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众支援同力戮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18
颗粒名称: 二、民众支援同力戮敌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298-300
摘要: 川军到达滕县一带时,山东民众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抗战热情支援抗战将士,人们扶老携幼,送来白菜、粉条、猪肉、豆腐等慰劳抗战将士,晚间送柴草给巡察队烤火,鼓舞了抗战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军队作战,在台儿庄大战中广大民众,采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和支援着这场民族之战,为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贡献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 抗日 民众支援 同力戮敌

内容

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正规部队的战斗力,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在台儿庄大战中广大民众,采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和支援着这场民族之战,为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贡献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积极力量。
  川军到达滕县一带时,山东民众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抗战热情支援抗战将士,人们扶老携幼,送来白菜、粉条、猪肉、豆腐等慰劳抗战将士,晚间送柴草给巡察队烤火,鼓舞了抗战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军队作战,他们帮助军队抢救伤员、侦察敌情、运送弹药、补给食品,全无惧色。
  在滕县保卫战期间,滕县民众热情款待抗战的川军,大力支持川军的抗战,他们杀猪宰羊、烙鲁南大饼犒劳士兵,看到川军在寒冷的冬天还穿着草鞋对敌作战,滕县民众集中起来赶制了大量的鞋袜、手套支援部队的抗战,滕县的铁匠连夜为川军锻制杀敌大刀。
  王铭章的一二二师官兵衣衫单薄,手脚冻肿。滕县同仁堂中药铺的孔昭当即买了许多布料、棉花,又拆了自家多余的新衣被,找来裁缝和女工,做了大量的鞋袜和1000多副手套,献给了川军。
  滕县的“抗日三老”同样给川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日三老”是滕县的著名士绅,他们是沙印才、黄馥堂和张守谦。在滕县保卫战期间,黄馥堂已70高龄,他既出资,又出力,还以诗文为刀,鼓舞士气,誓不附逆,在学生和群众中进行抗日宣传,积极支持王铭章师长率部保卫滕县,亲自组织群众给部队烧水做饭,送弹药、抬担架,表现了极大的、无私的爱国热情。
  有了民众的支持,川军的守城士气更加高涨。在滕县战役结束后,许多重伤的官兵被沿途各村镇的老乡收容、隐藏起来并成功转移到后方。一二二师三六四旅旅部少校副官鲁福庆在巷战时被俘,日军把被俘的20多个官兵押到城外的沙滩上,残忍地用刺刀戳死。深夜,附近的老乡前往掩埋勇士的尸体时,发现鲁福庆还有一丝气息,于是把他藏在村子里,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其治疗。2个月以后,伤势好转,老乡们派人将其护送到了后方,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一二七师师长陈离负伤后也是在老乡们的掩护下脱险的。滕县战役后,很多负伤官兵流落在日军占领区内,部队撤走后,滕县人民自动抬运我军受伤官兵,由微山湖小路运出送至利国驿。在普阳山受伤的传令兵唐某,因伤势严重,滕县民众为避开日军,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村转一村地把传令兵转移出去。滕县民众的这种爱国拥军的热情和精神,令抗战将士由衷地感佩。
  战地军民精诚合作共同对敌,敌前敌后的民众纷纷组织抗日宣传队,除进行抗日宣传外,还主动捐献自己的财物慰劳军队,民众为军队送来了鸡鸭鱼肉、萝卜大葱、馒头煎饼,民众的拥军活动,使军队应接不暇,常常令士兵感动落泪。
  战地群众与军队协同作战,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战场。枣庄有一支由矿工和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经常夜袭日军的后方,日军设在枣庄的汽油库被义勇军炸毁,日军的空军受到了限制,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正面进攻。秘密社会组织也加入到抗日的洪流中,豫西红枪会的一个梭镖队,在韩庄战斗中表现出色,具有神话迷信色彩的梭镖队善于夜袭和肉搏,他们配备大刀、板斧和手枪等,作战灵活,个个不惜生命,时而配合步兵行动,时而由他们单独秘密袭击日军,刺死、刺伤和活捉不少日军,杀得日军胆战心惊。
  蒙城县知名人士钮玉书,发动地方群众组织了500多人的武工大队,队员以红缨枪和大刀为武器,配合正规部队进行游击战争。队员中有个姑娘女扮男装,被六五六团团长廖运周发现,这位姑娘让团长为其保密,并参加了韩庄火车站的战斗。钮玉书还在地方上组织了200多人的谍报队,队员成分复杂,有小商小贩、开饭馆的小老板、有卖唱说书的妇女,甚至还有青红帮成员。谍报队为我军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日军资料和情报。
  地方政府和民众积极协助军队抗日,时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临沂、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处长及代理峄县县长李同伟,积极动员群众协助军队抗战,为参战部队征调民工、搬运、向导、侦察敌情等。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李同伟县长动员辖区附近20里以内的村庄民众,筹集猪肉、羊肉、鸡蛋、白面、煎饼等慰劳军队。虽时值青黄不接之际,广大民众无不尽其所有,捐献物资犒赏我军将士,汤恩伯曾感动地说:“我们走过很多地方,部队未到,村民即逃避一空,见不到老百姓,见不到地方政府人员。你们山东地方组织得很好,能协助军队作战,全国都这样,仗就好打了。”战后,李同伟县长组织民众整理家园,维持地方秩序,收容伤病员和掉队士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在他所著的《人民之战》里,表达了他对中国民众的敬意。一位参战军官在接受其采访时说:“群众对我军的帮助是很大的,他们主动带路,侦察敌军的驻扎位置,还照顾伤员,并且还有很多人拿起死者的枪支投人战斗。我们的部队仅仅在两个星期以前才来到这里,每个村庄看起来彼此相似,如果没有群众的帮助是难以想象的!”李宗仁在谈及台儿庄战役胜利时,深有感慨地说:“淮南、鲁南各地的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挽救伤兵的是民众,当间谍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是民众。这些民众是赤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任起救亡的责任来了。” ®战场上的抗日将士,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杀敌,无数的抗曰英雄浴血疆场,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打出了军人的气势和抗战胜利的信心,几万名官兵长眠在这块沃血染透的土地上。战区的民众不顾生命安危,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和支援着前线将士,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抗战军民团结御辱的动力来源于历史上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一切强敌都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台儿庄大战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具有不朽的地位,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代,时刻激励着国人不断奋发图强。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铭章
相关人物
沙印才
相关人物
黄馥堂
相关人物
张守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滕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