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孙美瑶铤而走险——临城劫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97
颗粒名称: 二、孙美瑶铤而走险——临城劫车
分类号: E297.1
页数: 4
页码: 266-269
摘要: 1923年4月间,北洋军阀任命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司令,统辖山东第五、第六混成旅和二十旅、老五师等部队对抱犊崮进行围剿,把“自治军”死死围困在抱犊崮山寨之上。山上缺水断粮,“自治军”危在旦夕。孙美瑶于是率领精干力量突出重围,于5月6日清晨,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与沙沟之间的地段拦截了这趟客车,共掳获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内的外国乘客39人,以及71名中国旅客,全部解往抱樓崮山区。
关键词: 孙美瑶 铤而走险 临城劫车

内容

枣庄市东北20公里处,有一高山名曰“抱犊圍”,海拔584米,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孙美珠、孙美瑶、孙桂枝等为领导的“山东建国自治军”就盘踞在这里。他们因反对官兵和土匪的骚扰而招兵买马,筑寨于抱犊圍,共推孙桂枝为老寨主,孙美珠为大寨主。一时间人众枪多,割据一方。孙桂枝、孙美珠本是叔侄。孙氏祖居峄县白庄,是这一带很有声望的富家大族。孙美珠出身秀才,为人急公好义。孙氏叔侄共为寨主,使得不少知识分子也慕名来投,其中包括鲁南著名作家王一民,还有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京津学生。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也云集响应,不期而聚者达7000余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参加过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有的是从法国归来的华工,有的是来自安武军或河南的退伍军人,更多的则是破产农民。1920年清明节这天,他们宣告成立“山东建国自治军”,由孙美珠任五路联军总司令。
  “山东建国自治军”成立之初就拟定了10条山规,包括保护贫苦农民,不准奸盗邪浮淫,公平买卖,不准妄杀一个,不准拉人家的耕牛和扒普通农民的粮食,不准抢劫行旅客商,不准打骂贫苦兄弟,不准欺软凌弱,路见不平要拔刀相助等。
  他们还曾发表聚义宣言,内称:“官府暴虐不仁,与土豪劣绅狼狈为奸,鱼肉人民。今又大旱,连年失收。资产奸商……剥榨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流离颠沛,饿殍遍野,惨不可忍。今孙桂枝等联合贫穷兄弟,反抗暴虐的官府,劫富济贫。”宣言一出,更多饥民聚集在抱犊崮山上。他们驰骋于胶济、津浦、陇海3条铁路线间,辗转苏鲁豫皖一带打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他们打过邹县恶霸十大家、滕县的八大家,在苏北打过东三街、于家庄、南头村等恶霸地主。1922年7月,自治军聚集千人,攻打临沂傅家庄,劫持大恶霸地主赵荣廷等富户数十人,得赎款21万元。“建国自治军”纵横齐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震全国。
  1922年8月,孙美珠在与北洋政府军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孙美瑶继承乃兄遗志,被推为首领。时孙美瑶年仅24岁,虽身材短小,但精明强干。1923年4月间,北洋军阀任命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司令,统辖山东第五、第六混成旅和二十旅、老五师等部队对抱犊崮进行围剿,把“自治军”死死围困在抱犊崮山寨之上。山上缺水断粮,“自治军”危在旦夕。为了打退敌人的封锁,孙美瑶想出奇策,那就是劫持津浦线列车上的洋人,以此为质逼迫北洋政府退兵。孙美瑶等人从设在上海、南京等地联络站提供的情报中获知,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第二次特别快车上载有大量外国人,于是率领精干力量突出重围,于5月6日清晨,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与沙沟之间的地段拦截了这趟客车,共掳获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内的外国乘客39人,以及71名中国旅客,全部解往抱樓崮山区。
  事件发生后,如巨石击水,引起滔天巨浪,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列强驻华公使纷纷向北洋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必须在3日内将全体外国人质救出,否则每隔24小时须赔款若干。16国外交使团还借机提出对中国铁路实行“共管”。小小的枣庄一时成为全世界舆论的焦点,登上了《泰晤士报》等世界大报的头版。北洋政府大员、列强在华外交人员、中外各大通讯社记者、国内各大军政势力代表云集枣庄。在国内外巨大的压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北洋政府被迫撤去重围,将孙美瑶部招抚,“山东建国自治军”被正式编为山东新编旅。不久,在吴佩孚的密令下,北洋军阀兖州镇守使张培荣设“鸿门宴”诱杀了孙美瑶,孙部遂解体。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孙美瑶领导的山东建国自治军是土匪武装,而临城劫车案纯粹是土匪作乱。其实这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误解。1923年5月21曰,《晨报》曾刊登《建国自治军第一路军通告》,其中写道:溯自近年以来,国事溷淆,是非颠倒,一则曰加税,再者曰筹款、派捐、公债、印花、厘金种种苛派,纷至沓来……劣董恶绅,表里为奸……吾同仁奋然起义……平等为主义,均户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劣董恶绅,将中国之腐败病民政策涤刷一新,熙熙皞皞,打出一个清平世界,为父老兄弟造真幸福。
  这份通告说明,孙美瑶及其率领的“山东建国自治军”有着鲜明的革命旗帜和明确的行动纲领,打击的是反动透顶的北洋军阀政府,掠夺的是巧取豪夺的地主劣绅,实际上是一支农民起义队伍。当时的人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1926年12月,在毛泽东和李维汉参加的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其中明确肯定临城劫车案是“潜伏在农村中的革命运动”,孙美瑶的“山东建国自治军”是“革命的团体”。原籍枣庄的著名爱国人士刘子衡(1905~1981)也在《临城劫车案如是我闻》中披露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证明“山东建国自治军”从1920年清明节建军到1923年临城劫车,始终与枣庄籍的同盟会员张锦湖、张聘卿、张飞“安清三老”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他们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聘卿代表孙中山作为招抚使,委任孙美珠为“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总司令”。临城劫车案发生时曾亲来枣庄采访的著名记者陈无我在临城劫车案4个月后出版了《临城劫车案记事》,在该书序言中,陈无我写道:“吾人观察此次土匪行为,显系初步政识之冲动,一般国民对于政治现状与其生活之关系,具不得已之要求,而出此不得已之手段。观于匪等迭次之告示与函件可以证之。匪等此种政识大都被世界社会主义之潮流所鼓荡,而同时复为本国政治之现象所压迫,因而出以不中程序之奋斗。其历程乃在苏俄赤化与欧美民治之间。”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美珠
相关人物
孙美瑶
相关人物
孙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