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唐代名臣萧至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27
颗粒名称: 六、唐代名臣萧至忠
分类号: K81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沂州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出自于名门望族,在当时被誉为“九世卿族”。其事迹见于《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另外在唐人笔记和宋代官修大型类书《册府元龟》中都有与他相关的逸闻。 萧至忠刚入仕时任洛阳尉,因恪于职守博得清谨名声,升迁为监察御史。在御史任内,因弹劾凤阁侍郎苏味道贪贿而出名。
关键词: 唐代 名臣 萧至忠

内容

萧至忠(? ~713),沂州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出自于名门望族,在当时被誉为“九世卿族”。其事迹见于《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另外在唐人笔记和宋代官修大型类书《册府元龟》中都有与他相关的逸闻。
  萧至忠刚入仕时任洛阳尉,因恪于职守博得清谨名声,升迁为监察御史。在御史任内,因弹劾凤阁侍郎苏味道贪贿而出名。
  唐中宗神龙初年(705),萧至忠弹劾鲁国公祝钦明、礼部尚书窦希玢以及户部尚书李承嘉诸多不法行为,由此升迁为吏部侍郎并兼任御史中丞。神龙三年(707)七月,节愍太子李重俊谋反,兵部尚书宗楚客趁机诬陷相王李旦参与同谋。唐中宗下令严惩,担任主审官的萧至忠为之哭谏。中宗醒悟,遂将此事搁置,提拔萧至忠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全唐文》中收录了萧至忠的《陈时政疏》:当今朝廷冗员倍多,且与日俱增,致使“台寺之内,朱紫盈满,官秩日轻,朝纲日坏”。而要切实解决人浮于事问题“必在用贤”,朝廷应该坚持“审量材识,官无虚授”®标准。对于曾经有功于国的人员,可以把他们养起来,但决不能用官职作为奖赏。
  萧至忠任职侍中、中书令期间,兵部尚书宗楚客结党营私,朝臣纷纷依附以求自安,萧至忠“独不诡随,时望翕然归重”。唐中宗感叹地说:宰相中只有至忠体念我的苦衷。景龙四年(710),中宗驾崩,政局发生变化,萧至忠被贬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东突厥使者目睹至忠风采,顿生敬畏之心,叹道:“此人理应在朝中辅弼天子,让他做地方官简直屈才。”唐睿宗即位后,将萧至忠召人京师,官拜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再迁吏部尚书,复任中书令,封上柱国鄧国公。理政之余,至忠与窦怀贞、魏知古等人撰成200卷谱牒巨著《姓族系录》。萧至忠为人恪守信用,有一次与朋友相约,某日在某处相见。到了约会那日突降暴风雪,随行人员纷纷躲入客舍,只有他顶风冒雪伫立路口等待友人。他对左右说,既然与人相约,岂可轻易失信。大家都为他的言行举止所叹服。
  唐玄宗登基后,为了铲除政敌,以谋反罪将太平公主(武则天小女儿)赐死家中。萧至忠因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同时遭到处决。李隆基虽然处死了萧至忠,却依然看重他的人品。在开元年间重用的大臣中,有个循吏叫源乾曜,提升得很快,众人感到困惑。唐玄宗对亲信高力士说:“知道我为什么越级提拔源乾曜吗?因为此人言谈举止颇像萧至忠。至忠固然有罪,但在理政方面堪称国器。”《新唐书•萧至忠传》这样评价:“至忠始在朝,有风望,容止闲敏,见推为名臣。外方直,纠樋不法。”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萧至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