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华北神学院的建立与迁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85
颗粒名称: 三、华北神学院的建立与迁出
分类号: G659.28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华北神学院创办于1919年9月,创办人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赫士。赫士是齐鲁大学教授,曾任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因神学观点不同,他率十几名学生另立门户,到潍县创立此校。1922年,华北神学院迁至滕县。
关键词: 华北神学院 建立 迁出

内容

华北神学院创办于1919年9月,创办人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赫士。赫士是齐鲁大学教授,曾任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因神学观点不同,他率十几名学生另立门户,到潍县创立此校。1922年,华北神学院迁至滕县。
  南迁滕县后,得天时地利,华北神学院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美国北长老会山东差会所办神学院中最大的一所,为美国教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中国布道员,对美国北长老会在山东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北神学院以培养中、高级神职人员为目标,教学分为正副两科。正科招收大学或神预科毕业生,修业3年。高中毕业生若在传教中成绩突出,得特别推荐者也可报考,但修业为4年。文化程度达不到高中毕业水平但有志于神职工作的也招收,列人副科。两科学生同堂上课。学生除学习宗教课程外,还学习天文、地质、文学、哲学、希伯来文等课程。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各省差会保送,每年招收20~25人”。学生免缴学费,生活费亦由各差会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学生自己在校内做杂工获得。
  1934年,华北神学院达到鼎盛,声誉日隆。学生达到149人(男126人,女23人),来自全国16个省区,隶属22个差会。南至海南岛,北至哈尔滨,西至陕西,都有学生慕名前来,甚至还有4位学员来自朝鲜。当时,华北神学院甚至被称为著名的美国普林斯敦神学院的姊妹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神学院遭受沉重打击,处于半停顿状态,英、美籍教师被押往潍县关押,院长改由中国牧师担任。1946年初,华北神学院迁至徐州。1948年,移至无锡。1952年,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华北神学院并人其中。
  华北神学院之所以声名远播,与创办人赫士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是分不开的。1882年,他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来华,在山东传教。1901年,应山东巡抚袁世凯之请,赫士前往济南,担任山东高等学堂总教习。他还曾协助袁世凯创办了山东邮政,并上书清廷仿照世界惯例实行星期日休假制度,被清廷采纳。此外,赫士还创办了山东第一家报纸《时报》。他所编写的《对数表》《声学揭要》《热学揭要》《光学揭要》《天文揭要》《天文初阶》《是非体要》等教材为中国各地新式学堂争相采用,对中国新式教育的普及发挥了重要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已经年迈的赫士夫妇被日军拘押于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并且放弃国际红十字会主持下的美日两国交换俘虏的机会。1944年,赫士病逝于集中营内,享年87岁。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机构

华北神学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