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北基督教会的成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83
颗粒名称: 一、华北基督教会的成立
分类号: D635.2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华北基督教会的开拓者是美国北长老会牧师罗密阁。1913年12月26曰,罗密阁牧师夫妇携全家到达滕县,成为美国北长老会在滕县的第一个基督教家庭。1913年,罗密阁在县城北关外购置了大片土地,大兴土木,修建教堂等宗教场所,正式建立了华北基督教会。
关键词: 华北基督教会 成立

内容

华北基督教会的开拓者是美国北长老会牧师罗密阁。1913年12月26曰,罗密阁牧师夫妇携全家到达滕县,成为美国北长老会在滕县的第一个基督教家庭。罗氏1901年来华,曾在山东多地传教,是美国北长老会在山东传教的重要人物。来到滕县后,他先在仓沟买了数间瓦房,作为布道所,后又在西门里路南买了一所宅院,开办福音堂,进行传教活动。年,罗密阁在县城北关外购置了大片土地,大兴土木,修建教堂等宗教场所,正式建立了华北基督教会。
  继罗密阁之后,1911~1918年,美籍牧师申乐道、道德贞、道雅伯、狄乐播等先后来到滕县,壮大了传教士的队伍,滕县基督教势力不断增长扩张。传教士们在滕县建立了一系列宗教及慈善机构,除华北基督教会外,显赫一时的还有华北神学院、华北弘道院、华北孤儿院、华北医院,它们与华北基督教会一起被称为滕县“五北”。“五北”在当时都是美国北长老会在山东成立的较大宗教机构,在山东传教史上地位卓显,也凸显了滕县教区在整个山东教区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
  华北基督教会在滕县建立了众多教堂和布道所。所设立的教堂包括滕县北关大洋楼、城南仓沟教堂、城西大坞教堂、城东马家河口教堂。这些教堂又下设20多个布道所。各个教堂和布道所都派驻牧师或长老进行传教活动。这一时期,滕县参加基督教活动的教徒最多达4000多人,成员多是贫苦农民。有些地主绅士为了借教会的势力保护财产也加入教会。他们除靠洋人保护外,还借教会传教士的关系送子女到教会办的燕京、清华、南开、复旦、齐鲁、金陵等名牌大学上学。这样,洋人利用当地士绅发展教徒,扩大势力,地主士绅则依靠洋人的保护捞取实利,二者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美国传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也非常富裕。他们都是携妻带子,每户都有1座洋房,有佣人3~5个。“五北”相互毗连,共占地300多亩,有楼30多幢,平房几百间,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宗教特区。这么庞大的一群院落,西式楼宇云集,外表非常壮观。传教士们还在滕县购买了一处30多亩地的墓地,名曰 “耶稣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委派日籍牧师大申接管了滕县基督教会。1945年日本投降后,华北基督教会及华北神学院、华北弘道院、华北孤儿院、华北医院均由中国牧师和长老管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滕县 “五北”作为教会附属财产被人民政府接收。教会保留了北关和南关两处房产,继续开展宗教活动。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