侵肌,秋染红叶醉霏芳,冬雪绽玉松梅奇。
  明清时期因抱犊崮居鲁南群山之首,其山形如峨冠博带、正襟危坐的谦谦君子,故美其名曰“君山”。《峄县志•山川》云:“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抱犊圍山势陡峭如壁,登山仅一石径。圍顶平田数十亩,有水池两处,深数尺,当地人称之“天池”。“其山自麓至巅,壁立数千仞,独西北岩石中坼,昔人凿为磴,方可容足,游者皆缘之以上。顶方平,广袤数十亩。中构石屋三楹,奉天神像,亦刻石为之。僧徒云,山高风烈,祠数修数败。旁一石池,仅四五尺,大旱不涸,井深丈余,水清碧不可穷。”站在崮顶探出绝壁的“望海石”上,极目远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气,群山逶迤,如狼奔豕突。据说在雨过天晴黎明时分登山,则可望见烟波浩渺的黄海。在深秋初冬时节,常可领略到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君山望海”奇观被古人列为古“峄县八景”之冠。此外,抱犊晨曦也蔚为壮观,晴日的早晨登临崮顶观云海日出,只见云水一色,曦晖初显,一轮丹阳冉冉跃出云海,堪与泰山日出相媲美,故雷铙赞曰:“峭壁早邀沧海日,方台平宿泰山云。阳侯十二皆东走,坐老乾坤是此君。”抱犊崮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景观众多,如珠落玉盘,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清华寺、巢云观、巢云洞、竹林庵、吕祖洞、会仙亭、桃源洞、试剑峡、阴阳界、黄龙洞、泻月浸云、仙人醉卧、十八罗汉洞、天梯等。
  二、革命摇篮抱犊崮以天险著称,峰高地偏,远离城邑,聚啸山林,易守难攻。在此,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清代鲁南幅军起义,即以抱犊崮为山寨,长期与清军在此周旋。制造震惊中外的“民国第一案”临城劫车案的“山东建国自治军”也在此筑寨聚义。
  最令人称道的是这里的红色文化。1935年,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派郭子化等人到抱犊菌山区开展农村工作,建立了鲁南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罗荣桓带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进驻抱犊崮山区,相继建立了苏鲁支队、运河支队、鲁南支队,开创了抱犊崮山区的革命新局面。同年,八路军在抱犊崮山下南泉村建立了鲁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第一个鲁南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兆庄村党支部。这里因此被称为“鲁南小延安”。1942年7月,刘少奇同志来到枣庄,高度赞扬了抗日武装,称峄县政府是全国的模范政权。刘少奇同志离开枣庄去延安时,铁道游击队沿途护送,停宿抱犊崮山下小北庄村。同年12月下旬,新四军军长陈毅也被护送经抱犊圍山区赴延安,留下了《过微山湖》这首著名的诗篇:“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人画图。”二、道教福地抱犊崮又有“洞天福地”之誉。山中道教宫观、佛教寺院依山而设,比邻而居,和谐相生,香火兴旺。
  崮东麓有灵峰寺。从寺中残存的碑文看,寺庙始建于汉,历代王朝“敕封榜谕”,几经修葺,现存遗址佛楼门匾上清雍正皇帝亲笔御书“释迦文佛”,被古今渴求功名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灵峰寺鼎盛时期,殿宇轩昂,气势宏丽,300余僧人咸集于此,拜佛诵经,香烟缭绕。后庙宇毁于战乱,现存有佛楼、钟鼓楼遗址、佛造像碑、柱础及石碑等。
  抱犊崮最负盛名的还是道教。道观有二,分别名叫清华观与巢云观,“皆在君山麓,邑八景之一,俗所谓上观下观也”®。巢云观又称“三清观”,坐落在崮西南麓的一条深涧里。
  抱犊崮远离尘嚣,山深林静,环境非常适合道士们修炼,久而久之,这里就发展成为一座道教名山,成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汉刘向的 《列仙传》、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金丹》、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清康熙年间东轩主人所著《述异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把该山与泰山、华山、峨眉山一起列为“图经宇内三十二福地”、“海西第一洞天”。
  巢云观的名字来自观后石壁上的一个天然石洞,洞中经常有云雾喷出,使整个道观笼罩在云雾之中,就像人间仙境一样。巢云观又被称为三清观。三清观始建于隋唐时期,是鲁南、苏北地区的道教圣地。它依山而建,两进院落,有三清殿、碧霞阁、观音殿等殿宇房舍23间,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另有一处西花园。主殿三清殿,从左至右依次供奉着主宰万物生成的太清道德天尊、主宰阴阳未判混沌时期的玉清元始天尊、主宰阴阳始判天地形成时期的上清灵宝天尊,并称“三清”,为道教最高神。东配殿里供奉的是圆通自在天尊(即观音菩萨)与碧霞天尊。佛道两家共奉观音,是这一带佛道两家交融共同发展的产物。
  三清观院子中有一棵银杏树,树高24米,胸围4.6米,树龄有1000多年。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了抱模圍的沧海桑田和道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抱犊崮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