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商文化发祥地之---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52
颗粒名称: 三、先商文化发祥地之---蕃
分类号: K85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商族人主中原之前的先王聚落应该在薛河流域附近。众多先商、早商遗址的发现,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王国维先生学术观点的重视,作为商族发祥地的蕃,极有可能在今滕州市境内。
关键词: 先商文化 文化发展

内容

据古史传说,商族始祖契在帝尧时为夷夏方国联盟首领之一,在帝舜时任主教化民的司徒。他还参与治理洪水,功勋卓著。从契到汤共传了14代,大体上与夏王朝相始终。古史记载,商朝未建立之前,商族曾多次迁徙。契曾居于蕃地,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考证,蕃就在山东滕县境。古史记载,自契至汤,商族先王先公曾经迁徙8次。契的儿子昭明一度北迁,但不久又迁到了商丘(今河南商丘)。到了第三代相土时,仍以商丘为都邑,称西都,另在泰山下设东都。一些史籍记载,契始居之地为蕃。《世本•居篇》说:“契居蕃。”《尚书.商书序》云:“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意思是成汤建立了商朝,其都邑仍设在先王契所居之蕃地。商人奉祀的至上神与祖神帝喾相传都在亳地。由于蕃是商人起源之地,后来虽然多次迁徙,其政治中心仍多以蕃、番、亳、博、薄等命名,都是由祖居之地衍化出来的同音地名。
  作为先商发祥地的“蕃”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王国维认为:蕃即《汉书.地理志》中的鲁国蕃县,在山东滕县境。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定论,但有三条理由可以支持先商蕃地在今滕州境的观点。第一,位于滕州市南部的薛国,始封于夏代。到了商代,无论作为国名还是族名,已屡屡出现在殷墟不同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早期卜辞中商王多次“命薛”、“作薛”、“往薛”、“宅薛”,薛国则将本国女子进献商王为妃,如“御妇妊□妣壬”。可见处于中国东部的薛与殷商关系密切和谐,应是商朝设在东方的一个堡垒。另据《左传•定公元年》(前509)记载:“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史记.殷本纪》载:“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作诰。”仲虺所撰《仲虺之诘》载于《尚书.商书》中,文中对开国君王商汤歌功颂德,对夏桀口诛笔伐。出自薛国的仲虺深得商王重用,不仅跻身于商王朝权力中心,担任“左相”要职,而且还是商汤的“文胆”,可见作为方国的薛与宗主国商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第二,汉初在今滕州境内设置蕃县,将小邾国故地一部分划归蕃县辖制。作为地名的“蕃”,是自先秦延续下来的,显然与商代的“蕃”有沿袭关系。第三,文物考古资料也提供了充分佐证。地处滕州境内的薛河流域,自史前至商周,古文化绵延不绝。尤其商代遗址相当稠密,迄今已发现50多处。在前掌大、北辛、后荆沟、西康留、后黄庄等遗址均发现了属于二里岗文化上层时期的遗存,时间相当于商代早期。这一现象说明,这一带应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一个桥头堡。由于商人始祖“契始居蕃”,其后代也都习惯“从先王居”。另外,因为薛国与商王朝关系非同一般,自然吸收了较多的商文化因素。在古薛河沿岸的前掌大、吕楼、大康留、轩辕庄一带,曾先后出土了不少具有早商典型特征的青铜礼器这些造型精美的礼仪重器肯定与当时重量级人物有关。
  种种迹象表明,商族人主中原之前的先王聚落应该在薛河流域附近。众多先商、早商遗址的发现,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王国维先生学术观点的重视,作为商族发祥地的蕃,极有可能在今滕州市境内。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