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势凸显的黄金水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45
颗粒名称: 三、优势凸显的黄金水道
分类号: U697.2
页数: 2
页码: 210-211
摘要: 自明朝万历至清朝咸丰这300多年里,运河的商品流通量远远超过其漕粮运输量,“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续”,“商船往来,日以千计”。清代前期,台儿庄以北的“枣庄、田家庄、齐村居民以此为业,往以煤故致资数百万”。乾嘉时,台儿庄北的民营煤窑时有增置,每年有“数百万石”的煤炭通过台儿庄运河“连樯北上”,供应京津冀一带。
关键词: 京航运河 优势 黄金水道

内容

泇运河开通之前,京杭运河作为南北交通航道,不能实现全年通航,成为朝廷的心病。《山东通志》第21卷《秩祀》道出了漕运的重要性:漕船“三月不至则君担忧,六月不至则都人啼,一岁不至则国有不可言者”,真可谓“倚漕为命矣”。泇运河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开通、次年正式通航之后,京杭运河才真正成为朝廷能够依赖的交通命脉。明河道总理于湛在《运河题铭》中评价说:“国家定鼎燕京,仰借东南朝税四百万担,以资京师,唯此漕渠一脉,为之咽喉。” 自明朝万历至清朝咸丰这300多年里,运河的商品流通量远远超过其漕粮运输量,“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续”,“商船往来,日以千计”。同时,明朝政府规定,漕船允许附载一定的物品,因此有芦席、板木、城砖、酒瓶、修河材料搭载漕船运输。据测算,经运河运输的货物,相当于漕运量的10倍。按每年运输漕粮420万石计算,经运河运输的其他商品,每年在4000万石左右。
  清代,台儿庄北部的民营采煤业已经具有规模。据清光绪《峄县志》载:清代前期,台儿庄以北的“枣庄、田家庄、齐村居民以此为业,往以煤故致资数百万”。乾嘉时,台儿庄北的民营煤窑时有增置,每年有“数百万石”的煤炭通过台儿庄运河“连樯北上”,供应京津冀一带。道光之后,峄县的煤炭出境,皆由台儿庄水路北上或南下。光绪二十八年(1902),峄县中兴煤矿公司在台儿庄运河沿岸建设煤炭专用码头,把煤炭发往淮阴、镇江、上海、浙江等地。1912年,中兴公司投资兴建的台枣铁路竣工,随后在台儿庄设置了贮煤场,建立煤炭周转基地,拥有运输船舶72艘,最大载重吨位为80吨。由于煤炭货源充足,还吸引了大批外地船只来台儿庄参加运输,仅从黄河、小清河来台船只就有118只,约3500吨位。台儿庄运河码头形成了水陆联运的格局,煤炭吞吐量每年达80万吨。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