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民居博览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48
颗粒名称: 六、民居博览城
分类号: K9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台儿庄处在京杭大运河中间的咽喉地段,汇聚了南来北往之客,容留了三教九流之徒,大批外地客商在这里落地生根,并兴建了不同风格的住宅和商铺,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台儿庄成为接纳、融汇不同建筑风格的城市,成为民居博览城。
关键词: 台儿庄 博览城

内容

台儿庄处在京杭大运河中间的咽喉地段,汇聚了南来北往之客,容留了三教九流之徒,大批外地客商在这里落地生根,并兴建了不同风格的住宅和商铺,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台儿庄成为接纳、融汇不同建筑风格的城市,成为民居博览城。
  (一)鲁南民居即茅草屋,为土砌墙体,实木屋梁和檩子,高粱秆代替椽子,麦秸稻草做屋顶的房子。就地取材,节能环保,屋内温度不随室外温度明显变化,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台儿庄运河南岸的古村庄——纤夫村,最能体现台儿庄明清运河沿岸的居民生活特点。
  (二)北方大院伽运河开通后,大批晋商经北京和天津沿运河南下,在台儿庄聚居,兴建了北方大院式的会馆和住宅。随着生意的兴隆,晋商中产生了一些大户人家,他们以家族为纽带,在台儿庄兴建了许多大型院落。万家大院是北方大院的典型代表,但不幸毁于战火。胡家大院坐落在月河街东首,为四进四出的两进庭院,北头为单层面街门市,中建双层堂楼,东西各建厢房,青石铺地,院宅幽深,室内楠木楼板,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这种店面临街、庭院朝河的结构布局,表现出顺天然、亲人和、朴素雅致的个性特征,具有节奏明快、方便实用的商业功能。
  (三)徽派建筑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和枣庄商贸业的繁荣,大量徽商沿运河北上,到枣庄一带经商,并在台儿庄建造了徽派的会馆、商铺和住宅。大衙门街两侧的店铺、民居,建有明显的马头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四)水乡建筑台儿庄因运而兴,境内河流密布,很多建筑临水而建,尤其是运河两岸的商埠,有的阳台伸人水面之上,临河而居,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特色。在空间构成上,水乡建筑枕河而居,因河设市,夹岸为街,水陆两宜,构筑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在建筑特征上,规模较小,但具体人微,粉墙黛瓦,山墙起伏,宅院四合。既体现传统家族伦理秩序,又有文人墨客的闲适,以及北方人的纯朴、敦厚追求。
  (五)欧式建筑清朝末年,由于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和西方天主教、基督新教的传教士来枣庄传教,欧式建筑风格开始在枣庄出现。民国初年,中兴公司陆续建成了以台儿庄为中心节点的枣台铁路和连接陇海线的台赵铁路支线,促进了台儿庄古城商业文明的又一次繁荣。视野开阔的中外资本家纷纷在此开设货栈、商行、码头,争先恐后建设电报局、学校、医院、教堂、洋行、货场等。台儿庄老火车站、中兴煤矿公司驻台儿庄办事处,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六)宗教建筑台儿庄运河两岸,靠船运生活的人们,面对不可预见的危险,用祈求神灵庇护的仪式寻求心灵安慰。来台儿庄做生意的商人,也祈求神灵助其财运亨通,发财后又祈求神灵保佑世代富贵。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崇拜,使台儿庄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氛,官家、军人、士绅,纷纷捐资兴建供奉神灵的庙宇。乾嘉时期,城内共有72座庙宇,达到了百步之内必有香火的密度,号称“东方小佛国”。这些庙宇,形制丰富,品类繁多,特色鲜明。有的大气稳重,有的精致灵巧,集中反映了运河城市特有的和谐共处、融汇通达的多元宗教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庙宇有:儒家的孔子庙、文昌阁,道教的关帝庙(山西会馆)、吕祖庙,佛教的准提阁、南观音庙、北观音庙、清凉庵、水月庵,伊斯兰教的清真古寺(北寺)、清真南寺,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代表各地民间信仰的天后宫、泰山奶奶庙、大王庙、龙王庙等。
  (七)闽南建筑运河漕运拉动了台儿庄商业的繁荣,不仅运河沿线的客商来此经商,而且闽商也到台儿庄从事商贸活动。他们在台儿庄留下了闽南风格的商铺、住宅、会馆、庙宇,使枣庄的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其中,闽丰号福建会馆和天后宫是台儿庄闽南建筑的代表。据考证,台儿庄天后宫的所有建筑材料及其构件,均是在福建泉州加工完成之后,经海路运至杭州,再通过运河运到台儿庄组建的。
  (八)岭南建筑伽运河开通后,一部分粤商来到台儿庄,开设“广货店”(因为这个原因,枣庄人把时髦说成“广”),兴建了岭南风格的建筑。这些被当地百姓称为“串楼” 的建筑,即岭南风格的“骑楼”。
  台儿庄建筑并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建筑,而是因地制宜地将各种建筑风格进行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刚柔并济、雄秀兼备”风格。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台儿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