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游列国,广布政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79
颗粒名称: 三、周游列国,广布政见
分类号: B224
页数: 4
页码: 134-137
摘要: 墨子毕生从事其“为义”的事业,行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他席不暇暖,一面聚徒讲学,传授其思想;一面奔走于诸侯列国,积极游说,期望贤能之君接纳其主张,实现其政治理想。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广布政见

内容

墨子毕生从事其“为义”的事业,行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他席不暇暖,一面聚徒讲学,传授其思想;一面奔走于诸侯列国,积极游说,期望贤能之君接纳其主张,实现其政治理想。
  在游说过程中,墨子善于根据各诸侯国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政治主张。如果国家政局混乱,则大力宣扬尚贤、尚同思想;如果国家贫困,则倡导节用、节葬;如果国家奢侈风气浓厚,则引导其讲究非乐、非命;如果国家没有信仰,则号召其尊天、事鬼;如果国家好战,则以兼爱思想教导之。既坚持自身学说,又有很强的灵活性。
  墨子主要在楚国、宋国、齐国和卫国进行政治游说活动,并推荐弟子到这些国家人仕为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墨家的政治主张。鲁国是墨子的故里,墨子自然尽可能游说鲁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询问墨子如何应对。墨子便趁机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鲁穆公尊天事鬼,爱护百姓,以厚币遍礼周边各国,使它们都以齐国为盟主,鲁国就可以免于衰亡。鲁穆公又曾咨询墨子立太子之事,墨子劝其对两个儿子的行事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观察,不宜遽下结论。
  墨子认为齐国、晋国、楚国和越国是好战之国。为实现“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多次来到楚国,希望楚王采纳自己的建议。楚惠王曾聘公输般为其制造攻城器械云梯,以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为阻止楚国攻宋的行动,行走了十日十夜抵达楚国都城郢。见到公输般后他质问道:楚国国土广阔而缺少劳动力,攻打宋国夺取本来已多的土地,而使本国战士死亡,可谓不聪明;宋国无罪而攻打,不是仁义行为;公输般明白这个道理而不去进谏,是对君主不忠;假使进谏没有结果,就是不够坚定。公输般被其说服后带他去见楚惠王。墨子运用雄辩的言辞迫使楚惠王认识到攻打宋国的不明智,但楚惠王因为迷信云梯的威力而不肯放弃侵略意图。于是墨子就“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楚惠王亲见攻防演习的胜败,又闻知墨子弟子禽滑厘等300人已经严守在宋城,只好取消攻宋的计划。“止楚攻宋”是墨子以其高超的智慧和胆识成功推行“非攻”主张的范例。
  墨子年老时曾再来楚国,与鲁阳文君交往甚密,墨子也不失时机地向鲁阳文君宣扬自己的主张。鲁阳文君咨询墨子何为忠臣。墨子告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人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仇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就是说,忠臣要敢于指出君主的过失,要将善行及标准告之君主;要在国家中推行尚同,强调君主的权威。鲁阳文君贪图宋、郑之间的土地,图谋攻打郑国。墨子闻之后即加以劝止。他问鲁阳君,如果在他的封地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掉其百姓,掠夺其牲畜财物,鲁阳君该如何处置?鲁阳君认为:封地之内皆是自己的臣民百姓,谁如果胆敢攻打掠夺,就要严厉地惩罚肇事者。墨子顺势反驳他:上天兼有天下,就像您拥有鲁阳封地一般,您今天攻打郑国,上天难道不惩罚您吗?鲁阳文君强辩:我攻打郑国,是顺应天的意愿。因为郑国人连续三代都杀其父辈,上天惩罚他们,让他们三年没有收成,我攻打郑国是协助天诛。墨子驳斥道:上天已经使郑国三年不顺了,天诛已然足够。您说是顺应上天意志,这就像一个父亲教训不成器的儿子,而其邻居也以顺应其父意志拿大棒击打儿子,这不是很不合情理的事吗?墨子进一步申述,您进攻邻国,杀害其人民,掠夺其财物,得把这些事情写在史书上,刻在碑铭上,让你的后代都知道你的所作所为。鲁阳君终于心悦诚服,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
  宋国是墨子的祖宗之邦,墨子非常关注宋国的内政外交和国家状况,希望宋国君臣能采纳、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和弟子们还一起成功阻止了楚国攻打宋国的企图。此外,他推荐很多弟子到宋国从政,他自己也一度接受宋昭公的敦请,出任宋国大夫,并作为宋国的使节出使卫国。后来因为宋国权臣子罕的迫害,墨子被迫离开宋国。
  为遏制齐国的好战,墨子也采取很多方法游说齐国君臣。他派遣弟子胜绰到齐国将军项子牛军中任职,希望胜绰能施展辩才说服项子牛停止攻打鲁国,但胜绰违背了他的指令,亲自参与攻鲁。墨子立即将胜绰召回,并指责他贪图利禄忘记“大义”。墨子曾亲自游说项子牛,认为攻伐鲁国是齐国的严重错误。墨子晚年时曾至齐国,亲自劝说齐王接受其“非攻”主张。墨子首先问齐王,有一把刀,能将人头轻松斩断,是否可以认为它很锋利呢?齐王不假思索地做出肯定回答。墨子进一步发问,刀虽然锋利,但谁要承担上天对这种行为的惩罚呢?齐王回答是拿人头试刀的人。墨子步步紧逼发问,侵攻邻国,屠杀百姓,又有谁来接受惩罚呢?齐王只能承认,自己要为发动侵略战争承受一切不祥的结果。墨子以其机智的提问和高超的辩才使齐王折服,取得道义上的胜利。
  虽然墨子及其弟子能够在个别的事件中实现“非攻”主张,但在当时诸侯混战、国家必须通过战争完成统一的历史大势下,很难获得彻底的成功。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