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列主义在枣庄的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马列主义在枣庄的传播
分类号: D053
页数: 6
页码: 260-265
摘要: 马列主义先进文化在枣庄扎根沃土,绽放出绚烂的思维之花。不甘忍受压迫的枣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洗礼,开始用无产阶级先进文化解放自己的头脑,并成立了自己的党组织,同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列主义新文化在枣庄人民追求民主与进步的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威力。
关键词: 马列主义 枣庄 传播

内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沐浴着马列主义的文明之光,枣庄文化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纪元。马列主义先进文化在枣庄扎根沃土,绽放出绚烂的思维之花。不甘忍受压迫的枣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洗礼,开始用无产阶级先进文化解放自己的头脑,并成立了自己的党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会运动,同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列主义新文化在枣庄人民追求民主与进步的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威力。
  一、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在煤城的传播20世纪一二十年代,枣庄煤矿是国内闻名的第三大煤矿,产业工人达到2万人。当时的枣庄矿区工人,经常挣扎在资本家和封建把头残酷压榨的人间地狱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工人们在手持皮鞭、木棍等各种凶器的封建包工美子和大小监工的监督下干活,在毫无生命安全保障的险恶矿井下劳动,每天劳动12小时,所得工资寥寥无几。有固定工资的“里工”,高的每月十四五元,低的只有七八元。没有固定工资的“外工”,其工资就更少得可怜。无论“里工”还是“外工”,都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更谈不上养家糊口。无数矿工因惨遭资本家的压榨、封建把头的摧残和井下事故而埋骨于矿井深处,更多矿工被逼得卖儿卖女和家破人亡。当时的枣庄矿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苦工人,真可怜,铺着烂麦草,盖着麻袋片,冬天冻得打战战,夏天热得气难喘,忍饥挨饿真悲惨,卖儿卖女泪涟涟。下矿井如进鬼门关,矿井下就像阎王殿,把头皮鞭打,监工逼着卖命干,工人挖煤流血汗,挨打受骂遭摧残,伤亡事故常出现,惨死井下葬黄泉。”虽然矿工们不断采取自发的斗争方式来反抗剥削和压榨,但这些零星的、分散的自发斗争每每以失败而告终。工人急需无产阶级先进文化的教育和启发。
  早在中共建党伊始,就把枣庄当成一个传播革命火种的重点区域。1923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罗章龙来到枣庄、滕县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传播马列主义,并在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了反映山东地方当局横征暴敛、人民奋起反抗的文章。同年冬,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渎书的峄县籍青年学生田厚起(又名田慕寒)受到马列主义教育和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次回家乡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先后两次遭到反动军警逮捕,但始终英勇顽强,坚持斗争,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幸于1931年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
  虽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当中,但在枣庄的地平线上,仍然顽强地出现了新文化的曙光。
  据枣庄地区早期革命党人回忆,1926年初,党组织曾派一位李姓地下革命工作者来到枣庄矿区,专程进行革命宣传。这个人身材高大,住在南马道三合庄一个小旅店里。他表面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对工人们的生活和疾苦非常关心。工人们认为他是个体贴自己的好人,许多人下班后都来找他聊天。他经常对工人们说:“工人为什么穷?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资本家和封建把头为什么富?住洋楼,吃得好,穿得好,洋钱花不了,养得胖胖的,整天花天酒地的享受。这都是由于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剥削工人的血汗所造成的。” 他还进一步教育工人们说:“工人们受穷苦的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对自己的剥削,而更重要的是工人们一盘散沙,没有组织,不能很好地与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开展斗争。不斗争,永远也改变不了工人的贫穷地位。”他告诉穷苦矿工:“要想过好日子,大家就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起反抗资本家和封建把头的剥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待遇和减少劳动时间。” 由于形势紧张,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者在枣庄矿区没有待多长时间就走了。对枣庄马列主义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枣庄籍早期共产党人朱道南,又名朱本邵。1902年,朱道南出生在峄县北于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年在北于村读私塾,后到峄县城读小学。1922年,到济南省立师范讲习所学习,不久又转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6年秋,朱道南在济南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3月,在湖南长沙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他参加了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浴血杀敌,屡立战功。1930年秋,朱道南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在峄县齐村小学当了教师。他以此身份做掩护,千方百计传播马列主义。在讲课或与师生交谈时,他讲述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广州起义的故事,对师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教育。在他的鼓动下,许多人接受了马列主义。1932年秋,朱道南调到了峄县教育局担任教育委员,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发展有生力量,为革命暴动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1937年,朱道南利用自己发展的力量组织成立了“抗日联庄会”,建起枣庄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这年秋天,朱道南组织策划“邹坞暴动”,打响了枣庄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后,朱道南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历史小说《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尔后又改编成电影《大浪淘沙》,受到了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贺龙、徐向前、陶铸等人的充分肯定和关注。影片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细腻刻画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探索、追求、拼搏的成长道路。朱道南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知识青年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是希望之所在。
  1931年夏,滕县人王临之在济宁省立第七中学任图书管理员时,经王溥泉(后改名刘顺元)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他从济宁回到滕县后,与由他介绍人党的几个进步青年一起,在滕县南门里创办了一个“国民书店”,不仅出售进步书刊,而且还秘密出售《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等被当局查禁的革命书籍,成为滕县早期共产党人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的红色阵地。
  二、赛庄矿区党支部和矿区工会的建立1926年春,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纪子瑞来枣庄矿区开展建党工作和领导工人运动。纪子瑞,又名纪济民,1895年生于山东胶县(今胶州市)里岔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0年,他15岁时离开家乡,跟着大哥到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做工。目睹青岛遭德、日蹂躏的惨状,逐渐萌发出强烈的反抗意识。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纪子瑞在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山东早期共产党活动的重要领导者。
  在枣庄矿区,纪子瑞不仅住在穷苦的煤矿工人家里,还经常与工人一起在矿井下劳动,了解中兴公司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残酷压榨,体验工人的疾苦,询问工人的要求。他将马列主义与枣庄矿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启发教育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自觉地与资本家、封建把头展开斗争。当工人们有了一定政治觉悟之后,他又对工人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在工人积极分子中积极发展党员。他在枣庄矿区先后发展了张福林等10名共产党员,创建了枣庄矿区乃至整个枣庄市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枣庄矿区支部,并组织工人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枣庄第一个工会组织——枣庄矿区地下赤色工会。马列主义先进文化在枣庄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堡垒。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在全国革命运动高潮的鼓舞下,1927年6月27日,在以纪子瑞为首的中共枣庄矿区支部领导下,2000多名矿区工人召开罢工大会,成立了枣庄矿区劳工会,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六月大罢工。
  参加罢工大会的工人代表在大会上控诉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揭露了资本家、封建把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诉说了工人们在物价飞涨、工资低微的情况下的悲惨生活,强烈要求资本家提高工资、改善物质生活待遇和取消封建包工制度。会场上掀起了控诉压迫和剥削的阵阵声浪,发出了“坚决举行大罢工”的怒吼。这次大会,显示了广大工人反抗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压榨的坚强决心,打击了压榨工人的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大长了工人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士气。
  在枣庄矿区劳工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踊跃参加大罢工,举行各种集会和群众游行,张贴“劳工神圣”、“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工人与职员平等分花红”等标语,掀起了大罢工的高潮。这次工人大罢工虽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它使工人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伟大力量,并在罢工中也获得了一些斗争成果,因而增强了工人同资本家斗争的胜利信心。这次大罢工还锻炼了一批工人骨干分子,为枣庄矿区今后的工人运动培养了一些优秀的领导干部。
  1927年7月,北伐军撤出枣庄矿区,北洋军阀张宗昌部卷土重来。中共枣庄矿区支部和劳工会的活动被迫暂时停止,全矿区的工人运动也由高潮转人了低潮。1928年4月,国民党举行所谓第二次北伐,国民党新军阀开始控制枣庄,施行白色恐怖。纪子瑞按照党的指示离开枣庄矿区,在南京和上海以及山东多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6月,纪子瑞在四方机车车辆厂进行革命活动时不幸被捕,被押送到济南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第一监狱关押。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种种折磨和酷刑,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战斗。1931年4月5日,纪子瑞与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等其他21名革命志士被押赴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面对死亡,纪子瑞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高呼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革命口号,壮烈牺牲。
  纪子瑞是枣庄地区红色文化的播种者和开拓者,他的革命事迹和浩然正气,将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
  1928年4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枣庄。这时,由于战争,全矿区工人仅剩下几百人。广大失业工人在死亡线上挣扎,迫切要求复工和救济。为了团结工人同资本家、国民党官僚进行斗争,地下党组织决定组织枣庄矿区外工会,恢复工会的革命活动。1928年7月11日,枣庄矿区外工会正式成立,大大鼓舞了工人们的斗志。工人们同资本家及其豢养的“中兴矿工同业工会筹备处”(又称“里工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枣庄矿区外工会的成立,使资本家、国民党官僚们更加慌张起来。国民党中央党部立即批准成立枣庄矿区“工会整理委员会”(简称“工整会”),破坏工人运动。在国民党工整会和资本家加强对工人运动镇压和对工人群众统治的情况下,工人们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了。根据当时国民党党部不完全统计,当时枣庄失业工人有五六千人,在业工人大部分靠借债维持生活,在1997名工人、职员中,只有4人有储蓄。在调查过的1450名里工工人中,每日固定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占28%,每日工作8~1.2小时的占20%;其余的外工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生活的困难迫使工人起来和资本家继续进行斗争。1929年3月4日,台儿庄分厂抬煤工人宣布罢工,向中兴公司资本家提出增加收人的要求。由于工整会的破坏,台儿庄抬煤分厂工人的这次罢工只得到了局部的胜利。但它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通过这次罢工斗争不仅使拉煤工人的收人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自国民党占领枣庄以后工人运动的消沉状态。它向工人宣告:只要工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白色恐怖政策所带给工人运动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资本家对工人的猖狂进攻是可以打退的。
  台儿庄分厂工人的罢工是矿区工人运动从消沉转人复兴的信号,也说明煤矿工人的革命火焰是任何反动势力都扑灭不了的。此后,枣庄工人阶级在共产党先进文化的指引下,前仆后继,一直坚持斗争,成为创造枣庄现代历史的主力军。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