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代枣庄文化品格的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近代枣庄文化品格的形成
分类号: G02
页数: 6
页码: 254-259
摘要: 随着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枣庄文化也在广采博收的基础上逐渐锻造出新的精神品格。近代文明对赛庄城市文化的催生与建构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枣庄地方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吸纳与融合西方近代文明对枣庄地方文化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工业文明带来的文化新风经济的兴盛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 枣庄 文化品格 文化精神

内容

外来文化的冲击给枣庄文化带来了压力,更提供了一种新陈代谢的契机。随着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枣庄文化也在广采博收的基础上逐渐锻造出新的精神品格。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枣庄人勇于吸纳引进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既不盲目自大,也不盲目随从,而是从会通的角度倡导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渗透、重组和再造,对西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走文化整合创新之路。这种方式,不囿于洋,不困于中,避免了单纯从表层来进行中西文化对接,反映了枣庄本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袭扰时的智慧。强化趋新与谋求变革的近代意识、主动接受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仿造和创新洋事物、大胆革除陋俗并创造新生活成了近代枣庄文化品格的鲜明特征。
  一、近代文明对赛庄城市文化的催生与建构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随着西方文明的大规模登陆,行进在近代化旅程中的枣庄,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开阔的胸怀、海纳百川的精神和高度的自信接纳了来自异域的文化,并通过融合与对话不断实现自我革新,逐渐脱离了单纯的农耕文明,在丰腴的母体文化中建构起生气勃勃、气象万千的城市文化品格,实现了精神世界的一次彻底蜕变。
  大略说来,近代枣庄城市文化的建构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兼容并包,多元并存。随着1912年津浦线全线通车,再加上原有的运河航运,偏居一隅的枣庄占据了两条贯通南北的水陆交通大动脉,成为华东地区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之一。交通能力的腾跃,使枣庄能够更深地参与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当中,甚至能够做到与东部最为发达的京津沪等大商埠同步发展。无论是北京、天津的新思想、新观念,还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新风尚,均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枣庄的大街小巷。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中兴公司为代表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以后,海内外大批官宦、工商业者、士绅、知识分子及工农大众来到枣庄,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使得枣庄在文化上南北交融、东西杂聚,成为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流荟萃之所。可以说,复合性、开放性成为近代枣庄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是竞争进取,不甘人后。鸦片战争的屈辱,甲午战争的伤痛,刺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在救国图强的思潮中,面对严酷的生存危机,枣庄人也一改“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价值观,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引人西方的竞争进取思想,用“竞争生存”的理念来取代不思进取的中庸之道,西方进化论思想因而得到广泛传播。从此,崇尚竞争、重“力”轻“命”、勇于冒险和标新立异成为枣庄文化的主基调。
  三是摆脱“重农抑商”的精神桎梏,大力弘扬工商文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枣庄的落地生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等陈腐观念逐渐被枣庄人所抛弃,求利、重商、富国之风逐渐深人人心。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成为枣庄人的共同追求。1878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诞生在枣庄绝不是偶然,它是枣庄人解放思想、奋发图强、救亡兴国精神的最好写照。以中兴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在枣庄地区的崛起,奏响了中国近代化交响乐章的最强音。
  二、枣庄地方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吸纳与融合西方近代文明对枣庄地方文化的渗透是全方位的。随着报刊的传播、学堂的设立以及人员的交流,无论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在社会风尚方面,都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文明因素揉合进枣庄地方文化当中,促使枣庄地区的饮食、衣着、装饰、建筑等市井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迁。
  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兴公司“飞机楼”的建造了。
  所谓“飞机楼”,其实是中兴公司的办公楼,因其外形酷似飞机,故得此名。这座楼不仅是中兴公司胼手砥足、沐风栉雨发展民族工业的见证,也是中西文化交融汇合一个杰出代表。
  “飞机楼”始建于1923年,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东西走向的两层建筑。大楼层高4米,总建筑面积2813平方米,共投资144万元。大楼东部有地下室,高3米,通地下室有3处出人口。正楼中间凸出部分由两根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内中间门厅由4根花岗岩圆柱拱托,两端与楼梯间相连,长12米,宽11米。门厅北单体建筑为会议室,门厅两侧有东西走廊,宽2.2米。走廊两侧为办公室,宽敞明亮。水刷石外墙,混凝土沿口,大坡度起脊红瓦屋面,衬托着突出房顶的塔楼。正楼中央全高15.6米。整座建筑物层次错落有致,格外雄伟壮观。“飞机楼”的东西两侧50米外各建有配楼1座,红砖墙身,大红瓦屋面,均为两层砖木结构,东楼面积1734平方米,西楼面积1176平方米,与主楼整体呈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V”形。大楼被设计成飞机形状,寓意着中兴公司事业的腾飞。
  单看外表,这座建筑没有任何中国文化的影子,但实际上,大楼的设计却是中欧文化结合的产物。整个大楼主体坐北朝南,但偏西5度。之所以采取这种设计,恰恰是对枣庄传统习俗的尊重。“飞机楼”南边,有条正南正北的中新街(今中心街),而枣庄当地建房有个规矩,即房门不能正对着路,否则不吉不利。为了不让房门正对着马路,所以才出现了偏西的这一设计。“飞机楼”的设计还加人了中国最古老的礼仪观念。因为当时中兴公司的两位董事会长徐世昌和黎元洪都是国家总统,应享“九五至尊”,所以正门台阶被设计为9级。据说,当年中兴公司大股东张学良到中兴公司视察时,坚决不中兴公司老办公大楼“飞机楼”从正门人,而是从侧面楼梯走进大楼,体现了张学良虚怀若谷的精神。®时至今日,虽历经战乱,“飞机楼”仍然屹立在中兴公司原址上,被誉为“鲁南煤城第一楼”。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该楼成为枣庄煤矿的办公大楼。大楼正面上方“枣庄煤矿”4个大字,是由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的。
  正是因为“飞机楼”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该楼已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市人民政府即将在此大楼内部建立中国煤炭历史博物馆,向世人讲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三、工业文明带来的文化新风经济的兴盛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工业文明的发展给枣庄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诸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尤其是维新思潮的传播更加深了文化领域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大大促进了枣庄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近代化历程。古老的枣庄文化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工业文明带来的文化新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提倡和引进近代科技,二是积极发展新式教育。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中兴公司都可以算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一个代表。早在1906年,为了修建台枣铁路,中兴公司远赴德国采购了全套机器设备,包括火车头3辆,载重50吨的煤斗车50辆,以及钢轨、钢枕、起重车、平板车、客车等设备。在煤矿建设方面,中兴公司也瞄准世界最先进技术,所用设备如锅炉、大绞车、井架、煤楼、煤筛、煤斗、电动提升机、排水机等也全由德国西门子等公司进口。舍得在技术装备上花大价钱,使得中兴公司成为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煤矿之一,在规模上仅次于抚顺(中日合资)、开滦(中英合办)两大煤矿,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矿。
  除此之外,中兴公司还积极引进国外人力资源。开办伊始,中兴公司就延聘外国专家担任总矿师,负责全矿的技术保障。1929年初,中兴公司敦聘德国人克礼柯为总矿师。克礼柯履任后,大张旗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举措之一就是在主要石门安装无极绳运输,彻底改变了井下用骡马和人力运输的落后局面。这“在当时的中国煤矿中是独一无二的”。克礼柯还主持了作业方式的改进,由殊柱式采煤改为长壁式采煤。1930年和1931年,中兴公司从德国先后购进2台当时世畀上最先进的簸煤机(运煤机)、2台刈煤机和爬煤机,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助推下,从1931年起,中兴公司的煤炭产量平均以每年18万多吨的速度上升,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大型工业企业。®科学技术是近代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它不仅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的生产工具,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推动社会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重伦理、轻科学,重政术、轻生产,重传统、轻创新,重守成、轻改革的倾向,科学技术常常被作为“奇技淫巧”来加以否定。因此,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低下的地位。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在枣庄民族工业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对枣庄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强大冲击,中兴公司等民族工业的崛起使枣庄人认识到,要想自强求富,就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崇尚科学、追求技术遂成为枣庄文化新风。近代科技的威力在中兴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引进,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掌握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兴办新式学校在枣庄一时蔚然成风。新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熏陶和启发下,思想发生很大变化。经过近代科学知识的洗礼,他们不再相信星命风水、巫觋谶纬,而是相信科学、信赖科学,旧的迷信思想受到强有力冲击。而且,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应用于日常生活,使生活设施变得更加舒适与便捷,让原来较为单调的生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科技的帮助下,新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剪辫、易服、洋楼、电灯、火车、轮船、自行车、照相机等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枣庄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促使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科学、卫生、有品位的生活。戒除鸦片、废除缠足、改良婚丧祭葬成为风俗革新的主要内容。
  作为民族工业的领跑者,中兴公司也通过大力兴办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工人补习学校为文化新风尚推波助澜。1923年3月,中兴公司创办中兴小学,到1936年,发展到18个班,在校学生912人,成为当时鲁南规模最大的小学。该校开设训练、国语、自然、算术、美术、体育等课程,师资优良,所聘教师大多来自南京女子师范及天津女子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教学质量冠盖苏北、鲁南。中兴小学以“发扬中国固有的道德”为办学宗旨,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又强化对他们强学力行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亲善精诚、奉公守法、爱国爱民的大批毕业生。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就曾在中兴小学台儿庄分校就读。
  1930年,中兴公司又兴建了中兴学校职业部。学校坚持训育与教学合一,学生思想进步,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在枣庄教育界成立了中共第一个党支部。大批学生加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和“战地服务团”,为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年,中兴公司还斥资开办工人补习学校,以“启发工人觉悟,提高工人技艺,增进工作效率,完成国民资格”。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