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泛阻运与徐州、吕梁二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39
颗粒名称: 一、黄泛阻运与徐州、吕梁二洪
分类号: U61
页数: 1
页码: 204
摘要: 徐州、吕梁二洪的水流较以前更为湍急,是南北漕运通道上的重要障碍。永乐朝开通京杭大运河之初,黄河水流充足时,漕粮之船能够通过此二洪,水少时难行。吕梁洪上闸设洪夫1050名、稍水123名,下闸设洪夫500名、稍水90名。黄泛和徐州、吕梁二洪,成为影响3000里运河通畅的病根。
关键词: 运河开凿 黄河 洪流

内容

泇运河开通之前,从徐州至淮安段“借黄行运”河道,容易受到黄泛侵扰,运道经常阻塞,而徐州、吕梁二洪®,是3000多里运河上的鬼门关,过往船只稍有不慎就会船覆人亡。
  因为黄河的水流量具有季节性,而且不同年份的流量也不相同,所以汛期时夹带着大量泥沙的洪水,冲决堤坝;枯水季节,水量载不起漕船。明代中叶之后,黄泛越来越严重。嘉靖六年(1527),黄河决于曹县、单县、城武等处,淤塞徐州以北运道,漕粮船只受阻。嘉靖四十四年(1565)七月,黄河北徙,决沛县、丰县,200里运道俱淤,昭阳湖以西的运道堵塞更甚。隆庆三年(1569)七月,黄河在沛县决口,茶城一线淤阻,2000多只粮船阻隔在邳州,无法通行。隆庆五年(1571)四月,黄河在邳州决口10余处,损失漕船千计、粮食40万石,匙头湾以下80里河道淤塞。万历二十一年(1593)大雨,汶河暴涨决口,洪水下灌徐州、沛县,冲毁漕河堤坝200多里。万历二十五年(1597),黄河又在单县黄垌决口,河道向南迁移,徐州、吕梁以下河段几乎断流。
  徐州、吕梁二洪,即徐州城东南“借黄行运”河道上的两处急流。汉代以前,这两处急流就是古泗水上有名的险滩。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夺泗水人淮,此后,徐州、吕梁二洪的水流较以前更为湍急,是南北漕运通道上的重要障碍。永乐朝开通京杭大运河之初,黄河水流充足时,漕粮之船能够通过此二洪,水少时难行。为保证漕运的畅通,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吕梁洪上闸设洪夫1050名、稍水123名,下闸设洪夫500名、稍水90名。他们都是吕梁本地精通水性者,即便如此,吕梁漕运仍然十分艰难。
  黄泛和徐州、吕梁二洪,成为影响3000里运河通畅的病根。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