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儿庄大战在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台儿庄大战在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地位
分类号: K265;C955
页数: 6
页码: 300-305
摘要: 台儿庄大战在抗日战争中意义非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精神的历史性飞跃,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觉醒后的民族精神战胜日本法西斯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典范。台儿庄大战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 台儿庄大战 民族精神史

内容

台儿庄大战在抗日战争中意义非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精神的历史性飞跃,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觉醒后的民族精神战胜日本法西斯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典范。台儿庄大战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台儿庄大战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台儿庄大战是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第一场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和转折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台儿庄大战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整个抗战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台儿庄大战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面前,忠义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当祖国面临外敌人侵的时候,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空前团结精神;三是不畏强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在台儿庄大战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展现了民族意识的新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台儿庄一战,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全面升华,民族精神的崇高力量得到全面发挥。
  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能没有民族精神。台儿庄大战证实了我们民族精神长青不老,是她让这些手持大刀的血肉之躯,在坦克大炮前倒下了一批,又上来一批,全然没有了死亡的概念!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二、恢复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台儿庄大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创造了5000年的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晚清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几近被西方列强瓜分,在与列强大大小小的战争中,都是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当夜传遍全国,武汉、徐州、广州、重庆、长沙、郑州等大城市都相继举行了万人空巷的庆典,举国欢腾。台儿庄大战胜利的消息家喻户晓,空前的一系列的庆典活动和抗战宣传,把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抗战必胜的自信心推到了顶点,在一定程度上驱散了民众“亡国论”的阴霾,千万人只有一个信念——抗战到底。
  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对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亲临台儿庄战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卡尔逊上尉,这样评价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将是中国人民希望的象征,鼓舞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战斗。” 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前来参观战绩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也大批涌到。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取得首次胜利后,极大增强了国民政府抗战胜利的信心。“速胜论”和“准决战论”取代了昔日的“亡国论”和“唯武器论”。虽然“速胜论”和“准决战论”的思想的出现对整个战局是不利的,制造了一些混乱,但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为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心理基础。
  台儿庄大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备受鼓舞,蒋介石决定乘胜扩大战果,不断向徐州地区大量增兵,在徐州附近地区集结了60万大军,欲在此与日军决战。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错误的,但做出这样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提高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台儿庄大捷后,各国记者纷纷到台儿庄前线采访,如苏联塔斯社记者谷礼宾斯基、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阿希博尔德•斯蒂尔、新加坡《星中日报》记者胡守愚等。他们把有关台儿庄战役的消息很快传到海外。英、法、美、苏等国报纸,都曾以显著位置刊登中国战事的电讯,发表对中国的抗战肯定或赞扬的评论。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随之大增。台儿庄大战的为“中国的英雄班”。
  1938年4月6日,张明山等被围困在碉堡里,日军用炮火轰击碉堡,并派来中外记者聚集台儿庄前线100多名步兵攻打碉堡,打了整整一天后,日军仍没有攻下张明山据守的碉堡。弹尽粮绝后,张明山班宁死不屈,全部战死。日军被张明山班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在全班阵亡的碉堡旁边,树立了一块“中国的英雄班”牌子,以示对抗战英雄的尊重。在战场上能够得到对手的尊敬,这是难能可贵的。中国军人、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也随之焕然一新。
  四、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强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日趋激化,面对共同的民族大敌,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开始彰显。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强化的结果。
  台儿庄大战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军队不分中央嫡系和地方杂牌,全都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如果没有团结,没有艰苦的奋斗,没有发自内心的自信,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中国人民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国共两党抛弃前嫌,精诚胜利,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台儿庄大战的将士们表现出来的奋勇抗战、宁死不屈的精神也震撼了日军,他们把我军的一一〇师第六五六团第一营第一连的张明山班称团结,共同谋划了台儿庄战役。
  白崇禧被蒋介石委派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临行前白崇禧专程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向周恩来和叶剑英请教作战方略。周恩来根据当时的战局情况,给第五战区以下建议:除以新四军、八路军一部配合作战外,在津浦路南段,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法,运动于淮河流域,使日军不敢贸然北上;在徐州以北,则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守点打援,以达各个击破的目的。
  在台儿庄大战前夕,周恩来派时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前往徐州,会见李宗仁,重申了作战建议。李宗仁、白崇禧基本上接受上述作战方案。1938年1月至5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同日军展开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皖三省交界地区的作战。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强化,不仅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还表现为在国军内部的李宗仁、蒋介石之间,张自忠、庞炳勋之间抛弃前嫌、协同抗日的事迹,同时,还表现为战区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和支援。台儿庄大战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见证,也是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战役。
  五、强烈的爱国精神得到升华和弘扬忠君报国是传统的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士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抗战时期,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生存促使了民族觉悟,忠君报国思想演化并升华成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为了某个君主,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桿卫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与自由,不为外族所奴役。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在台儿庄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正是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台儿庄大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首次胜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台儿庄大战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对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台儿庄大战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具有不朽的地位,它使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恢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空前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和弘扬。台儿庄大战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整合,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转折点。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