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薛河流域的细石器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33
颗粒名称: 二、薛河流域的细石器文化
分类号: K85
页数: 2
页码: 314-315
摘要: 旧石器时代晚期,粗大的打制石器日趋小型化,类型特征日渐鲜明,制作和修理技术也趋向成熟,这些都显示出旧石器文化的进步。在经过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岁月以后,距今约10000年,薛河流域的先民进人了以磨制石器和使用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从而步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的新阶段。
关键词: 薛河 细石器文化

内容

薛河源于沂蒙山区西麓的山丘地带,处于泰沂山脉西南边缘。在数十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山东地区的古人类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逐渐由地势较高的山岭地带迁徙至浅山丘陵、谷地与沿河平原,并且延伸到薛河流域。地质勘探、考古调查和研究资料表明,今枣庄市沙沟、薛城、官桥、滕州线以东的浅山、丘陵、平原,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已经形成。与枣庄毗邻的黄石崖、石城崮等地相继发现了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器。在山亭区的东江,滕州市的皇殿岗、前掌大、小山等地也都发现了旧石器。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文化,已在枣庄发现多处遗迹。其中一处分布在枣庄新城开发区,考古人员在野外地表以及浅层文化层中采集到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石料等标本50多件。经鉴定,属于约15000年前的细石器文化遗存。另一处分布在薛河沿岸的山亭区东江村南小邾国遗址,在春秋文化层下面红粘土层中发现了砍砸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15件打制细石器。这些石器均有第二次修整加工痕迹,制作比较精致,刮削器的刃部很锋利,而且形状多样化。经考证,这批细石器的年代距今15000年前后。这是薛河上游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实物证据。
  旧石器时代晚期,粗大的打制石器日趋小型化,类型特征日渐鲜明,制作和修理技术也趋向成熟,这些都显示出旧石器文化的进步。在经过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岁月以后,距今约10000年,薛河流域的先民进人了以磨制石器和使用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从而步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的新阶段。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