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国功臣王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29
颗粒名称: —、宋代开国功臣王晏
分类号: K81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战争推动了历史,也造就了风云人物。生活于五代和宋初的王晏,就属于此类人物。他戎马一生,横戈中原,先后追随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割据政权帝王,后来又归附北宋开国皇帝,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不朽战功。
关键词: 宋代功臣 王晏

内容

战争推动了历史,也造就了风云人物。生活于五代和宋初的王晏,就属于此类人物。他戎马一生,横戈中原,先后追随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割据政权帝王,后来又归附北宋开国皇帝,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不朽战功。
  王晏(890〜966),史书又作“王宴”,徐州滕县(今枣庄滕州市)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沙场洗礼后,从一个无名军校升迁到开国大将军,直至官拜太子太师,封韩国公,用刀枪书写了豪迈人生。王晏在《宋史》《东都事略》中有传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都有记载,此外还见于《隆平集》《洛阳缙绅旧闻记》等北宋史料。
  王晏出身于农家,少年时便以壮勇强焊闻名乡里。他十分看重哥们义气,经常带领一帮穷兄难弟劫富济贫,打抱不平,为乡人排解纠纷。后梁末年,苏北、鲁南一带发生动乱,兵燹匪患接踵而至,许多乡村民居遭受抢劫。由于王晏组织起有效防御,唯独他的家乡安然无事。后唐同光年间(923〜926),王晏应募加入禁军,在都城洛阳戍守,干了多年后才提升为低级武职奉国小校。公元936年,短命的后唐被后晋灭亡,王晏又投身后晋军队效命。开运三年(946),王晏跟随本军都校赵晖在陕州(今河南陕县)戍守。当年十二月,契丹大军人侵中原,攻陷后晋都城开封后,派遣保义节度副使刘愿人据陕州。王晏率壮士深夜攀墙人城,摸入府署刺杀了刘愿和契丹监军,将首级悬于府门。刘知远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王晏劝赵晖等人前往投奔,被任命为绛州防御使、建雄军节度使。不久辽兵北撤,后汉收复中原等州,移都开封,王晏因军功加同平章事。
  后汉政权维持不到5年,朝中发生内讧,权臣郭威攻入开封,建号称帝,史称“后周”。广顺元年(951),后周太祖任命王晏加兼侍中,提兵镇守晋州(今山西临汾)。刘知远胞弟刘崇扬言复仇,勾结契丹兵马攻打晋州。王晏审时度势,紧闭城门,设伏于城上。刘崇以为王晏胆怯,驱兵蚁附登城,“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重” ®。王晏令部将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当年八月,王晏奉命返回京城,后周太祖让他出任彭城(今江苏徐州)武宁军节度使,趁便荣归故里省亲。王晏赴任后,将家乡铁杆弟兄全部请来,设宴款待,赠送金银丝帛。酒席上立法三章:“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从此这一带社会治安良好,地方安宁。故老乡亲纷纷赴京,恳请朝廷为王晏树立衣锦碑。广顺三年(953),后周太祖出征平叛,王晏赴兖州朝见。太祖念王晏治理地方有功,赐他成套礼服和金带,封滕国公,加幵府阶。周世宗即位后,赐王晏加兼中书令,在滕县为他树立德政碑,又将其乡里命名为“使相乡勋德里”,允许私门立戟(勋臣显贵象征)。显德三年(956),调任王晏任凤翔节度使。显德六年(959),王晏随同周世宗北上征辽,担任益津关(今河北霸州市境内)一路马车都部署(行营总管),一举收复具有战略地位的三关。
  一年之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部将拥戴下黄袍加身。拥有重兵的王晏没有提兵征讨,他顺应历史潮流,成为赵匡胤的拥戴者。这一举动,在客观上避免了中原大动干戈,有益于北方的安定局面。北宋开国后,进封王晏为赵国公。建隆元年(960),随宋太祖北征叛将李筠,后改任安远军节度使。安远地近割据小国南平(今湖北荆州一带),王晏采取高压态势,未动兵戈,迫使南平归附宋朝。乾德元年(963),因功被封为韩国公。此时距发生“杯酒释兵权”一事仅年余,王晏握有兵权,担心引起宋太祖顾忌,于是上章请老。赵匡胤顺水推舟,拜王晏为太子太师,允许致仕。王晏回到洛阳别墅后,与一班赋闲将相优游于泉林,三年后病逝于家中。宋太祖闻讯,废朝三曰,举行哀悼,追赠王晏为中书令。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