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告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27
颗粒名称: 二、报告文学
分类号: I286.59
页数: 2
页码: 306-307
摘要: 报告文学是以艺术的手段表现真人真事的一种文学体裁。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出现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台儿庄大战作为背景,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台儿庄大战的全貌。
关键词: 战后文学 报告文学

内容

报告文学是以艺术的手段表现真人真事的一种文学体裁。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出现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台儿庄大战作为背景,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台儿庄大战的全貌。在宣传台儿庄大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以及抗战文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以台儿庄大战为背景的报告文学,主要以《大公报》和《新华日报》为主要阵地。比较有影响的报告文学有:范长江的《台儿庄血战经过》(1938年4月12日《大公报》(汉口版)《慰问台儿庄》(《大公报》,1938年4月13日)《台儿庄血战故事》(《大公报》,1938年4月13日),宇文济民的《台儿庄血战速写》(《新华日报》,1938年4月10~11日),陆诒的《踏进台儿庄》(《新华日报》,1938年4月12日)《满怀奋兴上前线》(《新华日报》,1938年4月13日)《台儿庄血战座谈会》(《新华日报》,1938年4月14日)《鲁南会战》(《新华日报》,1938年4月15日),另外还有《鲁南我军大胜歼敌即可肃清》(《新中华报》,1938年4月10日)等。
  台儿庄大战的报告文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记者的亲身见闻和战争感受,即战况报道,真实反映了台儿庄大战的全貌和战役的进程;二是台儿庄战役的战场故事,再现了战争中广大官兵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三是对台儿庄战役经验、教训和意义的总结,主要是一些报纸社评文章。
  台儿庄大战成为当时各大报纸关注的焦点,纷纷报道有关台儿庄大战的情况,大量的新闻报道更是台儿庄大战战讯的先行军。《大公报》《申报》(香港)《申报》(汉口)《抗敌报》《新中华报》等报纸,都在第一时间争相报道大战的进程和对大战的看法。据以上5家报纸统计,有关战况的报道共2171篇,其中 《大公报》908篇、《申报》(香港)381篇、《申报》(汉口)748篇、《抗敌报》110篇《新中华报》24篇。以上5家报纸共发表将士谈话及采访32篇,发表社评56篇。国际社会关于台儿庄的舆论报道26篇。这些报道对宣传台儿庄大战,以及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军民士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台儿庄大战胜利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战役本身,报告文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宣传了战役的胜利,而且在战争的动员、军民士气的提升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台儿庄战役的报告文学的每一篇文章,无论它写的是什么,着重的是什么,通过景象和人物的描写,通过惊人的战争故事,通过记者的抒情或发议论,都或多或少地增强了这次战役在全国的轰动效应。”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