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薛国城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41
颗粒名称: 二、薛国城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322-324
摘要: 薛城有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形,面积约6.8平方公里,城垣曲折多弯,北面尤甚。城墙总长10615米,至今地面仍存有残迹,西南角最高达8米,最低3米,底部宽度20~30米。城门5座,东面、西面、北面各1座,南面2座。在城内东半部发现东周、汉代冶铁、制陶和居住遗址,还分布两周时期的墓地。外城年代较晚,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应是田婴父子所扩筑。
关键词: 薛国城址 文化考古

内容

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部17公里的官桥镇、张汪镇之间的薛河北岸。这里分布几座不同时期的城址,曾是夏禹时车正奚仲、商汤时左相仲虺的方国都邑。据《滕县志.古迹考》记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仲虺是奚仲后裔。夏商两代,奚仲、仲虺的子孙世居薛国,成为雄镇一方的方国王者。周武王灭商后,薛国地位下降,周王将仲虺后人封为薛侯。齐恒公称霸期间,又将薛侯爵位降黜为伯。春秋末年齐灭薛后,齐宣王将庶母兄弟田婴封于薛,即史书所称的“靖郭君”。田婴死后,由儿子田文嗣立,号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之士3000人,贤达闻于诸侯。田婴父子居薛期间,先后对薛邑城垣进行了增筑。
  薛城有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形,面积约6.8平方公里,城垣曲折多弯,北面尤甚。城墙总长10615米,至今地面仍存有残迹,西南角最高达8米,最低3米,底部宽度20~30米。城门5座,东面、西面、北面各1座,南面2座。在城内东半部发现东周、汉代冶铁、制陶和居住遗址,还分布两周时期的墓地。外城年代较晚,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应是田婴父子所扩筑。
  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隅,平面呈不规矩长方形,东墙与南墙成直线,和外城东南角的城墙相合,西墙和北墙向外凸出,已完全掩埋在地下。城墙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15~20米。南、西、北三面各探出1座城门,门道宽10米左右。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文化层依次叠压。内城应是西周、春秋时期的薛城,一直延续到汉代。
  故城中心皇殿岗村一带遗留大量铁矿石、炼渣、残陶片和战国、汉代瓦片,应为冶铁遗址。村西南存有战国、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千秋万岁”卷云纹瓦当和铜兵器等。外城北部孟仓、沈仓、渠庄一带也有冶铁、制陶遗址。城址东部有大面积西周早期至东周墓地。城内东北角狄坡村北有田婴、田文父子墓冢。19乃年,在村西南出土铜簠2件,上有“走马薛中赤”、“薛子仲安”铭文。1978年,在此处发掘春秋墓葬1座,内有一椁两棺,椁室北侧殉葬一中年妇女,腰坑殉葬一老年男性,椁盖上殉狗一只。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陶器和海贝等,规格较高,应为薛国国君墓。
  薛国因薛水得名,而薛水又以薛山得名。从北辛文化聚落遗址发展到西康留大汶口文化城堡、前掌大商周方国都邑,再到西周、春秋、战国的薛国、薛邑,再到秦统一后的薛郡、汉至魏晋的薛县,薛国故城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薛国故城底蕴丰厚,文物荟萃,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故城饱经沧桑,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这里是古驿道所经之处,许多名人墨客途经薛城时,留下了怀古咏史诗文。明代徐天博在题为 《过薛》七律中这样咏叹:西去官桥旧薛城,城中百亩春田平。
  三千食客皆尘土,十二侯邦就战争。
  林鸟有声应吊古,汀花无语自含情。
  千年野庙荒碑在,行路犹能说姓名。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