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家学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81
颗粒名称: 一、墨家学派
分类号: B224
页数: 3
页码: 137-139
摘要: 墨家学派是以墨子的基本思想为基础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其成员严格遵守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与非攻、节用与节葬、尚贤与尚同、天志与明鬼等基本主张。
关键词: 墨家学派 墨子思想

内容

墨家学派是以墨子的基本思想为基础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其成员严格遵守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与非攻、节用与节葬、尚贤与尚同、天志与明鬼等基本主张。《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这个学派一开始就是以儒家反对派的姿态出现的,其思想是在直接和儒家思想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儒、墨的互相驳难,揭开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
  墨家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员也多为社会下层的“农与工肆之人”。墨家反对儒家学说和周礼,推崇夏政,因此刻意学习夏禹勤劳苦干、节俭自苦的精神。墨子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庄子曾评价墨者:“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跤娇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可见,墨者平时的生活简朴至极。
  墨家内部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墨者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都要受到墨家领袖巨子的控制,人仕做官也要经过巨子的允准。入仕后,墨者在不同的国家做事、做官,但仍在巨子的控制之下,如果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墨家的宗旨、纪律,也要受到批评甚至被撤回。墨子遣弟子胜绰到齐国项子牛手下任事。项子牛三次率军人侵鲁国,胜绰非但未加以阻止,反而从军前往,严重违背了墨家非攻的政治主张。墨子对此大为愤怒,令弟子高孙子与项子牛交涉,将胜绰带回发落处置。为严肃内部纪律,墨家在团体内部还制定了自己的法律,以处理相关人员。墨家巨子腹脖居住在秦国,其子杀人,秦惠王因其年老无他子,特意下令免除其子死罪。但腹脖坚持墨家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将其子处死,可谓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墨者还需将自己的收人上缴一部分作为团体费用。耕柱子被墨子遣往楚国做官,不久后耕柱子即上缴黄金200两,得到墨子的肯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墨子后学逐渐发展了墨子的思想,但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产生许多派别,并因对墨子思想理解的不同而发生争论。据史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依此说法,墨学在墨子去世后一分为三,各派对墨子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理解,视己为“真墨”,而将其他派别视为“别墨”。各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不仅发扬光大了墨子的思想主张,而且发展了墨子思想。如《墨子》一书中的《墨经》4篇即为墨子后学所著,它同以十大论题为代表的墨子思想有共同点,如维护“兼爱”学说,主张功利主义等,但二者也有本质的区别:墨子后学抛弃了墨子“天志”、“明鬼”的宗教迷信思想,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宇宙观;拋弃了墨子的经验论思想,坚持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认识论;系统发展了自然科学和逻辑学知识。墨子后学综合了诸子百家的理论成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科学和逻辑学上的杰出总结。
  墨学在战国初期曾得到广泛的发展,影响极大。墨者遍布南北西东。“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孔墨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孟子曾感慨:“墨翟之言盈天下。”®墨学与儒学并称“显学”。但秦统一六国后,独尊法家,禁绝私学,焚烧百家之书,自然也包括禁绝墨学及焚烧《墨子》。汉武帝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法、道、阴阳诸家思想大都被儒学所改造、吸收,只有与其对抗的墨学被视为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排斥,墨学由此由盛转衰,几成为“绝学”。
  墨学中衰之原因,需要从墨学本身及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中去寻找、总结。总而言之,墨学所蕴含的思想理念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不相符的,如墨子坚持的“兼爱”观与以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中国社会是不相容的;墨子过分强调节用、节葬的功用而相对忽视礼乐的调节功能;墨者学派的任侠思想也与中国大一统传统思维相抵触,当然为统治阶级所不容。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