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洲首座二战纪念城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0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亚洲首座二战纪念城市
分类号: K878.2
页数: 4
页码: 494-497
摘要: 台儿庄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场胜利的所在地,也是亚洲唯一的二战纪念城市,每年人们都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緬怀为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先贤们
关键词: 纪念地 二战纪念城市

内容

台儿庄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场胜利的所在地,也是亚洲唯一的二战纪念城市,每年人们都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緬怀为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先贤们。
  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为緬怀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在台儿庄城区兴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永远纪念大战的抗曰英雄。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台儿庄古运河畔,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整个纪念馆融展览馆、档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为一体,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实物600余件,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及家属、著名书画家和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1000余件。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前38级台阶意为战争于1938年爆发,24根银色立柱表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顶天立地,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的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写,中国书法协会秘书长权希军书写,碑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展览馆共分3个展室。第一展室主要介绍“大战前的态势”和“光辉的序幕战”。第二展室介绍“辉煌的台儿庄歼灭战”,收录了大量当时的战斗照片、战斗报道以及我殉国官兵的遗物。展厅内中还播放当时荷兰和美国的战地记者拍摄的两部纪录片。第三展室介绍的是“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和“日军暴行”以及“台儿庄大捷的巨大影响”。展示内容包括当时报纸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国共双方军政要员对台儿庄大捷发表的电文题词,庆祝台儿庄大捷以及鲁南人民支援抗战的照片。
  书画馆珍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部分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及其亲属、著名书画家和有关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展览馆内还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的文字史料、照片、实物600余件。其中有李宗仁在指挥台儿庄大战时用过的文房四宝、收音机、公文包和抗战胜利后李宗仁先生的银质像章以及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使用过的床、办公桌、梳妆台等实物。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全面展示了台儿庄大战的历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辱、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是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
  二、李宗仁史料馆李宗仁史料馆由程思远题写馆名,李宗仁先生的遗孀胡友松女士受聘为名誉馆长。史料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4个展室和1个影视厅组成,全面介绍了李宗仁的一生。陈列李宗仁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200余幅,文史资料1000余份,遗物和珍贵文物60余件,珍贵录像带1盘。第一展室介绍了李宗仁的故乡家世,以及两次北伐战争的史实。第二展室主要是李宗仁与台儿庄大捷及其后从政的经历组成。第三展室展示了李宗仁回归大陆的情况。第四展室是晚年生活的资料。影视厅保存了李宗仁回国时的实况录像等纪实片,再现了李宗仁“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传奇经历。所展实物均由李宗仁的遗孀胡友松女士捐赠,属海内外首次展出的精品。胡友松曾长住馆内,2008年去世。
  李宗仁史料馆是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馆以来,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自信心的教育基地,是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团结全国人民的一部具体教材。
  三、大战遗址公园台儿庄大战遗址区的53处遗迹是全世界唯一大面积保存二战遗址的区域。这些战争遗迹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为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战争中的民族精神,枣庄市政府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完好保存弹孔墙等战争遗址。同时,建立台儿庄大战日记纪念馆,搜集中日参战将士在大战期间写的日记,表现我军将士为了民族生死存亡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表现侵略战争带给中日两国人民的灾难。
  台儿庄大战中,为国捐躯的3万烈士是中华民族之骄傲,值得两岸同胞永远緬怀。台儿庄抗日英雄纪念碑与和平广场,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大战遗址公园以断垣残壁的形式,展示了台儿庄大战的实地实景,让观者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了解台儿庄大战的历史景况。
  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大战也是国共精诚合作的结晶。这场战役的胜利震惊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扭转形势的地位。经此一战,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声援,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于台儿庄大捷70周年之际,同时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借助台儿庄大战的影响优势,以重建台儿庄古城为契机,以国共合作、台儿庄大捷的光辉历史为纽带,在台儿庄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平台。把台儿庄建成台湾同胞的精神家园,弘扬台儿庄大战英勇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其在新时期统一爱国战线的重要凝聚作用。
  2009年,经国台办批准,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儿庄成立,这座昔日缔结国共精诚合作结晶之地,再为海峡两岸交流书写新的篇章。台儿庄大战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复兴楼”于2010年5月4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复兴楼”由海峡两岸知名专家联袂设计,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刘育东和大陆著名古建筑设计专家时匡联袂设计,体现了海峡两岸的合作与交流。规划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7层,总高度为45米,“45”代表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主体高度为38米,“38米”代表发生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复兴楼奠基,并题词:“古贤名教富北辛,厚土奇峰泽鲁南。”在复兴楼附近,正在建设的中华海峡两岸交流暨国共合作纪念馆,用来展示两岸交流的历程和国共合作的成果,介绍台儿庄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国内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历史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保存历史记忆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记忆的教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完整的历史记忆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在中华民族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台儿庄大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台儿庄大战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不怕牺牲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升华。这些精神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前,台儿庄大战遗址旅游区是中国100个著名的红色旅游区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台儿庄大战遗址为中心建立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国家确定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台儿庄作为亚洲首座二战纪念城市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台儿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