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在煤城的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93
颗粒名称: 一、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在煤城的传播
分类号: D053;D02
页数: 4
摘要: 早在中共建党伊始,就把枣庄当成一个传播革命火种的重点区域。1923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罗章龙来到枣庄、滕县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传播马列主义。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渎书的峄县籍青年学生田厚起(又名田慕寒)受到马列主义教育和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次回家乡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先后两次遭到反动军警逮捕,但始终英勇顽强,坚持斗争,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幸于1931年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
关键词: 马列主义 革命理论 传播

内容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枣庄煤矿是国内闻名的第三大煤矿,产业工人达到2万人。当时的枣庄矿区工人,经常挣扎在资本家和封建把头残酷压榨的人间地狱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工人们在手持皮鞭、木棍等各种凶器的封建包工美子和大小监工的监督下干活,在毫无生命安全保障的险恶矿井下劳动,每天劳动12小时,所得工资寥寥无几。有固定工资的“里工”,高的每月十四五元,低的只有七八元。没有固定工资的“外工”,其工资就更少得可怜。无论“里工”还是“外工”,都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更谈不上养家糊口。无数矿工因惨遭资本家的压榨、封建把头的摧残和井下事故而埋骨于矿井深处,更多矿工被逼得卖儿卖女和家破人亡。当时的枣庄矿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苦工人,真可怜,铺着烂麦草,盖着麻袋片,冬天冻得打战战,夏天热得气难喘,忍饥挨饿真悲惨,卖儿卖女泪涟涟。下矿井如进鬼门关,矿井下就像阎王殿,把头皮鞭打,监工逼着卖命干,工人挖煤流血汗,挨打受骂遭摧残,伤亡事故常出现,惨死井下葬黄泉。”虽然矿工们不断采取自发的斗争方式来反抗剥削和压榨,但这些零星的、分散的自发斗争每每以失败而告终。工人急需无产阶级先进文化的教育和启发。
  早在中共建党伊始,就把枣庄当成一个传播革命火种的重点区域。1923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罗章龙来到枣庄、滕县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传播马列主义,并在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了反映山东地方当局横征暴敛、人民奋起反抗的文章。同年冬,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渎书的峄县籍青年学生田厚起(又名田慕寒)受到马列主义教育和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次回家乡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先后两次遭到反动军警逮捕,但始终英勇顽强,坚持斗争,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幸于1931年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
  虽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当中,但在枣庄的地平线上,仍然顽强地出现了新文化的曙光。
  据枣庄地区早期革命党人回忆,1926年初,党组织曾派一位李姓地下革命工作者来到枣庄矿区,专程进行革命宣传。这个人身材高大,住在南马道三合庄一个小旅店里。他表面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对工人们的生活和疾苦非常关心。工人们认为他是个体贴自己的好人,许多人下班后都来找他聊天。他经常对工人们说:“工人为什么穷?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资本家和封建把头为什么富?住洋楼,吃得好,穿得好,洋钱花不了,养得胖胖的,整天花天酒地的享受。这都是由于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剥削工人的血汗所造成的。” 他还进一步教育工人们说:“工人们受穷苦的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对自己的剥削,而更重要的是工人们一盘散沙,没有组织,不能很好地与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开展斗争。不斗争,永远也改变不了工人的贫穷地位。”他告诉穷苦矿工:“要想过好日子,大家就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起反抗资本家和封建把头的剥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待遇和减少劳动时间。” 由于形势紧张,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者在枣庄矿区没有待多长时间就走了。对枣庄马列主义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枣庄籍早期共产党人朱道南,又名朱本邵。1902年,朱道南出生在峄县北于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年在北于村读私塾,后到峄县城读小学。1922年,到济南省立师范讲习所学习,不久又转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6年秋,朱道南在济南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3月,在湖南长沙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他参加了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浴血杀敌,屡立战功。1930年秋,朱道南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在峄县齐村小学当了教师。他以此身份做掩护,千方百计传播马列主义。在讲课或与师生交谈时,他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广州起义的故事,对师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教育。在他的鼓动下,许多人接受了马列主义。1932年秋,朱道南调到了峄县教育局担任教育委员,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发展有生力量,为革命暴动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1937年,朱道南利用自己发展的力量组织成立了“抗日联庄会”,建起枣庄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这年秋天,朱道南组织策划“邹坞暴动”,打响了枣庄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后,朱道南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历史小说《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尔后又改编成电影《大浪淘沙》,受到了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贺龙、徐向前、陶铸等人的充分肯定和关注。影片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细腻刻画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探索、追求、拼搏的成长道路。朱道南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知识青年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是希望之所在。
  1931年夏,滕县人王临之在济宁省立第七中学任图书管理员时,经王溥泉(后改名刘顺元)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他从济宁回到滕县后,与由他介绍人党的几个进步青年一起,在滕县南门里创办了一个“国民书店”,不仅出售进步书刊,而且还秘密出售《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等被当局查禁的革命书籍,成为滕县早期共产党人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的红色阵地。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厚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煤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