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商业文明的引进与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75
颗粒名称: 二、现代商业文明的引进与传播
分类号: F287.4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自泇运河开通,枣庄就借运河之利销售煤炭,销售促进生产,提高了矿工、工头、煤贩、窑主的收人,拉动了消费,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兴公司成立之前,无论是煤炭开采还是贩运,业主实行的都是家长式管理,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在其中占支配地位。业主与雇员之间的契约,在履行中带有随意性,基本上是强者主宰弱者的“霸王条款”。
关键词: 商业文化 引进 传播

内容

自泇运河开通,枣庄就借运河之利销售煤炭,销售促进生产,提高了矿工、工头、煤贩、窑主的收人,拉动了消费,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清朝嘉庆年间,已有小规模的煤场商号几十家。光绪元年(1875),出现了拥有“隆基”、“万和”、“恒大”、“永顺”等商号的煤贩,所获利润几乎接近窑主。但是,在中兴公司成立之前,无论是煤炭开采还是贩运,业主实行的都是家长式管理,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在其中占支配地位。业主与雇员之间的契约,在履行中带有随意性,基本上是强者主宰弱者的“霸王条款”。
  传统社会,生活在农耕文明中的老百姓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粮食自产自吃,衣服用自家纺织的土布缝制,住宅也是自备建材请邻居帮助建造的。普通人家几乎没有“消费”的念头和条件。
  煤炭经济刺激了枣庄的消费,家在外地的单身矿工们,下班之后除了吃饭喝酒,也偶尔出人娱乐场合。逢年过节回家,会给家人买回衣物和其他消费品。这样,为矿工服务的商店应运而生。当时的商店统称“店铺”,有门市房和后院。门房为营业区,柜台冲着大门,后面是货架,所售商品,没有类别限制,按照需求供应。被称为“伙计”的售货员负责站台,“账房先生”在一侧“坐账”,老板时常出人于店铺,迎送有身份的顾客。熟悉的顾客可以赊账,甚至不留字据。
  1920年之后,中兴公司投资兴建了拥有320间配套齐全的商业用房,建成了号称为“洋街”的商业街,供客商租用。济南、济宁、章丘、部县、滕县以及江苏、安徽、山西、河北等省外的客商,来此租赁经营。20世纪30年代,“洋街”上的商号店铺发展到50多家。较大规模的有“晋泰桟”杂货店、“增隆昌”布店、“华兴义”百货店、“庆裕”中药店。还有银行、银楼、酒店、酱园店、绸缎庄、照相馆、成衣店等。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因为多是外地客商,既要笼络顾客,又要“六亲不认”,遵循现代商业的游戏规则。他们的经营理念逐步为当地顾客认可,本土的商家也纷纷效法,使现代商业文明得以传播。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