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美利与峄县孤儿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80
颗粒名称: 二、万美利与峄县孤儿院
分类号: TU252
页数: 3
页码: 244-246
摘要: 1913年2月,万美利受美国医院总会派遣,跟随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临沂基督教医院当护士,并在1920年办起了临沂孤儿院。1931年10月,她将孤儿院迁到峄县,改名为“峄县孤儿院”,并辞去临沂基督教医院护士一职,专心经营峄县孤儿院,任专职院长。
关键词: 峄县 教区发展

内容

在来峄县的众多传教士中,女教士万美利可以说是一个中心人物。她在峄县生活了20多年,创办了峄县孤儿院和台儿庄妇科医院,为了维护孤儿院的运转,她还经营着一份在当时来说堪称庞大的产业。
  1913年2月,万美利受美国医院总会派遣,跟随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临沂基督教医院当护士,并在1920年办起了临沂孤儿院。1931年10月,她将孤儿院迁到峄县,改名为“峄县孤儿院”,并辞去临沂基督教医院护士一职,专心经营峄县孤儿院,任专职院长。万美利信奉独身主义,人们多称其为“老姑”,或叫她“万护士”。
  万美利在峄县城南关路东买了30多间破旧民房作为院址。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大量农民破产,致使孤儿院收容的孤儿人数暴增,由30多人急速发展到二三百人,成为晚清民国时外国人在枣庄地区所办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慈善机构。
  万美利虽为女性,但具有不同凡俗的经商头脑和管理才能。为了保障办学所需,万美利为孤儿院选择了一条农、工、商、牧多业并举的发展道路。这一举措收效甚著,为孤儿院的生存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其能够在兵荒马乱中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峄县孤儿院的经济支柱之一是兴办医院。1922年,美国传教士叶克思在峄县开办瑞门德医院,后因故停办。万美利来到峄县后,为了筹集开办孤儿院的资金,首先复建瑞门德医院,并亲任院长。该院规模较大,医疗设备先进,医师阵容齐整,医疗质量较高。除此之外,万美利还在峄县南关、台儿庄、周营等地开办了多家诊所,其中台儿庄妇科医院最为有名。该院以妇产科为主,后又增设内科、外科,有医生、护士7人。由于西医面对一些中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时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万美利所办医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收人非常丰厚。
  万美利还在北店子和台儿庄开设牛奶场,并雇请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峄县城南关、周营两地开办了酱园。酱园规模不大,只有10多名工人,但因产品质量好而闻名遐迩。她聘请临沂的名师做技术指导,以物美价廉、薄利多销为原则,产品远销苏皖宁沪等地。据说,酱园生产的酱菜质量堪与名满天下的济宁玉堂酱菜媲美。
  在农业上,万美利经营的农场可谓规模庞大。她拥有良田1000多亩,并将这些土地全部租给附近农民耕种,然后与租户平分劳动所得。据资料记载,万美利一年可分得粮食60000余斤。除此之外,万美利还建立了小纺织厂,有织布机10台、纺线车10部、织袜机5台。以上实业和农业的经营,确保了孤儿院大批孤儿衣食无虞。
  万美利的孤儿院从生产管理到文化教育都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制度。孤儿年满7周岁时,开始接受文化教育,满12岁即实行半工半读,上午读书,下午则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孤儿院设有小学和中学,主要学唱《圣经》圣诗,对孤儿进行宗教思想灌输。教师多为神学院毕业,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工头。有些孤儿根据年龄和天资被送到外地继续学习,有的还被送到上海、烟台等地教会学校或医院学习职业技能,毕业后从事护士、技工、会计等项工作。据1951年统计,该院有中学生I4人、高级生33人、初级生113人、幼稚生9人。
  万美利对孤儿既有疼爱也有虐待。1945年的一天,一名叫金碗男的孤儿因玩火引起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三间住房,许多人要痛打这个惹祸的孩子,但万美利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说:“不准打我的孩子。”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许多人。1946年的一天夜晚,驻扎在峄县的国民党军一个副官用手枪威逼一赵姓孤女,欲施以强奸。接到报信后,万美利火速跑来拉住这位国民党军官的手,并怒斥其卑劣行径,使孤儿得救。但万美利也体罚和虐待孤儿,有的孤儿尿床,不论男女,她都强迫这些孩子头顶湿被在阳光下把被子晒干,以此作为惩戒。对一些调皮的孩子,万美利有时也采用罚跪的手段,让其跪在烈日之下。
  1949年6月,峄县解放后,峄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孤儿院,对学校进行了改造,清除宗教影响,将其逐步改造成普通学校。1951年11月,人民政府全面接管了孤儿院,改名为“峄县人民政府生产教养院”。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万美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峄县孤儿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