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卿李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32
颗粒名称: 四、名卿李稷
分类号: K81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一代风骚归大雅,千秋臣节仰名卿。古代官员多如牛毛,能够被史书誉之为名卿者并不多。《元史•李稷传》对李稷其人作了如下评价:稷为人孝友恭俭,廉慎忠勤,处家严而有则,与人交,一以诚恪,尤笃于乡党朋友之谊。中丞任择善、陈思谦既殁,皆抚其遗孤,人以是多之。出入台省者二十年,始卒无疵,为时名卿云。
关键词: 名卿 李稷

内容

一代风骚归大雅,千秋臣节仰名卿。古代官员多如牛毛,能够被史书誉之为名卿者并不多。《元史•李稷传》对李稷其人作了如下评价:稷为人孝友恭俭,廉慎忠勤,处家严而有则,与人交,一以诚恪,尤笃于乡党朋友之谊。中丞任择善、陈思谦既殁,皆抚其遗孤,人以是多之。出入台省者二十年,始卒无疵,为时名卿云。李稷(1304~1364),字孟豳,滕州人。据元代文学家许有壬为李稷祖父撰写的墓志中记载,李稷出生于六世官宦之家,其祖父李克忠,累官至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进阶中顺大夫。他还是我国古代外交家,曾奉元世祖之命三次出使安南(今越南),“视万里如跬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使命。父亲李希颜,任袁州路知事,官终太常太乐署令。®李稷幼颖敏,8岁能记诵经史,被人们誉为神童。跟随父亲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市)为官期间,先后拜当地知名学者夏镇、方回孙学习《春秋》。泰定四年 (1327),24岁的李稷考中进士,授淇州(今河南淇县)判官。在任期间发生了罕见灾害,他及时禀请朝廷赈灾救济。县内有一伙不法分子聚众赌博,惹是生非,李稷立刻派缉捕人员将罪犯擒拿归案,绳之以法。此后调任海陵(今江苏泰州) 县丞,政绩突出。任满后入京,在翰林国史院任编修官,不久提升为御史台照磨 (监察机构中负责审计)。
  元顺帝至正中期,李稷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多次上章言事,做了几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第一件事,弹劾宦官高龙卜诸多不法行径。高龙卜身为徽政院使,仗恃皇帝恩宠擅作威福,干扰朝政,勾结权臣,狼狈为奸。李稷认为其所作所为动摇了国家根基,应予以严惩。结果高龙卜受到查办,被流放到高丽。第二件事,针对言路如何畅通提出建议。他认为,凡是御史上报的揭发材料,应该通过便捷渠道直接呈递,由皇帝亲自拆阅,这样既可防止某些当权官员从中作梗,又可避免言事者遭受打击报复。为了广开谏路,朝廷对于那些工作突出的言事官员应破格提拔。监察、审计、弹劾之类岗位,应任用品行端正人员。凡是经过皇帝处理过的文件,要及时送到史馆保存,为编纂国史备用。第三件事,京城大承天护圣寺失火,元顺帝下旨重建。该寺为皇家寺院,规模恢弘,神御殿供奉有元文宗和太皇太后御容。李稷认为,当前水旱频仍,国困民穷,不应该再大兴土木。李稷上书之后,此事遂搁置。第四件事主要针对吏治,李稷建议限制吏部权力,由中书省铨选地方官员,杜绝人非所用的弊端。元朝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意为镇守者或掌印者),由蒙古人或色目人充任,凌驾于地方官府之上。李稷认为达鲁花赤蠹政害民,干扰行政,应一律降为地方长官的副职。由于在御史台恪尽职守,朝廷提升李稷为中书省左司都事,此后又经过4次提拔,升任户部尚书。至正十一年(1351),朝中一班大臣打算在中原按田亩面积征收赋税。当时民族矛盾已日益激化,颍上(在安徽阜阳境)率先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李稷洞察到其中危机,立即面见中书省主官,申明利害关系。他说: “如今中原不稳定,如果再增加赋税,肯定引起天下更大动荡,促使更多民众反抗官府。”丞相脱脱认为言之有理。
  至正十二年(1352),江淮一带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处于淮北重地的徐州被红巾军占领。丞相脱脱提兵前去镇压,李稷随同前往。平乱之后,他请假回到家乡滕州尽孝,购置茔地,将曾祖父以下17位亲人迁葬一处,依照昭穆顺序安葬。事毕入京,就任詹事丞,除侍御史,又迁参知政事。在京7年,兢兢业业,官阶由资善大夫(正二品)特加为荣禄大夫(从一品)。至正十九年(1359),因母亲去世,辞官回乡守孝。
  李稷乡居期间,朝廷曾两次召他就任陕西行省左丞和枢密院副使新职。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元王朝大厦将倾,李稷以守制尚未期满婉转推辞。刚刚脱孝,朝廷便任命他出任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至正二十四年(1364),李稷又出任山东廉访使。廉访使握有纠劾地方各级官员大权,被视为具有“霜摧电掣,蠹朽皆折”的威力。当时元朝统治已气势奄奄,纵使用尽浑身解数,也挽救不了覆亡命运。由于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李稷上章请求退休,刚返回京城寓所便与世长辞。朝廷赠授他为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穆。不久,元王朝便在农民起义洪流中土崩瓦解。
  李稷先后在元朝中央各部门任职数十年,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最终博得“名卿”美誉,从封建伦理角度衡量,他的一生画上了圆满句号。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